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汶川大地震后对建筑物抗震设计的思考

汶川大地震后对建筑物抗震设计的思考

发布于:2008-05-18 17:36:18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汶川大地震引发的对建筑物抗震设计的思考

汶川5.12大地震使每一个中国人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听着一组组令人惊悚的灾难数据,看着电视上一个个令人悲伤又无奈的画面,我作为一个结构工程师,内心总有一种深深的自责和内疚。地震来了,我们设计的那些房子为什么顷刻间变成瓦砾?面对地震,我们真的这么无能吗?
我从事结构设计二十余年,在抗震问题上,我觉得有以下几个问题急需考虑解决:
一、作为一种最残酷的自然灾害,地震灾害在我们的建筑设计、规划主管部门,并未将其放在足够重视的位置上。在建筑设计中,消防、人防、抗震是三项灾害预防设计内容。从这三种灾害的后果看,地震灾害远远大于前两项,但在相应的规范中,抗震设计的安全概率是最低的。在现行抗震规范中,采用的是两阶段、三水准设计理论,即所谓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而这个三水准又是基于一个假设的地震烈度、地震模型下的概率设计,因此单纯的结构抗震设计并不能完全保证人的安全性,至多也只能是降低损失。我认为现有建筑抗震设计的不足应通过其它手段加以弥补,我们既然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能不能想办法保证建筑物中人的安全?譬如在每一个功能单元中设计独特的抗震避难空间(类似银行的金库),或在住宅、办公家具中配置抗震避难柜等等。人的生命是无价的,过去我们
常常以经济条件所限为降低规范设防 ,其实这是对生命的轻视,只要对生命重视了,总会想出一些办法。
二、 现行抗震规范过分偏重理论,对抗震概念设计重视不够。
在5.12汶川那种山崩地裂的大震中,任何一种计算模型都是苍白的。这时更显示出了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抗震设计,是应该在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延性、多重防线上下功夫,而不应该是一味地死扣地震力有多大。比如在这次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就是变形能力差的大空间的砖混结构(比如教学楼、医院等)和楼板整体性差的预应力空心板结构,而直到今天,预应力空心板还大行其道,有关规范也并未禁止使用。那些命悬一梁一柱一墙的建筑更是比比皆是。这些建筑用我们的抗震规范理论计算或许会满足要求,但它在真正的地震中不堪一击。因此在现行抗震规范中,我想应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在楼板结构中,抛弃装配结构和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概念,所有建筑楼板都必须是现浇整体式结构;
2、教学楼、医院等大空间房屋应严禁使用砖混结构;
3、在砖混结构设计中,除用底部剪力法抗震验算外,必须通过增加构造柱、圈梁等手段增加其整体性和变形能力,即在所有楼层都必须设圈梁,构造柱除按抗震规范设置外,必须在所有大于800MM的洞口两侧设置。
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乡、镇、村的建筑抗震设计几乎是一个空白,这也是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乡镇村受灾最重的原因之一。乡镇村的建筑质量提不高就谈不上我国建筑的整体水平有多高。因此,在今后的建筑中,有关部门一定要汲取这次血的教训,对乡镇村的建筑工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进行管理和指导。比如每个乡成立一个抗震办,专门对其所辖村镇新建建筑进行抗震管理和技术指导,针对各地区的民居,有关部门亦可出台标准抗震设计图集,供村民使用。
人命关天,抗震设计重于泰山,在此愿与每一位同行共勉。

全部回复(1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confidentyou
    confidentyou 沙发
    恩。。。。是该好好反省。。。。
    2010-10-20 19:47:20

    回复 举报
    赞同0
  • wangkekun01
    wangkekun01 板凳
    我想应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教学楼、医院等应在全国做一次抗震鉴定质量安全检查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2)教学楼、医院等人群集中的建筑物,提高一度设防。 8度地区采用钢结构现浇整体式结构。
    支持
    2010-09-08 16:08: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5 万条内容 · 20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主次梁布置问题

我用的是2005版本的PKPM,主梁和次梁分别在PMCAD1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中布置的,在SATWE中还要对次梁特殊定义为铰接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