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规划设计的思考之产品

规划设计的思考之产品

发布于:2008-10-30 13:52:30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别怪人经常会无奈,变化实在太快,近年来网络、媒体出现了一堆结构怪异的新字让人不辩其音,旧字组新词不明其义,还有旧词赋新义…… 很多人对这种现象排斥,认为这是倒退。个人认为讨论是否倒退意义不大,因为这种现象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快速发展激荡而起,正在急剧地发生,正在发生的这种变化会与我们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直接相关,甚至这些新字新词新义未来会成为主流字词登录教科书也未可知,周杰伦都能当高考题目,还有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

产品,在以前听起来是如此通俗易懂,农家土特产品推到市集,工厂照单定做衣、食、住、行各类看得见的直观的用品、食品,商场、超市、市场售卖的各种货品……诸如此类,农民、制造商、销售商把自己提供的这些商品都可称为“我们的产品”。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到不知道算什么社会,投入工作几年后恍惚发现对产品这个词正在变得陌生而不解其意,保险公司推出保险产品,银行推出理财产品,咨询行业推出一系列的咨询产品,旅游行业也推出或这或那的产品,产品一词在狭义上的形象化已经变得抽象化了,用户从能说得清楚自己要的是一头猪、两头羊到说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咨询、理财等凡此种种的产品,这种现象早已不是什么从卖方到买方市场等论调能说得清楚的了。

打破恍惚先给自己一记耳光,清醒地扯掉产品包装,先不管上述的什么具象或抽象的产品,各类产品都是以盈利为终极目标,所以都要通过对市场进行基础分析调查,对市场需求作出评定和预测,对旧有产品、对手产品比较分析,决定取舍……一系列的研发操作,形成各种产品,由顾客用户来按需求进行选择以及商家引导用户来进行选择。

在旅游和规划咨询行业中,“产品”也越来越多被提起,随着国有规划设计院改制加入市场PK台,私营设计单位、国外设计公司的冲击,旧有的工作方式、成果都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国有的大型的设计院放下架子东奔西走,各种形式的设计单位都狂揽项目甚至于抢,这个时候服务质量便决定了市场竞争力,于是纷纷抛出来一句老话“ 我们为您提供满意产品”,规划设计整合成为产品。

规划设计产品提供的是个性化的产品,这是由几个特点要素决定的。首先,规划设计服务的对象来自各行各业,甲方的背景差别很大,从企业老板到政府机构,不同背景的甲方对于规划设计的产品要求会截然不同,即使同一个地块同一个时间,由于甲方的差异也会形成不同方案、不同深度的规划产品,而对于打游击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重复遇到同一甲方的机会相对较少;第二,规划的地块往往差异巨大,特别是旅游类的规划类项目,森林、草原、荒漠、海岛,跨度之大使得搞旅游规划的同行们往往要抱着一个学到老的信念;第三,规划单位不同,人员构成不同会形成不同侧重点、形式和深度的成果产品,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能择近路、优路、平坦之路而为之的规划单位为能者;第四,规划设计的目的不同,有甲方拿来问政府要地、要钱、要政策的,有向领导邀功的,逢年过节做个规划设计图册敷衍政府盘问的,甚至有心血来潮就想把希腊神话故事情境再现到自己庭院里的……诸多的不同的要素决定了每一个设计案都会有不同的设计语言,会有不同的个性。

当然,规划设计咨询行业已经存在发展了这么多年,早已形成了一系列的标准,乃至今天形成了几套不同深度和类型的产品标准——总规、概规、控规、修规;方案、扩初、施工图……,在形象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的经典的规划设计案例供后来者研究借鉴。面对这么复杂的行业标准和不同的深度要求,有如此多的经典案例以至于迷了眼花了心,人往往希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也是人的聪明之处,希望通过几种模块化的做法来概括不同类型的资源来简化规划设计程序,也可以叫做模式,海岛度假模式、会议度假模式、宗教观光模式……这些模式的框架固然很好,甚至可以作为经验规范来套用。但是,规划设计解决的永远都是个案问题,这种模式或者说范式套用的做法是要建立在准确抓住每个个案的本质和特点,否则便失掉了魂。
在整个规划行业纳入市场之后,对市场拓展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市场拓展要对三方负责,一是对甲方,二是对所在单位,三是对社会。

市场拓展中了解甲方的一般需求是第一步的工作,有时我们会先于第一次踏勘已经了解到了甲方的一般需求,初步确定甲方要求一个什么场地类别的规划设计,森林、草场或是滨海度假村,在和甲方进行接触、详勘之后再来确定相应的产品形式——概规、详规、节点方案或者是复合要求决定的复合形式,当然这些形式并不是规划设计单位单方面决定的结果,不同形式有不同的技术路线、方法解决不同层面的问题,正常的流程是没有景区的总规最好不要冒冒然做一些修建性的方案。

