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建筑加固 \ 安徽大学学生活动中心结构加固改造设计

安徽大学学生活动中心结构加固改造设计

发布于:2025-06-04 10:51:04 来自:建筑结构/建筑加固 [复制转发]

1 工程概况

位于安徽大学龙河路校区的改造项目建造于20世纪50年代,原建筑功能为学校食堂,整体为单层空旷房屋,前厅为2层砌体结构,两侧耳房为1层,大厅屋盖为拱形木桁架屋盖,屋面采用瓦屋面,承重结构竖向构件为外周的砌体墙和内部的混凝土柱,前厅及两侧耳房屋盖为现浇混凝土楼盖,如图1所示。

      

图1 既有建筑现状俯瞰

此建筑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过加固改造,改造后建筑功能改为大礼堂,主要承担学校文艺演出和电影放映活动。改造后建筑功能改为学生活动中心,可作为演出、会议、电影放映等功能使用。本次改造前此建筑已不再使用。

因建造年代久远,已无法获得原设计资料,仅有20世纪80年代改造时的图纸扫描件,但图纸质量已严重受损,图面非常模糊,许多关键结构信息缺失,为本次加固改造设计增加了难度。

2 结构检测鉴定

既有建筑依据GB50292—2015《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和GB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进行了结构安全性鉴定和抗震鉴定,鉴定主要结论和建议如下。

(1)该建筑未发现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的下陷、倾斜等现象。

(2)该建筑无圈梁,整体性较差;墙面粉刷层剥落,墙体砖、砂浆存在风化现象,屋面渗漏严重,混凝土构件存在裂缝以及钢筋外露锈蚀等情况。

(3)该建筑木屋架存在开裂腐蚀现象。

(4)该建筑部分墙体承载力、高厚比不满足计算及现行规范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综合评定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等级为Dsu级,严重影响整体承载;既有建筑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A级砌体结构7度乙类设防的抗震要求。

3 结构改造方案

本工程在确定改造方案时综合考虑了以下因素。(1)既有建筑非历史保护建筑。(2)既有建筑原设计资料严重缺失,若要获取所有结构构件尺寸、材料性能、构造等信息,工作量大,费时费力。(3)经结构鉴定和现场踏勘,按现行规范进行验算,较多结构构件承载力不足。(4)业主对工程造价和建设工期控制较严格。

本工程既有外围护墙体具有苏联建筑风格,体现了年代的变迁,承载了学校学子和校友对原食堂和原大礼堂的记忆,经与业主、建筑专业反复沟通,应给予保留。

内部结构承载力严重不足,加固工程量大,且存在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合结构体系,不符合现代结构抗震体系,无任何保留价值,因此决定拆除重建。针对重建的内部结构,为了与原屋盖一致,重建结构屋盖仍采用拱形屋盖,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净高,符合既有建筑建造年代的历史记忆,屋盖采用单层木结构交叉网壳,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盖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为了提高结构的抗侧力水平,布置了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形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的结构体系,承载木结构网壳的框架柱内置H型钢,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刚度。

本工程最终形成了保留既有建筑外围护墙体+新建单层木结构交叉网壳屋盖+新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体系下部结构的改造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总体改造方案示意

4 屋盖设计

本工程采用无拉锁单层木结构交叉网壳结构,跨度为21.3m,矢高2.95m。交叉梁采用TCT32胶合木,含水率不大于15%,材料设计参数取自GB50005—2017《木结构设计标准》,见表1。胶合木梁截面为250mm×700mm。

表1 胶合木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

      

结构屋盖整体计算时考虑了支座位移,支座节点位移分为两部分: (1)下部混凝土结构变形; (2)支座节点变形,为考虑螺栓与孔壁单侧间隙的初始位移和顺纹、横纹方向的受力变形。整体分析软件采用SAP2000V20。

木结构屋盖按照GB50005—2017《木结构设计标准》进行了强度验算和变形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采用考虑炭化层的剩余截面法进行了抗火验算,能够满足耐火极限1.0h的设计要求。对结构进行弹性屈曲分析,分别按照1.0永久荷载+1.0满跨可变荷载和1.0永久荷载+1.0半跨可变荷载两种工况,分析结果均满足JGJ T—2010《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的要求。

