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人才招聘 \ 学生专栏 \ 学校建筑设计更应关注楼梯间和通风技术

学校建筑设计更应关注楼梯间和通风技术

发布于:2008-10-23 15:58:23 来自:人才招聘/学生专栏 [复制转发]
10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建筑设计除了要关注建筑风格、建筑特色、建筑文化等方面外,更应注重楼梯间的设计和通风技术的运用。

马国馨感慨地说,汶川地震中,本应成为避难所的校舍瞬间倒塌。楼梯作为重要的逃生通道,并未在自然灾害面前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这使得我们必须加强学校楼梯间的抗震能力。学校的楼梯间最好设置在每个单元的中部,尽量避免将楼梯设在房屋尽头靠近山墙的位置。突出屋顶的楼梯间、电梯间、构造柱应与建筑物顶部圈梁连接。在进行楼梯抗震设计时应体现预防为主,比如楼梯、电梯间的四角以及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都要设置构造柱,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

此外,马国馨还指出,校园建筑大量引入空调装置并不是好事,最好采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几年前,非典疫情发生后,国家非典传播与影响课题组调查显示,空气的最高温度、气温日较差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与SARS病毒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病毒暴发前9~10天,如果空调开到26摄氏度以下、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就有利于SARS病毒的扩散与传播。

而自然通风具有节能、改善室内热舒适性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优点,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赖以改善室内环境的原始手段。在空调技术得以普及、机械通风广泛应用的今天,迫于节约能源、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双重压力,全球科学家开始重新审视自然通风技术。

马国馨介绍说,近年来,随着绿色建筑的推行,采用自然通风取代空调制冷技术已经被很多中国设计师所采用。比如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就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在建筑物上部设排风口,排出室内被污染的空气,吸入室外新鲜的空气。热压作用与进、出风口的高度差和室内外的温差有关,室内外温差和进、出风口的高度差越大,则热压作用越明显。在设计中,可利用建筑物内部贯穿多层的竖向空腔,如楼梯间、中庭等,满足进、排风口的高度差,将建筑各层的热空气排出,达到自然通风的效果。

“现代大学校园应当是现代化的产物和标志,但校园建设不能盲目追求自身的现代性而忽视安全性。”马国馨总结说。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学生专栏

返回版块

23.92 万条内容 · 12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学校建筑抗震性能如何提高?

[背景]6月18日,新华社播发通稿《地震为何对建筑物破坏力巨大?——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马宝民、贺小岗》,为媒体广为采用。据称,这篇通稿通过采访两位专家就地震对于建筑物为何会拥有如此巨大的破坏力、地震中决定房屋损毁的因素究竟有哪些、灾区新建房屋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作了“科学解答”。 文章说,我国1989年以后制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防目标要求建筑物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所谓“大震不倒”是指地震发生时,实际地震烈度比抗震设防烈度高1度到1.5度时,建筑物应当不倒塌。汶川和都江堰按现行规范的设防烈度都是7度。这次地震对这两个地方的影响都超过了7度。我看到过一个资料说都江堰达到了9度,汶川更高,映秀达到11度,超过“大震”设防烈度很多。震中附近的映秀、北川的烈度高达11度,“建筑物倒塌很难避免。”也有少数房子没有倒塌,“很可贵,这少数房子很有研究价值,可以学习不倒的理由。”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