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资料库 \ 儒家祠庙中的单体建筑形制设计

儒家祠庙中的单体建筑形制设计

发布于:2025-06-09 10:29:09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资料库

来源:建筑史学

[复制转发]


摘要:文章以颜庙、曾庙、仲庙的建筑单体为例,分析了儒家祠庙建筑中的祭祀、教化、亭式、坊式、门式和其他功能建筑的形制,由此类比,确定宿州闵子祠改扩建建筑单体中,同类型建筑的建筑形制。


引 言


孔门四科十哲中,德行科的闵损与颜回并称。元朝郭居敬所撰《二十四孝》的故事中,孔门弟子包括闵损、曾参和仲由。在孔庙的配享中,闵损与仲由被列为十二哲,地位略低于被列为四配的颜回和曾参。宿州闵子祠作为符合儒家祠庙形制和孝道研学基地要求的建筑,在其改扩建设计中,建筑单体主要以仲庙的建筑单体为参照,同时参考颜回和曾参的祠庙建筑单体进行设计。



1 儒家祠庙建筑单体分类


根据儒家祠庙建筑单体的建筑功能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六大类。其中,承担主要功能的是祭祀和教化建筑;承担完善和配套功能的是亭式、坊式、门式和其他功能等类型建筑。


2 祭祀建筑


儒家祠庙的祭祀建筑,均位于祠庙的北半部分,主要有中路轴线建筑群中的正殿、寝殿、东西庑,西路次轴线的启圣(贤)殿(祠)和启圣(贤)寝殿(祠),以及东路次轴线的家庙等建筑。根据祭祀对象的尊卑等级,决定建筑形制等级的差异。


2.1 正殿


颜庙、曾庙和仲庙的正殿内,分别祭祀复圣颜回、宗圣曾参(东西两侧孟轲和孔伋配祀)卫国公仲由,分别称为复圣殿、宗圣殿和卫公殿(高明殿)。正殿是祠庙建筑群中规格、占地和装饰细节等最高配的建筑,是祠庙等级的象征。


如表 1 所示,三座正殿都是七开间,四间进深(卫公殿五间进深),绿瓦重檐歇山顶,副阶周匝,石柱擎檐,斗栱下檐五踩重昂、上檐七踩单翘重昂。外廊开间在结构上都采用单步架,殿前有月台。不同之处主要是三个正殿檐下斗栱平身科的差别。


图片    

表 1颜庙、曾庙、仲庙正殿建筑形制一览表

(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从表2 和图 1 可以看出,三大正殿面阔与进深的比例接近,呈窄长平面。卫公殿面阔进深比略小,平面矩形略方正。比较三大殿的面阔与脊高比,其中宗圣殿显得略宽、复圣殿显得体量略大。

图片    

表 2颜庙、曾庙、仲庙正殿面阔进深通高统计表

(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    

图 1复圣殿、宗圣殿、卫公殿建筑立面图(图片来源:复圣殿立面来源《曲阜颜庙复圣殿大修实录》;宗圣殿立面来源《儒 家四配祠庙特征与价值阐释研究》;卫公殿立面来源曲阜市安怀堂文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山东泗水仲子庙高明殿修复工程 设计方案)



闵子祠扩建方案的正殿,其面阔、进深、通高尺寸,参照体量相对较小的卫公殿(图 2)进行设计,为面阔七开间,进深五间,副阶周匝,前有月台,绿瓦重檐歇山顶,下檐五踩重昂斗栱,平身科明间四攒、次稍间各二攒、尽间无。上檐七踩单翘重昂斗栱,平身科明间四攒,次稍间各二攒。外廊开间结构采用单步架。

图片    

图 2 仲庙卫公殿建筑(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2 东西庑


在颜庙、曾庙和仲庙中,东西庑供奉的是有成就的后裔、弟子或者对祠庙有功的历史贤达。颜庙和曾庙的东西庑均为跨空五架梁,大木五檩,前出廊,灰瓦屋面(表 3)。建筑内设神龛,置木主牌位。


