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地下室设计 \ 告别养护室难题!从这些设计入手

告别养护室难题!从这些设计入手

发布于:2025-03-13 11:09:13 来自:建筑结构/地下室设计 [复制转发]


混凝土标准养护室是对混凝土试件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养护的专用房屋。国家标准对混凝土试件的养护规定是: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试验证明,温度和湿度是对混凝土强度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两大因素,温湿度偏差越小,强度数据的可比性越好。

目前,我国存在标准养护室采用现有房屋或临时工棚等改造而成的,大多数只是在养护室表面做一些保温、防渗等简单处理。这些养护室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保温性能一般、防渗性较差等。很多养护室只有一道门,工作人员进出时,室内温、湿度散失较大;且加湿方式单一,多采用在房间中某点进行沸腾或者喷雾加湿,房间中湿度分布不均匀;控温设备多设置在室内,长期使用造成设备锈蚀;围护结构保温节点施工不到位,导致节点外部发霉。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结合本公司检测车间、办公楼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介绍实验室用混凝土标准养护室的设计与施工,以期为检测、施工单位构建类似的混凝土标准养护室提供参考。

●工程概况

本公司检测车间及办公室工程是一个钢结构标准厂房的改造工程,共分两层,总建筑面积6 180 m 2 。一层为生产区,设有接样室和各种规格形式的实验室;二层为办公区。

混凝土标准养护室是工程的重要分项之一,养护室共有2间,总面积112 m 2 ,层高2.5 m。养护室未设窗户。

●标准养护室设计

构造和容积

      养护室需为委托公司检测的项目提供所有混凝土试件的标准养护,故要满足温度、湿度、节水、节电、应急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标准规定和实际需求,设计时应考虑如下情况。

(1)温度为(20±2)℃,湿度为95%以上,试件放置在支架上,彼此间隔10  mm ~20 mm,试件表面要保持潮湿,但不得被水冲淋。设计时在地面增设了保温、隔汽层,浇注30 mm厚C30防水混凝土面层,以提高保温、保湿性能。

(2)容量以公司一年中试件组数最高的月份为基数定位,并略有富余。

      (3)面积及层高以支架的单体容量及排列方式定位,并考虑通道及检修空间,最终定为单间建筑面积56 m 2 ,层高2.5 m。

(4)养护室不设窗,设置双道门,门与门之间形成隔空体系。由于门入口部对养护室的使用影响很大,故设计了从外向内由三个部分组成:养护室门、门洞(地面和门套)、回笼间。

设备选择

      实验室用标准养护室使用频率高、时间长,在设备的选择和设置上面必须综合考虑效率、耐久和易操作等,并尽可能实现设备的系统化、智能化、自动化。为此,本养护室在设备的选择和安装位置方 面做了如下考虑。

(1)采用环行管道微孔送风和管道送雾形式,该方式与目前市场上其它混凝土标养室设备的区别在于具有雾化密度更高、雾点分布更均匀的优点,能够保证试件获得更好的养护效果及理想的检测数据。

      (2)制冷与制热设备放在养护室外部,避免潮湿空气对设备的腐蚀,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制热采用电热与热泵结合的方式,以提升热效率、降低能耗;制冷系统采用变频技术。

      (3)采用高频震荡单头超声波雾化加湿器。该设备性能稳定,可将水雾化为超微粒子,通过风动装置,将水雾扩散到空气中,喷雾均匀细腻、无噪音、节能、省电。

(4)选用易于操作、能够提供精确温湿度数据的温湿度控制器。

●养护室的施工

养护室施工的主要工序包括地面施工、外墙砌筑、墙面和地面清理、隔汽层施工、保温层施工,门窗及设备安装等。具体施工工序见图1。

地面施工

(1)养护室地面一般比较潮湿,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热交换,因此,需在地面增设保温、隔汽层,并浇注30 mm厚C30防水混凝土面层,以提高保温、保湿性能,使水不宜渗到地下。

(2)为使地面尽量保持干燥,对地面进行0.2%找坡处理,并增设40 mm深环形排水沟。

外墙砌筑

(1)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品种、强度等级等相关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单,要执行严格检验手续。砌块在运输过程中应有防雨措施,运输装卸时严禁摔、掷和翻斗卸货。

(2)合理安排工期,必须保证28 d的养护期,并尽量避免在潮湿的雨季施工。砌块进场后,要做好防雨措施,施工时砌块不宜露天堆放,如条件所限只能在露天堆放时,应放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并做好排水处理。

