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城市空间的演变都需要直面即将到来的未来,人们会质疑并纠正其固有的模式。人们需要从城市的过往汲取足够的资源,建立正确的解决方案,向前迈进。当一个城市不认真对待历史环境时,它会迷失自己;当一个城市不尊重市民参与和公众体验时,它也会迷失自己;当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努力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时,城市空间会变得更加亲切,人们对未来城市空间组织模式的怀疑也将转化为对当下舒适而亲和的城市体验的热爱。
在不断变化并走向未知的城市环境中,建筑以及所属城市空间的在地性与亲和性是建筑设计长久的方向与目标。
大剧院日景鸟瞰
2017年,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与保罗·安德鲁巴黎建筑事务所(Paul Andreu Architecte Paris)以及法国泊思(PLUS)设计及顾问公司在南通紫琅湖畔的中央创新区文化会展功能区共同设计了南通大剧院。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10.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1.1万平方米,地上7层,地下2层(局部地下3层),建筑高度57米。设计团队尝试以文化脉络为线索、以市民生活为导向、以剧场设计为契机,重塑城市空间的在地性与亲和性。
南通中央创新区鸟瞰
中央创新区文化会展功能区总平面图
从湖边望去,舒展起伏的屋面在湖岸边飘扬,在水域与城市的交汇处塑造出一个优雅的建筑形体。 洁白、连续的屋顶宛若祥云,使得建筑体量更加轻盈。
大剧院南立面全景
大剧院日景鸟瞰
钧天广乐出琴山,泛舟涟漪在珠水
舒展的建筑形体不断吸引着人们靠近,这幅“琴山珠水”的秀美画卷徐徐展现在紫琅湖畔。湖面一侧,大剧院以开敞的玻璃幕墙拥抱紫琅湖景;沿城市道路一侧,渐变孔径的穿孔铝板使得建筑形体更加完整。两种不同主题的立面是对于两侧环境的解读和延续,更是建筑重塑水域与城市边界的重要方式。
设计草图 设计总负责人:郭鲲
总平面图
大剧院夜景鸟瞰
大剧院一共有五个观众厅,从西北向东南成弧线型分布,分别是: 300座少年活动中心、605座戏剧院、1523座歌剧院、1184座音乐厅、406座多功能厅,共同构成一片“五彩祥云”。 五座观众厅的布局方向一致,观众厅和前厅在湖面一侧,舞台和化妆区在城市道路一侧。 五个观众厅被一个环形大厅串连起来,全时对外开放。 环形大厅共两层,均有出入口,可以通过8个疏散楼梯直接到达湖边。 北向的主入口门厅是整个建筑的序厅,将从城市方向来的人群引入到环形大厅中。
设计草图 设计总负责人:郭鲲
功能分析
大剧院鸟瞰
大剧院清晰而明确建筑流线,是设计师基于亲和力与在地性体验的综合考量。前厅与两层环形大厅共同组成了大剧院的公共大厅。公共大厅整合了寄存处、卫生间、咖啡厅、休息厅和票务等功能,同时组织了观众厅的垂直交通——观众在首层购票或取票,经过安检,再通过公共大厅中的垂直交通到达二层,最后分别进入各个观演厅。清晰的流线是观演体验的保障,也是建筑对观演者具有亲和力的基础。另外,灵动的空间布置使得公共空间产生更多可能性,也真正让城市与水域环境渗透进建筑中。附属空间(纪念品店、咖啡厅等)与小型的展览空间均布置在首层,可独立、多时段的向民众开放,即使在剧院的非运营时段,也可服务紫琅湖公园游览的人群。
大剧院的主入口门厅是水域与城市空间的双向延展。前厅位于歌剧院和音乐厅之间,通高的中庭带来明亮开阔的空间体验。设计师调整河道使得运河穿过前厅,原本仅为过境的水系成为剧场空间的轴线。
紫琅湖水也作为重要空间元素被引入室内。顶面为艺术化的不锈钢水波纹吊顶。同时,在紫琅湖与运河间穿梭的游船可通过大厅中央的圆形玻璃地面,窥视到大剧院内精致的室内空间。吊顶和地面、室内和室外,形成了多重的视觉和艺术互动,精彩纷呈。这个充满惊喜的设计是大剧院空间连贯性的保障,更是对建筑在地性与亲和性的巧妙诠释——无论剧院开放与否,建筑在视觉感知层面,永远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延续,以公众体验及参与为第一性。
