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城市设计作业(元大都和明清故宫设计特点)

城市设计作业(元大都和明清故宫设计特点)

发布于:2008-10-29 00:17:29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城市设计作业(元大都和明清故宫设计特点)


   元大都和明清故宫设计特点

元大都的街道,规划整齐,经纬分明,相对的城门之间一般都有大道相通。《马可·波罗游记》述云:“全城的设计都用直线规划。大体上,所有街道全是笔直走向,直达城根。一个人若登城站在城门上,朝正前方远望,便可看见对面城墙的城门。城内公共街道两侧,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货摊……整个城市按四方形布置,如同一块棋盘。”虽然大都城南面三门、北面二门,但从丽正门北穿皇城正中的崇天门及大明门、大明殿、延春门、延春阁、清宁宫、厚载门,直抵中心阁的中轴线上,亦有一条宽阔的御道。经勘查,近年在今北京景山公园(延春阁、厚载门遗址)之北发现的御道遗迹,宽达28米。《析津志》载:元大都街制,“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弄通”。其著名街道有“千步廊街、丁字街、十字街、钟楼街、半边街、棋盘街”。经勘查发现,“元大都街道分布的基本形式是:在南北向的主干大道的东西两侧,等距离地平列着许多东西向的胡同。大街宽约25米,胡同宽约6~7米”。元大都内的胡同,其规划是以相邻两城门区间为一区域。近年在元大都光熙门(东北门)至大都城东北隅进行勘查,计发现东西向胡同22条。值得注意的是,今北京东直门(元崇仁门)至朝阳门(元齐化门)之间现仍保存的东西向胡同也是平列的22条。可见,相邻两城门区间内平列22条胡同,当是元大都城规划的统一格式。今北京东西长安街以北的街道,因同在元大都和明北平(北京)城内,所以改动不大,至今仍多保留元大都时期的格局。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元大都城有中心台,是城市东西南北的中心,这在中国城市建筑史上尚属首创。实际情况是,中心台距元大都南北城垣相等,但距城东垣比西垣略近些。中心台占地一亩,其旁有中心阁。《析津志》载:“中心台在中心阁西十五步。”在中心台正南有石碑,刻“中心之台”四字。中心阁在中心台之东,正位于大都城的中轴线上。《析津志》又载“齐政楼,都城之丽谯也。东中心阁。”齐政楼即元大都城的鼓楼,其在中心阁西,亦即大都中轴线西,位于今北京旧鼓楼大街。明代,始将鼓楼和其北的钟楼向东移至今北京鼓楼、钟楼位置,亦即城市中轴线上。元大都鼓楼上置有壶漏、鼓角等计时、报时工具;钟楼上有阁楼,飞檐三重,内置大钟,声响洪亮,全城遍闻。钟、鼓楼是元朝统治者控制大都的工具之一。

元大都 - 城市结构

元大都平面呈东西短、南北长的矩形,城墙全长60里又240步,辟十一门,南、东、西三面各三门,北面二门,被附会为哪吒“三头六臂两足”。

  营建大都时,先在全城的几何中心位置建“中心之阁”,然后以此为基准向四面拓勘城址。

  中心之阁以南为皇城。皇城四周建红墙,又称“萧墙”,其正门称棂星门,左右有千步廊。萧墙的东墙外为漕运河道。皇城并非以大内宫城轴线为基准、东西对称,而是以太液池为中心,四周布置三座宫殿——大内、隆福宫和兴圣宫,这种布局反映了蒙古人“逐水而居”的特点。大内正门为崇天门,北面为厚载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崇天门前有金水河,河上有周桥(相传今北京故宫内之断虹桥)。大内正殿为大明殿,是元帝理政和居住的场所,面阔十一间,后有廊庑连接后殿。大明殿之后为延春阁,为皇后居所。此外还有玉德殿、内藏库、鹰房、羊圈等建筑。

  皇城外,南面和东南为官署区,北面积水潭一带为闹市,东面为太庙,西面为太社稷,加之城垣每面各开三门(北垣例外),均符合《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轨”、“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相关记载。

  在中心之阁西面,为鼓楼、钟楼,是全城的报时机构。钟鼓楼之西为积水潭,是元代漕运终点,也是全城最繁华的商业区,有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金银珠宝市、铁器市、鹅鸭市等市廛,还有望湖亭、万春园等园亭。

  元大都的道路为土路,在建城时在城市主干道两侧设置了排水明沟,用条石砌筑。明朝之后,许多明沟被加盖覆盖,变为暗沟。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liutao721823
    liutao721823 沙发
    支持支持支持
    2013-07-20 17:21:20

    回复 举报
    赞同0
  • baofengying
    baofengying 板凳
    1、故宫概况

    故宫在明朝初建,是参照南京宫殿的规制,主要建筑基本上是附会《周礼?考工记》所载"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布局原则建造的。紫禁城前部东侧(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庙(现为劳动人民文化宫);西侧(右面)是祭祀土神、谷神的社稷坛(现为中山公园);前面有朝臣办事的处所;后面有交易市场。景山矗立在紫禁城北,犹如天然屏障。紫禁城西部为皇家园林,东部是南内和诸多为宫廷服务的衙署。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8千多间,多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并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沿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严格对称布置。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体现了帝王权力的设计思想 。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简称前三殿,后三宫: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内中轴线上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简称后三宫。

    2、故宫建筑群体布局特点:

    故宫在利用建筑群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是在1.6公里的轴线上,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间,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与宏伟。在建筑的整体中突出重点——太和殿。故宫的建筑群由南向北延伸,随着空间和形体的变化,在太和殿形成高潮,从总的布局看,深、宽、高都集中在太和殿。

    故宫建筑在形体、空间、色彩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的对比手法,造成了一种多样的统一。

    (1)大与小的对比:在宏伟的天安门城楼下,巧妙地安置了两间火柴盒子似的小屋,这小屋除了它特有用处外,在艺术上起到对天安门的烘云托月作用。

    (2)高与低的对比:为烘托太和殿的崇高,周围采用了低矮连续的回廊。

    (3)宽与窄的对比:这是一种欲放先收的手法。从正阳门到太和殿所形成的狭长空间与太和殿前广阔的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4)明与暗的对比:故宫在色彩上给人的强烈印象是金碧辉煌。金黄色的琉璃瓦与青绿色为基调的檐饰相对比,在蓝天、白云辉映下显得非常辉煌。

    (5)繁与简的对比:雕梁画栋,镂金错彩,这就是繁。这与殿外单色调红墙和黄色琉璃瓦屋顶形成一种繁简对比。

    (6)方与圆、曲与直对比:如天安门、端门门洞是圆形,午门的门洞是方形。又如笔直的中轴线与弧形的金水桥形成曲与直的对比。

    (7)动与静的对比:建筑本身是静止的,但由于空间与形体的变化却呈现出流动的节奏感,有序曲、有高潮、有尾声。正阳门是序曲、太和殿是高潮、景山是尾声。

    另外,故宫在内部空间、色彩、内部结构、装饰等方面都各有特点,都不同与其他的一般建筑。
    2008-10-29 00:17:29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效果图1

!!!!!!!!!!!!!!!!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