图片    

表 3 颜庙、曾庙、仲庙东西庑建筑形制统计表

(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不同之处:颜庙的东西庑面阔七开间,悬山顶,一斗三升斗栱,平身科每间二攒;而曾庙的东西庑面阔五开间,硬山顶,无斗栱。


闵子祠扩建方案的东西庑建筑,面阔五间,灰瓦硬山顶,跨空五架梁,前出廊大木五檩,无斗栱。屋内设神龛,置木主牌位,无塑像,供奉有成就的闵子后裔和对宿州闵子祠有功的历史显要闻达之士。


2.3 寝殿


寝殿位于正殿的北侧,殿内设神龛,置圣贤夫人木主神位,与正殿通过台明相连。复圣寝殿祭祀颜回夫人戴氏,宗圣寝殿祭祀曾参夫人公羊氏。据《仲里新志》记载,卫公寝殿内供奉仲子上七世祖的木牌位。参考儒家祠庙寝殿的常规作用,卫公寝殿内应该是祭祀仲由夫人颜氏。其中,复圣和宗圣寝殿的建筑形制均为面阔五开间,进深三间,前出廊,单檐歇山顶(表 4)。

图片    

表 4 颜庙、曾庙、仲庙寝殿建筑形制统计表

(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闵子祠扩建方案的寝殿,殿内供奉闵损夫人颜氏神位。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灰瓦歇山顶,台明与正殿台明相连,前出廊。斗栱单昂三踩,平身科攒数明间四、次稍间各二。



2.4 启圣(贤)殿(祠)


颜庙杞国公殿是供奉颜回父亲颜路(杞国公)神位的建筑;曾庙莱芜侯殿是供奉曾参父亲曾点(莱芜侯)塑像的建筑;仲庙启贤祠是供奉仲由父亲仲凫神位的建筑。


如表 5 所示,颜庙杞国公殿是元代建筑,等级较高,推测其是元代遗留下来的颜庙正殿,在明朝成化正德年间扩建时,改为了杞国公殿;曾庙莱芜侯殿是单檐歇山顶,大木七檩,前后出抱头梁,五架梁跨空,檐下单昂三踩斗栱。

图片    

表 5 颜庙、曾庙、仲庙启圣(贤)殿(祠)建筑形制统计表

(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闵子祠扩建方案的启贤祠,供奉闵损父亲闵仲滨神位,建筑面阔五间,单檐灰瓦歇山顶,大木七檩,五架梁架空,檐下单昂三踩斗拱,平身科两攒,前出廊。


2.5 启圣(贤)寝殿(祠)


颜庙杞国公寝殿是供奉颜回母亲姜氏(杞国端献夫人)神位的建筑;曾庙莱芜侯寝殿是供奉曾参母亲上官氏(莱芜侯夫人)神位的建筑;仲庙启贤寝祠是供奉仲由母亲宋氏神位的建筑。


如表 6 所示,颜庙的杞国公寝殿,大木七檩,灰瓦单檐歇山顶,檐下单昂三踩斗栱,平身科两攒;曾庙的莱芜侯寝殿,是大木六檩,五架梁承三架梁,前出抱头梁,灰瓦硬山顶,无斗栱。

图片    

表 6 颜庙、曾庙、仲庙启圣(贤)寝殿(祠)建筑形制统计表

(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闵子祠扩建方案的启贤寝祠,供奉闵子骞母亲姜氏(生母)和姚氏(养母)神位,建筑面阔三开间,大木六檩五架梁,前出抱头梁,前出廊,灰瓦硬山顶,无斗栱。


3 教化建筑


颜庙、曾庙和仲庙中的教化建筑,主要就是指庙(祠)塾,也就是宗族的家塾,其具体建筑分别是退省堂、三省堂和闻喜堂。这些建筑的命名旨在宣扬圣贤思想,以达到教化后裔子孙的目的。退省堂出自《论语·为政》:“子曰:‘……。退而省其私,……,回也不愚’。”孔子赞扬颜回大智若愚。三省堂出自《论语·学而》:“曾参曰:‘吾日三省吾身……’。”赞扬曾子高尚品格。闻喜堂出自《论语·公孙丑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赞扬仲由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