在旅游规划行业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甲方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基础的技术资料便于我们参考和工作承接,不知道要做什么,当然也不知道要什么,市场业务人员这个时候要进行有效引导,这时候要用到一个词叫“培训”,关于我们企业信息、工作流程、方法、节奏、沟通方式的解释,时下里保险、金融等等行业的不良竞争和发展让人容易有误会,引导和诱骗的意思往往会很接近,但是如果提供最终的产品确实能让甲方说出“正是我想要的”,同时又不损害乙方和社会利益,那便不存在引导与骗人的词性分歧了。一般市场人员都能够而且很乐意讲清楚我们能提供什么,以至于激情四射,但是对于不能提供什么却支支吾吾、避而不谈,只是为了迎合甲方而承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为此也闹出过很多尴尬,设计人员接手工作时发现要求做雕塑或者壁画创作,要求设计人员提供专业公共厕所并要求协助安置,要求施工建设滑雪场等专业技术公司才可接手的场地,要求设计人员出招商宣传册并协助招商运营,这些极端情况在进行市场拓展时如果说明白并且在合同中注明约束条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同时,这样的情况让接下来的设计工作很难开展。当然,说出不能提供什么的时候,有些甲方会脸红脖子粗甚至觉得自己又被呼哟了,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讲清楚,为什么不提供?一是通过分析协助甲方进行判断,甲方要求的这种东西对甲方的需求事实上无关痛痒,可要可不要,对于一个已有总规要整体招商的景区来讲,要求很详细的修建型方案大可不必,甚至对招商不利;二是甲方应该解决前一层面的问题才能到达要求这一步的东西的程度,我们应该解决前一层面的问题;三是我们没有资质干这件事情,无照驾车重者要人命,无资质重者可以要甲方命;四是了解甲方背景,针对背景分析甲方执意要求的其他目的何在,甲方在政府那里拿了一块地,半年没有动静,盘问,说规划在做,要做的如何漂亮,执意要求做几张漂亮的图在他们看来就是合理的,而不会管这是总规、控规,这种情况属于弹性范围,合同中可以补充一些详细的要求和费用来灵活处理。

项目建议书是规划设计行业纳入市场后的产物,是规划设计单位争夺市场、承揽项目的利器。项目建议书甚至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初步的规划了,可以让甲方认识到规划单位的实力,并且通过一系列分析、说明、案例、意向图片给甲方展现一个初步概念,好的建议书对甲方可以起到一个好的引导作用,给甲方以信心,并且可以给规划单位一个初步的指导方向。但是,项目建议书也是一柄双刃剑,项目建议书的构成如上所述,主要由逻辑结构、基础数据、案例、意向图等组成,缺乏后期规划设计中深入分析的数据和缜密的推论,特别是缺少制作的重头部分——方案图纸,所以项目建议书中切不可信口开河甚至随意承诺,并且对社会资源、保护类资源保持足够的尊重,要为后面跟进的规划设计做好铺垫,对规划单位、对同事负责。语言描述和图形描绘是不同的工作方式,在工作量上更有差异,假使建议书中没有经过科学分析就说要复建清明上河园,甲方又是一有钱没脑子不辨黑白的主,那后面的工作量就可想而知了,七个字与连做加改几年图&施工几年&连续几年注入资金的关系,不夸张。

建议书必须是合理的,作为规划设计产品的先导,一方面要说明甲方以后要给他的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形式,平常说话时,我们为了让别人容易理解,通常会打一些比方,使得抽象的道理或者说法变成一种形象的东西,你可以说“文章的脉络好像树干和树枝的关系”,而不能说“树干和树枝长得好像一篇条理清楚的文章”,向甲方作说明也应该如此,用一堆晦涩得连自己都不解其意的概念来夸夸其谈讲晕甲方又绕晕自己实在不可取。规划设计可以提供思路型的产品、实施型产品,确定了要提供的产品形式后,对产品形式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反过来再来审视建议书的合理性,完善建议书,进而研究合同的问题,增加内容、条款、补充费用;另一方面,规划设计应该杜绝提供不伦不类的产品,前期的问题处理好了,做到切实引导、有效沟通、合同约束,合同是提供给甲方的第一份正式产品,草率不得,因为合同可以说是界定产品性质的简要说明书了,大方向在此时应该已经确定,我们会给你提供一台洗衣机,只能快速洗衣附带甩干,而不能给婴儿洗澡,这样大致阐述了产品的功能和注意事项,甲方日后也就不会提出很多功能外的功能和注意事项外的事项了。

这是我博客里的一篇扯文,不免偏激,未完待续~~但是扯到这里我自己已经糊涂了,感觉下面的内容还得各位拍砖才能扯下去~~~
  • xf1233221xf
    xf1233221xf 沙发
    很不错~要是早看到就好了~我们都做完这个设计了~不过还是支持~
    2013-03-10 11:32:10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17 万条内容 · 26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

我刚到一家旅游规划院里工作,困扰我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旅游规划自身的标准;二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对于旅游规划具体的帮助作用~~~哪位高人能指点一二??不胜感激~~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