本工程胶合木梁连接节点采用钢插板螺栓节点(图3),该节点制造简单、安全可靠,是现代木结构中被广泛使用的连接形式之一。研究表明,该节点初始刚度较低,其弯矩转角曲线如图4所示,相关试验证明初始转角约为1/100。设计时此节点按铰接 考虑。

      

图3 木结构钢插板螺栓连接节点示意

      

图4 钢插板螺栓节点弯矩转角曲线

胶合木构件与下部结构连接节点如图5所示,底 部钢板通过锚栓与混凝土构件连接,并设置抗剪键,上部延伸出钢板插入胶合木构件中,采用螺栓进行 连接。

      

(a)

      

(b)

图5 木构件与下部结构连接节点示意

(a)俯视图;(b)2–2剖面图

5 下部结构设计

本工程改造后报告厅设计座位数为810座,小于1200座,根据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抗震等级三级,框架抗震等级四级,承接木结构屋盖框架抗震等级提高至三级。承接木结构屋盖混凝土梁截面为800mm×800mm,框架柱采用圆柱、直径为1300mm、内置截面为H600×400×30×30的型钢。

下部结构分析设计时采用3种模型包络设计,分别为拼接木结构屋盖的整体模型、梁柱顶输入木杆件端部荷载的三维模型、提取承载木结构屋盖的单榀框架模型。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支撑木结构屋盖钢骨柱内应力应变发展情况,在大型商业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内建立了钢骨柱实体有限元分析模型。

模型柱底刚接,通过在柱间设置轴向弹簧支座和转动弹簧支座,考虑耳房屋面框架梁的约束作用,按 照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附录C输入钢筋、钢材和混凝土的材料弹塑性本构,模型如图6所示。

      

图6 钢骨柱有限元分析模型示意

分析结果表明,钢骨柱应力最大处发生在悬臂端根部,钢筋笼和钢骨Mises应力明显低于相应屈服强度,均未发生屈服,处于弹性受力状态。从混凝土塑性应变情况可以看出,混凝土受拉区塑性应变发展至钢骨翼缘表面后停止,受压区未发生塑性应变。

6 围护砌体墙加固

根据检测报告和现场踏勘,保留外围围护墙体无圈梁,整体性较差,砂浆抗压强度推定值仅为0.5MPa,部分砖、砂浆存在风化现象,墙体承载力严重不足。部分墙体高厚比验算不满足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因此需对包络围护墙体进行全面加固。

对于高厚比不足的墙体,通过在内侧设置钢筋混凝土壁柱和梁的方式,减小墙体计算高度,从而使高厚比满足规范要求。对于保留围护墙体,在内部采用钢筋网混凝土面层加固,以提高其承载力。砌体表面喷射不小于50mm厚的C30混凝土,钢筋锚入砌体墙内0.8倍墙厚,并用B级胶灌注。

为了保证保留围护墙体与内部新建结构可靠连接,通过设置锚栓和拉结筋使围护墙体与内部新建梁板柱连接,拉结筋和锚栓间隔布置,间距1.2m。拉结筋和锚栓的抗拔承载力除进行理论计算外,在施工现场还进行拉拔试验进行验证。对于保留围护墙体,设计还要求施工单位在建筑拆除、墙体加固、内部结构施工等全过程进行变形监测,严格掌握墙体动态。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干预,避免发生安全和质量事故。

7 结束语

目前本工程已建造落成。建造过程中包络围护墙体变形一直在安全范围,未发生任何事故。项目建成效果如图7所示。

      

图7 项目建成效果

木结构采用三维技术辅助加工,保证构件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拼接时接缝严密,木结构加工均在工厂完成,并运至现场进行吊装。

摘自《建筑技术》2024年5月,高路巧,陈海翔 ,韩倩文

来源:建筑技术杂志社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加固

返回版块

1.65 万条内容 · 36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沿海地区线性工程围挡防风加固新技术应用

  1 项目概况 中山市翠亨新区滨河整治水利工程(北部标段)项目(下文简称:中山水利项目)位于中山市翠亨新区起步区马鞍北岛,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海堤加固工程、河涌整治工程、水(船)闸及泵站工程、滨水景观工程等,其中马鞍北岛外围海堤线长约17.89km,内部河堤总长约11.89km,新建水闸6座(总净宽220m)、船闸2座,新建茅龙水道泵站1座(设计流量30m3/s),滨水景观设计面积约1.456km2。项目总投资为35.58亿元(建筑安装工程费24.2亿元),项目工期3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