如表 7 所示,庙(祠)塾建筑的形制,一般面阔三开间,大木七檩,五架梁跨空,前后出抱头梁,前出廊,灰瓦悬山或硬山顶,无斗栱。

图片    

表 7 颜庙、曾庙、仲庙教化建筑形制统计表(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闵子祠扩建方案的教化建筑祠塾,面阔三开间,大木七檩,五架梁跨空,前后出抱头梁,前出廊,灰瓦悬山顶,无斗栱。


4 亭式建筑


根据儒家祠庙亭式建筑的不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碑亭和井亭两种。碑亭又分为御碑亭和其他碑亭。这些亭式建筑都是为了保护石碑和水井而建,也是强调儒家祠庙礼制秩序的建筑空间手法。


如表 8 所示,颜庙和曾庙中的御碑亭均为重檐四角亭;颜庙的陋巷井亭为六角单檐亭;颜庙的乐亭,为正方形,一开间,亭内立有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书篆体“乐亭”二字的石碑,碑文旨在宣扬颜回虽箪瓢屡空,身处困境,却仍不改其乐、乐观处世的崇高精神。

图片    

表 8 颜庙、曾庙、仲庙亭式建筑形制统计表(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宿州闵子祠在历史志书中无御赐碑记载,现状闵子祠前有孝泉井一口,在南侧扩建中,不宜再设井亭。明嘉靖年间,余鍧编《宿州志》记载:“闵子祠,……。门外碑亭两座,东西对列。……。记一:工科都给事中全椒戚贤撰,……。刻石立亭于中门外之东。记二:提督南畿学政御史余姚闻人铨撰,……。刻石立亭于中门外之西。”从中可以看出,明成化和嘉靖年间的两个重修碑记和碑亭。现如今,此二石碑及碑亭已不存,但碑文仍在。在宿州闵子祠扩建方案中,恢复了这两个碑亭,刻石立

亭在正殿院落门前东西两侧,采用单檐四角亭,灰瓦,无斗栱。


5 坊类建筑


儒家祠庙大门外一般有品字形的三座牌坊:入口处一座,东西两侧各一座。另外,在祠庙所在的街口也会设置一座,如颜庙外东南角街口的陋巷坊。牌坊都是三间四柱,材料上有木坊和石坊两类,形制上有立柱出头和立柱不出头两种。


如表 9 所示,在祠庙门前的牌坊,颜庙、曾庙、仲庙都是三间四柱,柱八角形,柱脚石抱鼓夹抱,石板额枋。其中,在中轴线入口处的棂星门牌坊,都是立柱出头式石坊,上侧柱身如意纹穿柱,柱顶仰莲座,仰莲座上面中柱蹲兽,边柱宝瓶,明间额枋上刻火焰。


图片    

表 9 颜庙、曾面、仲庙坊类建筑形制统计表(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祠庙门外两侧的牌坊均为立柱不出头式石坊。颜庙门外两侧石坊,明次间有大小额枋,中间再置花板,上有平板枋,枋上的栌斗再承檐。明次间都有螭吻歇山顶,脊上中间刻石像,坊柱之间设石栏。曾庙门外两侧石坊,无斗栱等装饰,石板枋直接承檐,尺寸比颜庙二坊小。仲庙2023 年复建后的牌坊为仿曾庙形制(图 3)。

图片    

图 3 仲庙大门外牌坊区(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祠庙外附近街口的石牌坊,颜庙是陋巷坊,在颜庙南侧偏东陋巷街口。曾庙是曾子故里坊,为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 1725 年)所建,2007 年在通往曾庙入口的嘉金线公路旁,又新建曾子故里牌坊。据《光绪·泗水县志》记载,仲氏故里坊,在仲子祠东,万历二十年建,现已不存。


