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污泥处理 \ 温度突变后活性污泥系统的恢复时间分析

温度突变后活性污泥系统的恢复时间分析

发布于:2025-03-25 10:24:25 来自:环保工程/污泥处理 [复制转发]

温度突变后活性污泥系统的恢复时间分析

温度突变的恢复时间受突变幅度、系统原有状态及调控措施影响,具体恢复周期如下:

一、短期突变(骤降/骤升5~10℃)

1.微生物响应:

原生动物应激:钟虫柄断裂、轮虫运动迟缓(SV30升高20%~30%)。

细菌活性抑制:低温骤降时硝化菌代谢速率下降,高温骤升时嗜热菌快速增殖。

2.恢复时间:

自然恢复:若温度波动后稳定,系统需3~5天逐步恢复微生物活性(需配合镜检确认钟虫、轮虫数量回升)。

辅助措施加速:投加EPS促进剂(如腐殖酸)或调整曝气量(DO维持2~3 mg/L),可缩短至2~3天。

二、长期突变(持续偏离适宜温度范围)

1.低温持续(<10℃):

主要问题:硝化效率下降,丝状菌(如发硫菌)可能增殖。

2.恢复时间:

未调控:需2~3周微生物群落演替(耐冷菌逐步占优)。

主动调控:投加耐冷硝化菌剂+延长SRT至20天,1~2周内恢复硝化功能(案例:北方污水厂冬季恢复需14天)。

3.高温持续(>35℃):

主要问题:嗜热菌主导,丝状菌(如球衣菌)引发污泥膨胀。

4.恢复时间:

未调控:污泥膨胀恶化,恢复周期超过3周。

主动调控:投加次氯酸钠(0.5 mg/L)+间歇曝气,7~14天内SVI回落至正常范围(案例:高温期投PAC后SVI恢复需10天)。

三、恢复关键指标验证

1.镜检观察:

钟虫恢复:数量回升至正常水平(>50个/mL)需5~7天(文档提及钟虫为处理效果优良的指示生物)。

丝状菌抑制:投药后丝状菌占比降至<10%需7~14天。

2.工艺参数:

SVI稳定:从异常值(>150 mL/g)降至80~120 mL/g需1~2周。

SV30恢复:从40%以上回落至20%~30%需3~7天。

四、加速恢复的推荐措施

1.温度缓冲:

增设调温池(如冬季加热至15℃,夏季冷却至30℃),减少突变冲击。

2.生物强化:

投加耐温功能菌剂(如耐冷硝化菌或耐热芽孢杆菌),缩短群落演替时间。

3.化学辅助:

低温时投加腐殖酸(0.5 mg/L)增强EPS分泌;高温时投加PAC(50 mg/L)促进絮凝。

总结:恢复时间与调控策略对照表

突变类型

恢复时间(无措施)

恢复时间(主动调控)

核心措施

短期温度波动

3~5天

2~3天

调整曝气+投EPS促进剂

低温持续(<10℃)

2~3周

7~14天

耐冷菌剂+延长SRT

高温持续(>35℃)

>3周

7~14天

次氯酸钠抑菌+间歇曝气

注:恢复时间需结合镜检微生物活性与**工艺参数(SVI、SV30)**综合评估,优先通过调控缩短恢复周期。

(图片来自于网络,文章内容根据部分网络文章及教学资料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及时处理,谢谢。)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温度变化对污泥活性的影响分析,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2025-03-26 07:04: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污泥处理

返回版块

2.72 万条内容 · 30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利用高级氧化技术对污泥脱水处理

利用高级氧化技术对污泥脱水处理   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日益完善,污水处理量逐年增长。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大多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在净化污水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剩余污泥。 剩余污泥主要含有泥砂、纤维、胶体、有机质、微生物和金属元素等成份,未经处理的剩余污泥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一、污泥脱水现状 污泥处理的目标是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