(3)砌筑砂浆要选用粘结性能好且具有良好保水性的专用砂浆,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5,且不得含有害物质及各种杂物,并严格控制砂的含泥量。

(4)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检测。

(5)为了消除主体结构和维护墙体之间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收缩裂纹,砌块与墙相接处需留拉结筋,防止因收缩而拉裂墙体。

(6)在跨度或高度较大的墙中,要设置构造梁柱,在墙高中腰处增设钢筋混凝土腰梁。

(7)砌筑时,灰缝要做到横平竖直,上下层十字错缝及转角处应相互咬搓,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90%,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 mm,不得小于8 mm,也不宜大于12 mm。

(8)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等级的砌块不可混砌。

(9)砌体采用满铺、满挤操作法,并注意砌筑时放平。

(10)外墙部位脚手洞等临时施工洞的处理采用半砖半细石混凝土填塞法。

      围护墙剖面示意图见图2。

      地面及墙体交接部位做法剖面示意图见图3。

      吊顶及墙顶交接部位做法剖面示意图见图4。

墙、地面清理

养护室墙、地面保温隔汽层采用聚氨酯进行涂刷,涂刷前必须将已验收合格的基层表面清扫干净,要求做到平整、清洁、无油污。墙面平整度控制在±3 mm以下,超差部分应剔凿或用1∶3水泥砂浆修补平整。

隔汽层施工

(1)养护室的隔汽层墙体与地面连通,故基层要求干燥。施工时要避免形成空鼓、起泡等质量问题。

(2)涂刷聚氨酯时要分两层进行:第一层原料调料浓度要稀,渗透力要强,以保证与基层的粘结力;第二层原料调料浓度要大,成膜要好。第二层施工尽量在第一层施工完成24 h后进行。

保温层施工

(1)先进行施工现场的实地勘察,确认施工范围,熟悉表面处理的特殊要求,采取防火及安全措施,对不施工的部位采取保护措施。

(2)保温层铺设施工顺序为:隔汽层清理→保温板铺设→双层PVC薄膜密封(地面)。

(3)施工时将企口式夹心彩钢板直接铺设在隔汽层上,搭接处的彩钢板应切除,使保温紧密相连,板间缝隙应采用同类材料嵌填密实。

门的安装

本养护室设置双道门,用膨胀螺栓与镀锌直角钢板连接门框与结构,同时增加门套内表面防撞钢板,以提高回笼间的热交换性能。采用ABS板作为养护室门入口的铺装板材,并用膨胀螺栓连接铺装板材与结构。使用钢结构制作回笼间,该结构抗冲撞,并可提高回笼间内部的冷热交换效率。

设备安装

加湿系统由超声波加湿器和送雾管组成,微电脑控制。养护室内照明、管线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布设安装必须事先考虑隔汽、保温层的施工及后续的统筹化使用等。

●结语

      标准养护室的设计与施工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如系统能源的循环利用,系统的环保效益,即无污染物、废弃物排放等。同时还要考虑合理利用建筑空间,改善内部环境,便于运行和管理,节约投资费用等问题。

      本标准养护室整体养护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属于经济有效的节能系统,仪器设备运行可靠、稳定,属高效性和经济性结合较好的系统。

      本系统舒适性好,加湿系统送风均匀,温度分布合理,风速小,无吹风感,噪音小。同时,本系统运行费用低,系统维修量少,使用寿命长,折旧费和维修费低于传统养护室。

      本养护室采用微控制系统进行温湿度的自动控制,提高了温湿度的控制精度,减少了温湿度的波动,有利于提高试样的养护质量,且操作管理方便,可同时控制养护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实现全面自动控制,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管理水平,减少了操作管理人员,并减轻了劳动强度。

      本系统可实现系统化、智能化、自动化,这也是未来混凝土标准养护室的发展方向。


来源:《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杂志  

编辑:邓稚川  

审核:王春蓉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地下室设计

返回版块

4.68 万条内容 · 3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地下工程预制技术应用现状及预制衬砌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对地下工程建设需求越来越大。现场浇筑依旧是地下工程中最常用的施工方法,但该方法对人员健康、安全保障、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等都存在不利影响。工程实践证明这些问题能够随着预制装配化技术的应用而得到改善和解决,而且预制装配化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相当可观,国家也大力推动装配式结构的发展。预制装配式结构已在明挖隧道、地铁站台、预制管廊等工程中应用,但暗挖工程采用预制技术的例子很少见,特别是矿山法隧道。本文介绍了预制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矿山法隧道的预制衬砌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