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闲聊茶吧
返回版块114.55 万条内容 · 19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中西造园水法浅比简介:从历史发展和文化差异两方面对中西造园水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使两者的特点在互衬之下更加鲜明,并进而探讨了中西造园水法在当代的融合及未来趋向。关键字:中西 造园水法 浅比 1 中西造园水法历史比较 水在我国早期庭园构成上就占据主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水体形式丰富,景致多变;(2)水体在园林中所占面积较大,又称“巨浸”。隋唐时期,园林水景处理往往规模很大,例如洛阳西苑,不仅有“一池三山”的大湖,周围又有若干小湖,并以“龙鳞渠”环绕串联,形成规模宏大、复杂多变的水系。宋、元以后,园林水体面积越来越小,但变化增多了,宋代重石之风大盛,如宋•周密《吴兴园林记》所述:“池南竖太湖三大石,各高数丈,秀润奇峭,有名于时,……募工移植,所费十倍于石,可谓石妖矣。”从此中国园林山水并称,所谓“水以石为面”、“水得山而媚”、“无石则水无形,无态,……若无水,则岩不显,岸无形”[1]。水和山石的相互依存关系构成中国传统水法的重要特点。明清以来,私家园林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文人士大夫的意趣与造园结合更紧密,为追求自然,一方面,利用天然水面与泉水成景;另一方面,巧于因借、以小喻大(见彩页),以简喻繁的手法丰富起来,其极至是缸荷、碗莲的出现,真可以说集天地自然于一壶(见彩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园林水法在水形和岸形处理上主要走的是一条模仿自然之路(近代岭南园林出现一些几何处理的水景)。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