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直面灾难:一位建筑设计师的行动

直面灾难:一位建筑设计师的行动

发布于:2008-05-22 17:28:22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刘家琨认为,这次汶川大地震后,国内的建筑,尤其是学校、医院之类的公共建筑,其抗震强度和级别亟须提高,应该切实地让这些公共建筑成为放心工程

“结实的房子就是好房子。”这是“5•12”汶川大地震带给刘家琨的最直接体验。作为一名享有盛誉的成都本地建筑设计师,刘家琨的作品曾参展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并获大奖,但就在一周前,他却亲眼目睹了在自己的家乡成片的教学楼、医院和居住建筑物变成废墟,并掩埋了数以万计的生命。

“之前,我们太看重建筑设计中很多细小的讲究,在微不足道上花费了很多,包括艺术的、审美的。而这次灾后重建,应该给我们建筑界提供了深刻反思的时机。”刘家琨说。

作为一名救援志愿者

5月14日中午,从外地匆忙回到成都后,刘家琨就赶往都江堰已经被地震摧毁的聚源中学紧急援救。“那个地方我很有感情,我早年开始的艺术家工作室就在聚源中学背后。”他说。1993年左右,刘家琨帮罗中立、周春芽等四川著名艺术家在聚源镇设计了一个艺术家工作室群落。因此对那一带十分熟悉。

虽然那阵子都江堰余震不断,但像所有志愿者一样,刘家琨最急切的想法就是去救人。他描绘当时的情景说:“倒塌的教学主楼掩埋了很多师生,现场哭喊声一片,十分忙乱,大家用尽了力量,但都缺乏专业的救援经验,加之下雨,最后废墟里很多孩子还是救不出来。”

看了媒体的报道后,他很担心那些没被救援部队发现的盲区,得知向峨镇损伤惨重后,刘家琨便又义不容辞地赶往了向峨。这个小镇离成都市不远,开车约两个小时的距离。“当我们到达时,那里早已变成了一片废墟,而学校也非常厉害,现场情景惨不忍睹。”刘家琨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痛心疾首。而最让刘家琨难忘的是,在此条件下,仍有一些幸存者爬在残垣断壁上痛苦地呼喊着自己的孩子或母亲,期望能得到一丝回音。在援救的最后一天下午,不忍离开的刘家琨从那些遇难孩子手中捡回了一些书包或笔记本,带回来希望将它们作为永久的纪念。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爱上夜
    爱上夜 沙发
    感谢楼主分享
    2016-04-11 15:23:1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zhangdefan159
    zhangdefan159 板凳
    感谢楼主分享
    2016-04-11 10:30:1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7 万条内容 · 4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500名建筑专家到都江堰对受损房屋进行安全鉴定

“这间房屋梁柱断裂,受损严重,不能居住”“这间临街铺面虽然墙壁有裂痕,但属于轻微受损,可以居住”……昨日上午,在都江堰青城山镇,80组房屋建筑专家深入到村寨,对在地震灾害中受损的房屋进行安全鉴定。 据悉,从5月16日开始,成都市建委已经组织了500余名专家奔赴都江堰,截至昨日,专家们已经查看了6万余户村镇房屋。 上午10时许,在大观镇场镇上的荷园路22号,四名建筑专家来到了村民刘忠贵的家中,刘忠贵的家是一栋两层楼的楼房,铺面的墙壁在此次地震中出现裂痕。来自中建一局的工程师梁富强告诉他说:“这栋房子梁柱断裂,极有可能倒塌,所以不能再居住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