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暖通空调 \ 暖通资料库 \ 壳管式换热器的建模方法:结构与设计

壳管式换热器的建模方法:结构与设计

发布于:2025-06-04 11:08:04 来自:暖通空调/暖通资料库

来源:制冷百家

|

作者:制冷百家

[复制转发]

壳管式冷凝器也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换热器形式,常见的有立式壳管换热器和卧式壳管换热器两种。

立式壳管换热器: 主要应用于大型制冷系统中,比如氨制冷系统等,耗材比较多;

卧式壳管换热器: 主要应用于大中小型制冷系统中,氟利昂系统与氨制冷系统都有应用;

由于本书的内容是小型制冷装置的设计,所以本书主要讲解的是卧式壳管式换热器的相关内容。

换热管和壳体水平放置,在压力作用下的冷却水在冷凝器换热管内多程往返流动,带走制冷剂的热量,使得气态制冷剂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实现换热的过程。

以下为我们一套壳管式的3D模型图:

内部结构图如下:

主要组成部分:

冷却水进出口:连接冷却水的进出水口,一般下进上出;

冷媒进出口:连接制冷系统氟利昂的进出口,一般上进下出;

换热管:对于氟利昂用卧式壳管式冷凝器,换热管通常采用的是低肋螺纹铜管;

氟利昂用的壳管换热器常用的换热管规格有两种:φ16mm*1.5mm;φ19mm*1.5mm;

换热管布置的几种形式:等边三角形、同心圆行、正方形;

管板上管孔中心间距s=(1.25~1.30)d,d为管外径。使用小管径传热管时,管孔净间距不得小于4mm,最外层传热管与壳体内壁间距s1≥5mm。

折流板:改变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增加氟利昂的流程;使流体横掠管束,增加流速,增强换热;

筒体(壳体):小型制冷装置用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壳体一般采用无缝钢管制作,亦可用钢板卷制而成。当采用无缝钢管时,应符合《结构用无缝钢管》(GB8162)中的有关规定,使用最普遍的是10号和20号无缝钢管;最常用的规格为φ159mm×6mm、φ219mm×6mm、φ273mm×7mm等。

支座:固定壳管换热器用;

端盖:盖子作用;

管程:

流体每通过管束(换热管)一次,称为一个管程。

为提高管内流速,管箱内设隔板,使流体在管束中往返多次,形成多管程(根据换热管数量、流速、流动阻力等综合确定合适程数)

单管程:

双管程:(增加一个隔板,可以变成双管程)

那么根据国标的要求,管程数一般为:1、2  、4  、6   、8  、10  、12  等管程数;

壳程:壳体+折流板=壳程;

折流板:使流体横掠管束,增加流速,增强换热;

◆流体每通过壳体一次,称为一个壳程。

◆壳体内安装折流板,迫使流体多次折流,为多壳程。

壳管式冷凝器(卧式)的特点:

01、传热系数高;K值为800-1200

02、水侧多管程

03、对冷却水水质要求高,清洗不方便(相对于立式而言)

04、水侧流动阻力大

05、适用于大中型制冷机组

壳管换热器的原理:

冷流体:冷却水—换热管内流动,即管程流体,下进上出;

热流体:氟利昂—换热管外流动,及壳程流体,上进下出;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暖通资料库

返回版块

25.48 万条内容 · 69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浅谈同程管路与异程管路的优缺点

  中央空调冷冻水管由主管、干管、支管组成。支管与末端空调机组相连,构成一个个并联环路 ,各并联环路 只有在水 阻 相 等 时,才能获得设计所需的流量 ,从而保证末端空调机组输出额定的冷量。    由于管道管径的规格有限,一般不可能通过管径选择来达到各环路的水力平衡;管道上安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