大剧院南入口近景
主入口门厅内景
如果说主入口门厅是大剧院对城市文脉的尊重,那么环形大厅则是对紫琅湖“琴山珠水”的回应。环形大厅串联五个大厅,是大剧院最主要的公共区域。环形大厅面向紫琅湖面,拥有绝佳的自然景观。作为对湖景的呼应,环形大厅可直接通往室外的观景平台。观众在平台上既可眺望景观走廊西端的狼山,又能涉足于紫琅湖畔,与湖边游人形成视觉互动。同时,丰富的植被也在建筑与水面之间添加了一个新的层次。在城市与水域之间,一切人、事、物都可以同时成为观看与被观看的对象。
环形大厅内景
正如南通这座四通八达的城市所具有的不同群体间的多元与包容一样,南通大剧院的五座大厅因其不同的功能需求,也体现出不同层面的在地性与亲和性的诠释。大厅内的室内装饰材料的风格独立而富有个性,然而,从技术的视角审视,这五个剧场展现出了高度的统一性。它们均采用了表面带有精致凹凸纹理的玻璃纤维增强石膏板(GRG)作为墙面材料,这一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优化声学效果。此外,舞台灯光、音响、机械的设计,无一不体现出对现代化表演与观演体验的极致追求,旨在为观众与演员共同营造一个前沿而沉浸式的艺术空间。
歌剧院是五个大厅的中心,观众从歌剧院的两侧的观众厅入口进入。香槟金色的基调,配合着幻影变化的竖向光带,使观众立刻感受到歌剧院高雅纯粹的殿堂级观演效果。错落起伏的竖向线条增加了歌剧院的整体感和纵深感,墙面“光带”可根据演出内容或会议模式切换不同亮度及色彩。座椅采用暗红色系,与墙面的金色互相映衬。
歌剧院内景
戏剧院内景
音乐厅:沉浸式视听体验
音乐厅以银灰色金属漆覆盖墙面,整体色调明亮轻快。通过音乐厅独特的内部环状走道,观众可以便捷地到达各个座位。池座及侧面座席墙面表面为不同的曲线,提供良好的反射声。管风琴位于舞台后的中轴上,其前方为合唱团席。舞台上方有一系列椭圆形彩釉玻璃反声板,具备自发光功能,将观众的注意力聚焦在舞台中央。音乐厅沉浸式视听体验,让人与建筑环境本身融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建筑亲和力的终极目标。
音乐厅内景
少年活动中心和多功能厅
少年活动中心是大剧院对下一代的关切的体现,这是建筑在地性与亲和性理念在时间维度上的延伸,也是剧院作为一个城市公共建筑永恒的使命。多功能厅是大剧院在多样化表演形式中的适应性宣言。针对不同场景,多功能厅都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多样的功能被整合为多场景综合模式,与后期的运营更加贴合。
少年活动中心效果图
多功能厅效果图
南通大剧院于2020年12月竣工,时至今日,已经真正践行这座剧院建设的初衷——“艺术让生活更美好”。
不同的人,不同的景色、不同的文化相聚合是南通的城市特点。这座介于城市空间与水面的剧院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不同场景、不同艺术、不同思维的碰撞。没有人能够预知这些碰撞将会为这个城市带来什么火花,但是我们确定南通大剧院熟悉而亲切的空间,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体验南通这座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大剧院夜景鸟瞰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65.83 万条内容 · 159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隆回县人民医院城北数字化新院项目该项目由 HD 杨晓工作室·医卫康养创新研究中心、建筑七院负责规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全部土建设计及专项设计。项目按照国家三级综合医院标准进行建设,建成后将有效增加隆回县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能力,对打造健康隆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