闵子祠扩建方案,祠门前三座牌坊,按照仲庙 2023 年复建后的建筑形制设计。据《闵子世谱》里居图所绘和《孝圣闵子骞》所记,清道光年间赐建先贤闵子故里牌坊一座,坐落在祠东,南北驿道通往祠前路的路口,现已不存。建议原址复建先贤闵子故里坊。


6 门类建筑


儒家祠庙的门式建筑一般分为屋宇式门和墙垣门两种。屋宇式门建筑形制,都是三柱分心式、五檩木构架;祠庙中轴线的正门,都是三间三门;而祠庙东西侧便门、颜庙东西路正门、曾庙东西路院落门,都采用三间一门。墙垣门又称随墙门,等级低,仲庙和颜庙东西路院落门为墙垣门。


门类建筑如表 10 所示,以中轴线上的祠庙正大门等级最高,其次为正殿院落门,再依次为中轴线仪门(仅颜庙有),东西路正门(仅颜庙有),东西侧便门,东西路院落门,及相邻院落之间的联系门。墙垣门的等级最低,无木梁柱结构,门两侧砖砌墙垛,上起歇山或硬山屋脊,挂灰瓦,无装饰。

图片    

表 10 颜庙、曾庙、仲庙门类建筑形制统计表

(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闵子祠扩建方案中的门类建筑,参照仲庙的门类建筑形制(图 4、图 5),全部为灰瓦,无斗栱。其中,祠大门采用三间三门,东西侧便门采用三间一门,都为屋宇式门,悬山屋顶,五檩分心式。中路正殿院落门采用屋宇式三间三门,东西路院落门为墙垣门,这一组都为硬山屋顶。其余院落之间的连通门都为歇山墙垣门。

图片    

图 4 仲庙仲子门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片    

图 5 仲庙高明门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7 其他功能建筑


如表 11 所示,儒家祠庙中还有其他功能建筑,如为祭祀准备的斋宿所、祭器库、庖厨所等一些附属建筑。其中,曾庙莱芜侯殿前的东西两边建筑,分别是报功祠和崇德祠,分别祭祀曾参长子曾元及妻高阳氏和次子曾申及妻颜氏,属于祭祀建筑,但建筑形制为三开间硬山式建筑,与其他功能建筑一致,在此一起列出。仲庙的报功祠建筑虽属于祭祀建筑,位于西路轴线前侧,与东路轴线建筑神厨对称布置,建筑形制一样,也一起在此列出。这些建筑形制,一般都是面阔三开间,进深一间,五架梁架空,大木五檩,灰瓦硬山顶。其中的特例是曾庙的斋宿所,面阔三开间,进深三间,大木七檩,前出廊。由其台明与前面三省堂台明相连,推测原为家庙,后家庙移至嘉祥城内,遂改为斋宿所。

图片    

表 11 颜庙、曾庙、仲庙其他功能建筑配置统计表

(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闵子祠扩建方案中的其他功能建筑,在祭祀准备区设置颜庙、曾庙、仲庙都有的斋宿所和庖厨所。其建筑的形制,都是面阔三开间,进深一间,五架梁架空,大木五檩,灰瓦硬山顶。


8 小结


总结曲阜颜庙、嘉祥曾庙、泗水仲庙的建筑形制,归纳宿州闵子祠扩建各单体建筑的形制特征,具体详见表 12 所示。

图片    

表 12 闵子祠扩建方案中各类建筑形制统计表

(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宿州闵子祠扩建的单体建筑具有传统官式建筑的形制特点,满足拜谒祭祀功能的文化需要,遵从孝道文化研学的社会需求,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无疑具有文化自觉、自信的积极意义。


 

来源:建筑与文化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61 万条内容 · 20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粗野派如何征服城市?

"       混凝土图腾 在时代的褶皱中浇筑永恒       “这可笑的洪流也许会不断起伏翻涌,但我的建筑会在动荡中屹立不倒,抵御多瑙河岸边的侵蚀。”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