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站务休闲 \ 闲聊茶吧 \ 地形设计的方法

地形设计的方法

发布于:2008-06-03 15:38:03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地形设计的方法有多种:等高线法(含点标高)、断面法、模型法等。以下着重介绍等高线法。
   等高线法 此法在园林设计中使用最多,一般地形测绘图都是用等高线或点标高表示的。在绘有原地形等高线的底图上用设计等高线进行地形改造或创作,在同一张图纸上便可表达原有地形、设计地形状况及公园的平面布置、各部分的高程关系。这大大方便了设计过程中进行方案比较及修改,也便于进一步的土方计算工作,因此,它是一种比较好的设计方法。最适宜于自然山水园的土方计算。应用等高线进行公园的竖向设计时,首先应了解等高线的基本性质。
  等高线是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想面,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到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给这组投影线标注上相应的数值,便可用它在图纸上表示地形的高低陡缓、峰峦位置、坡谷走向及溪池的深度等内容。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所有的点,其高程都相等。
  每一条等高线都是闭合的。由于园界或图框的限制,在图纸上不一定每根等高线都能闭合,但实际上它们还是闭合的。
  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如疏则缓,密则陡。等高线的间距相等,表示该坡面的角度相同,如果该组等高线平直,则表示该地形是一处平整过的同一坡度的斜坡。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或重叠,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可能出现相交情况。在某些垂直于地平面的峭壁、地坎或挡土墙驳岸处等高线才会重合在一起。
  等高线在图纸上不能直穿横过河谷、堤岸和道路等;由于以上地形单元或构筑物在高程上高出或低陷于周围地面,所以等高线在接近低于地面的河谷时转向上游延伸,而后穿越河床,再向下游走出河谷;如遇高于地面的堤岸或路堤时等高线则转向下方,横过堤顶再转向上方而后走向另一侧。
  用等高线法进行竖向设计坡度公式 用于求等高线外任意点高程。
I =h/L
式中 I ---坡度 (%); h ---高差 (m); L ---水平间距 (m)
  设计等高线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陡坡变缓披或缓坡改陡坡 等高线间距的疏密表示着地形的陡缓。
在设计时,如果高差h不变,可用改变等高线间距L表减缓或增加地形的坡度。如缩短等高线间距使地形坡度变陡的例子。表中L>L’,由公式i=h/L知,I’>i,所以坡度变陡了。反之,L<L’,I’<I,所以,坡度减缓了。< DIV>
  平垫沟谷 在园林建设过程中,有些沟谷地段须垫平。平垫这类场地的设计,可以用平直的设计等高线和拟平垫部分的同值等连接。其连接点就是不挖不填的点,也叫“零点”;这些相邻点的联线,叫做“零点线”,也就是垫土的范围。如果平垫工程不须按某一指定坡度进行,则设计时只须将拟平垫的范围,在图上大致框出,再以平直的同值等高线连接原地形等高线即可。如要将沟谷部分依指定的坡度平整成场地时.则所设计的设计等高线应互相平行,间距相等。见图1-1-7
   削平山脊 将山脊铲平的设计方法和平垫沟谷的方法相同,只是设计等高线所切割的原地形等高线方向正好相反。
  平整场地 园林中的场地包括铺装的广场,建筑地坪及各种文体活动场地和较平缓的种植地段,如草坪,较宽的种植带等。非铺装场地对坡度要求不那么

全部回复(2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土木清风
    土木清风 沙发
    谢谢楼主的分享
    2014-06-05 22:45: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deb123
    deb123 板凳
    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victory::victory::victory:
    2013-10-31 21:09:3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闲聊茶吧

返回版块

114.55 万条内容 · 19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西造园水法浅比

简介:从历史发展和文化差异两方面对中西造园水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使两者的特点在互衬之下更加鲜明,并进而探讨了中西造园水法在当代的融合及未来趋向。关键字:中西 造园水法 浅比 1 中西造园水法历史比较  水在我国早期庭园构成上就占据主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水体形式丰富,景致多变;(2)水体在园林中所占面积较大,又称“巨浸”。隋唐时期,园林水景处理往往规模很大,例如洛阳西苑,不仅有“一池三山”的大湖,周围又有若干小湖,并以“龙鳞渠”环绕串联,形成规模宏大、复杂多变的水系。宋、元以后,园林水体面积越来越小,但变化增多了,宋代重石之风大盛,如宋&#8226;周密《吴兴园林记》所述:“池南竖太湖三大石,各高数丈,秀润奇峭,有名于时,……募工移植,所费十倍于石,可谓石妖矣。”从此中国园林山水并称,所谓“水以石为面”、“水得山而媚”、“无石则水无形,无态,……若无水,则岩不显,岸无形”[1]。水和山石的相互依存关系构成中国传统水法的重要特点。明清以来,私家园林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文人士大夫的意趣与造园结合更紧密,为追求自然,一方面,利用天然水面与泉水成景;另一方面,巧于因借、以小喻大(见彩页),以简喻繁的手法丰富起来,其极至是缸荷、碗莲的出现,真可以说集天地自然于一壶(见彩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园林水法在水形和岸形处理上主要走的是一条模仿自然之路(近代岭南园林出现一些几何处理的水景)。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