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结构资料库 \ 免出筋叠合板在住宅项目中的应用

免出筋叠合板在住宅项目中的应用

发布于:2025-06-04 10:50:04 来自:建筑结构/结构资料库 [复制转发]

1 工程概况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周边临空经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三期工程(南方地块)(第一批)安置区项目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安置住宅、配套商业、公共建筑,以及用地红线内的规划市政道路设施、市政绿地等。住宅计容建筑面积约342789.38m ,建筑最高高度99.95m,最高层数32层,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最高为甲级。

本项目住宅塔楼按DB4401/T151—2022《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总评分不低于50分,符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要求,选用预制构件类型为预制楼梯、支座免出筋叠合板、预制外墙板(含预制飘窗)和预制内墙条板,其中预制叠合板采用支座处免出筋技术,简化了叠合板生产及安装流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施工便利性,项目效果图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效果图

2 技术特点及规范依据

预制叠合底板免出筋除现浇带钢筋外,无外伸钢筋,解决了困扰设计的梁板钢筋碰撞避让问题,简化了预制叠合板的生产流程,便于运用高强钢筋桁架、钢管桁架、钢筋自动化焊接等新技术,提高了预制构件模具及模台生产效率,有利于节约PC构件成本,使构件生产实现绿色减碳的目标。2020年12月1日起实施的T/CECS715—2020《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明确了叠合板免出筋的作法,推动了预制叠合板免出筋技术的应用。

(1)四面免出筋叠合板取消了四面伸出的胡子筋,叠合板侧模不再有缺口,提高了生产线模台的工效。根据工厂流水线模台尺寸合理利用“半板”的方式进行叠合板拆分,可以将模台利用最大化,避免产生过多闲置区域。同时“半板”拆分会增加构件数量,导致成本增加及工序时间增加。因此,构架采用标准化设计时应尽量选择“全板”,同时灵活增加“ 半板”补充,以满足设计需要。以3200mm宽钢制模台为例,如果为四面出筋板仅能放置1块,台面边缘存在闲置区域;如果选择免出筋板则可生产两块,可充分利用模台空间(图2)。

      

图2 传统叠合板出筋侧模缺口

同时,后续预制构件养护、运输难度也有所降低,继而降低叠合板的生产成本。国外叠合板生产多采用自动化生产线,考虑到人工成本,选用机械手调整磁性边模,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因此,免出筋叠合板的推广有利于实现装配式构件流水线批量生产,配合钢筋数控加工、钢筋桁架焊接机器人等设备,逐步实现叠合板全自动化生产。

(2)免出筋叠合板可避免叠合板安装时胡子筋与墙柱、梁钢筋的碰撞干扰问题,叠合板一次吊装就位,避免了钢筋人工调整弯折及复位,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塔式起重机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叠合板安装质量及操作安全性,免出筋叠合板梁板节点如图3所示。

      

图3 免出筋叠合板梁板节点示意

(3)在交通运输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中车辆限宽2.5m,免出筋叠合板因周边钢筋不伸出,满足小于2.4m即可,避免了之前预制超宽超长构件无法通过高速公路运输的问题,相同的运输车辆可以装载更多,提高了运输效率。

(4)通过广东仲元中学第二校区工程、白云火车站、机场三期安置区等工程实践,迭代优化叠合板梁板节点,从叠合板板面预留钢筋凹槽方式优化为板上直接放置附加钢筋,简化了免出筋叠合板生产,提高了叠合板施工效率(图4)。

      

图4 带凹槽叠合板

3 机场三期南方安置区项目实践

3.1 叠合板深化设计及生产

机场三期安置区(南方地块)前期设计阶段,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选择了免出筋叠合板技术,确定装配式采用免出筋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外墙(飘窗)及铝模全现浇混凝土外墙方案,装配率大于52%。叠合板全部采用60mm厚免出筋叠合板方案,楼板厚140mm,楼面现浇层厚度不小于80mm,屋面现浇层厚度不小于100mm。

施工图纸下发后,项目部即刻开展预制构件深化工作,联合广东某公司完成了PC构件深化设计工作,贯彻免出筋叠合板技术方案,同步优化了预制构件生产、养护相关措施并于2023年6月正式开始进行叠合板生产(图5)。

      

图5 叠合板现场验收

3.2 关键施工工艺

3.2.1 免出筋叠合板+现浇板带

本项目为安置区住宅项目,深化过程中考虑到板底开裂问题,未采用叠合板密拼方式,选择板边带45°倒角的叠合板+跨中400mm现浇拼接板带方案,板块划分后叠合板基本为单向板,降低了梁板交界处出现裂缝的概率。

 3.2.2 铝模板支撑体系

本项目采用铝模+快拆支撑体系,铝模深化时结合板块现浇板带模板合理布置支撑体系,充分发挥桁架筋叠合板刚度大的优势。墙柱、梁板铝模板一次支设到位,叠合板吊装就位后,支撑杆可微调校正,严格控制叠合板标高及跨中挠度,板边采用柔性泡沫条封堵。

目前主体结构已接近封顶,已施工部分叠合板与现浇板粘接紧密,板底挠度满足规范要求,板底板面成型质量良好,未出现板底漏浆、涨膜、变形裂缝等质量缺陷。

通过实践证明,免出筋叠合板成型质量等同现浇板,未发现严重质量缺陷,该技术可满足使用及验收要求。

3.2.3 楼面结构精找平

铝模+叠合板结构可实现较高的施工精度,平整度可达到免抹灰要求。施工时在叠合板周边竖向钢筋或桁架筋上设置标高控制点,标高控制点数量、间距根据混凝土刮杠长度进行调整,现浇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压实、收光,结构面平整度控制在8?mm以内,不仅减少了找平抹灰工序,而且可为下一步装修干法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3.2.4 预制构件施工管理信息化

叠合板生产、运输、安装过程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叠合板按照图纸编号赋予唯一生产编码,建立构件信息数据库,每个预制构件赋予唯一的二维码编码,绑定构件设计深化、生产质检和运输安装等信息,通过后台数据库实时显示叠合板各项参数和状态,实现了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安装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3.3 节能减碳效益明显

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方式实现了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的理念,促进了建筑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培养了一批建筑产业工人。施工单位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和绿色施工的号召,通过高强建筑材料、预制构件、铝模爬架等新技术的应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

在工厂中集中生产装配式建筑所用的预制构件,减少现场噪声、建渣和粉尘污染,改变了工程项目现场脏乱差的现象,实现了建筑建造过程绿色环保。

4 结论

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南方地块)安置区项目通过新技术应用,有效解决了装配式建筑叠合板与梁钢筋碰撞、吊装安置困难的难题,提高了施工效率,践行绿色施工理念,促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对免出筋钢筋桁架叠合板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以下 建议。

(1)装配式项目要综合考虑当地技术水平、经济适用性、构件生产和施工人员等因素,通过方案评选确定最终构件类型。

(2)完善装配式建造标准化、信息化管理体系,发挥BIM三维协同和信息化手段的作用,适应不同项目特征和生产条件。

(3)借助EPC项目延伸拓展前端技术管控能力,逐步建立高效的设计、生产和施工协调机制,提高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建造水平。目前在装配式建筑蓬勃发展的趋势下,通过项目实践,不断总结提炼装配式建造经验,形成可复制的装配式设计施工优秀技术成果,积极促进装配式建筑技术水平的提升。


摘自《建筑技术》2024年5月,郭绍强,王雷雷,陈邵斌,毛智聪

来源:建筑技术杂志社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结构资料库

返回版块

41.27 万条内容 · 41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大跨度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连续刚构桥具有工期短、造价低、工艺成熟等优点,在我国交通基础建设中应用广泛,但随着跨径的增加,主梁自重不可避免地急剧增大,严重阻碍了连续刚构桥的发展与应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通过将主跨跨中混凝土箱梁替换成钢箱梁,有效解决了主梁自重过大的问题。 相比传统的连续刚构桥,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跨中钢箱梁整体提升、吊装、定位、焊接,作为施工中最关键的工序,施工控制难度极大。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