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氧化沟出水总磷超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氧化沟出水总磷超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发布于:2025-03-02 09:02:02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氧化沟出水总磷超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氧化沟工艺作为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城市和工业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该工艺在运行过程中常面临出水总磷超标问题,这不仅影响污水处理效果,还可能对受纳水体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深入分析氧化沟工艺出水总磷超标的原因,并制定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对于保障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和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磷超标的主要原因分析
1.工艺控制不当
1溶解氧异常:厌氧区溶解氧(DO)高于0.2 mg/L时,聚磷菌的释磷过程会受到抑制;而好氧区溶解氧低于2 mg/L,则会显著影响聚磷菌的吸磷效率。相关研究表明,聚磷菌在适宜的溶解氧环境下,其释磷和吸磷过程才能高效进行。
2污泥龄过长:若污泥龄(SRT)过长,聚磷菌无法通过排泥操作被有效去除,进而导致磷在系统内不断积累。一般来说,过长的污泥龄会使聚磷菌的代谢周期延长,不利于磷的去除。
3排泥不畅或沉淀效果差:当二沉池排泥不足或沉淀效果不佳时,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会过长,这可能引发磷的二次释放。有研究显示,污泥停留时间过长会改变污泥的物理化学性质,促使磷重新释放到水体中。
2.进水水质影响
1总磷负荷过高:生活污水中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以及工业废水中次亚磷等难处理形态磷的过量输入,导致进水总磷负荷过高。相关调查数据表明,部分地区生活污水中含磷洗涤剂的贡献率可达一定比例,工业废水的不合理排放也加重了总磷污染。
2碳源不足:BOD5/TP比值低于20时,聚磷菌的代谢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释磷和吸磷效率。研究发现,聚磷菌的生长和代谢需要足够的碳源作为能源和物质基础。
3化学除磷疏漏
   若依赖化学沉淀法进行除磷,药剂投加量不足或反应条件(如pH、混合程度)控制不当,会导致沉淀效果差。根据化学沉淀原理,合适的药剂投加量和反应条件是保证磷有效沉淀的关键。
3.氧化沟特有因素
1水力停留时间不合理:厌氧段停留时间过短(<1.5小时)时,聚磷菌无法充分释磷;好氧段停留时间不足则会导致吸磷不彻底。相关实验研究表明,合理的水力停留时间对于聚磷菌的代谢过程至关重要。
2回流比问题:外回流比过低可能导致二沉池污泥滞留,引发厌氧释磷。研究显示,适当的回流比可以保证污泥在系统内的合理流动,避免污泥的过度积累和厌氧环境的形成。
二、处理方法与优化措施
1.工艺参数调整
1优化DO控制:将厌氧区溶解氧严格控制在0.2 mg/L以下,好氧区溶解氧保持在2 - 3 mg/L,以确保聚磷菌的释磷和吸磷过程正常进行。
2缩短污泥龄:通过增加排泥量将污泥龄控制在5 - 7天,强化磷的去除效果。相关实践经验表明,适当缩短污泥龄可以促进聚磷菌的更新换代,提高磷的去除效率。
3调整回流比:将外回流比控制在50 - 70%,避免二沉池污泥滞留,防止厌氧释磷现象的发生。
2.化学辅助除磷
1投加除磷剂:对于以正磷酸盐为主的污水,投加氯化铁、聚合氯化铝(PAC)等除磷剂,使其与磷酸盐反应生成沉淀,从而去除磷。
次亚磷处理:若污水中含有工业次亚磷废水,需采用专用催化剂(如次亚磷去除剂)进行深度处理,以有效去除次亚磷。
3.进水调控
1碳源补充:投加乙酸钠等易降解碳源,将BOD5/TP比值提高至20以上,促进聚磷菌的代谢活动。
2源头控磷:限制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对工业废水进行预处理,从源头上减少总磷的输入。
4.设备与操作优化
1强化排泥管理:定期清理二沉池污泥,避免污泥厌氧释磷,确保二沉池的沉淀效果和排泥顺畅。
2增设深度处理单元:如采用活性炭吸附或膜分离技术等深度处理单元,进一步去除残余磷,提高出水水质。
案例参考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出水总磷从1.5 mg/L降至0.3 mg/L以下。具体措施包括:将好氧区溶解氧从1.0 mg/L提升至2.5 mg/L;将污泥龄由10天缩短至6天;投加PAC(50 mg/L),并同步优化混凝反应pH至7.5。该案例充分证明了上述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氧化沟工艺出水总磷超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包括工艺控制、进水水质、化学除磷以及氧化沟特有因素等。通过工艺参数调整、化学辅助除磷、进水调控和设备操作优化等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出水总磷浓度。然而,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水质监测(如总磷形态分析)动态调整处理措施,具体参数可通过小试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聚焦于开发更加高效、环保的除磷技术,进一步提高氧化沟工艺对不同形态磷的去除效果,同时降低处理成本和环境影响。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氧化沟出水TP超标原因分析,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2025-03-03 07:52:0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投资超标原因及投资控制对策
    本资料为投资超标的原因及投资控制对策,近几年来 ,各级人民政府一直努力探索政府投资项 目工程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比如成立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 、代建制、城市建设开发公司、实行履约保证金制、推行风险承包
  • 氧化沟工艺一般设计方法讨论
    目前,我国氧化沟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究其原因,是我国还未系统地研究氧化沟技术与设备,对国际上氧化沟技术跟踪也不够。故对氧化沟技术的掌握尚不够全面,在工程上还缺乏系统和科学的设计方法,对
  • 35KV多油断路器介质超标原因处理方法
    ****公司现有35KV变电站三座,一座是1968年矿井初建时安装的,选用的设备为户外型DW2-35KV多油断路器;另两座为1990年后矿井改扩建时安装的,选用的设备为户内型GBC-35KV少油断路器
  • 射线探伤底片黑度超标的补救方法
    射线探伤底片黑度超标的补救方法 射线探伤底片黑度超标的补救方法 射线探伤底片黑度超标的补救方法
  • Carrousel_2000型氧化沟设计方法
      Carrousel 系统是1967年由荷兰的DHV公司开发研制。在原 Carrousel系统的基础上DHV公司和其在美国的专利特许公司 EIMCO 又发明了 Car2rousel2000系统(见图
  • carrousel氧化沟平、剖面图,是某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图。氧化沟平面图及附属设备详图、DY型倒伞形叶轮表面曝气机、闸门安装大样图、氧化沟平面图、处理水量40000m3/d, COD=500,BOD
  • Carrousel氧化沟处理维尼纶废水
    本资料为:Carrousel氧化沟处理维尼纶废水,内容详实,很实用,欢迎下载参考。
  • 氧化沟工艺处理养猪废水介绍
    养猪场污水主要包括猪尿、部分猪粪和猪舍冲洗水,属高浓度有机污水,而且悬浮物和氨氮含量大。为了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者有机结合,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对其污水进行有效的治理。
  • 浅议村庄规划宅基地超标原因及对策
    在最近新农村规划调研中发现,农村宅基地超标严重,本文从规划角度,提出了控制农村土地宅基地超标的一些措施和对策
  • 某污水处理工程三沟式氧化沟与可调出水堰详图
    本图纸为:某污水处理工程三沟式氧化沟与可调出水堰详图,内容包括:曝气转刷土建基础详图及总材料表、三沟式氧化沟工艺图、三沟式氧化沟工艺图、XT型电动调节出水堰等,内容详实,可供参考。
  • 污水处理氧化沟设计图。设计要求:1.构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丁类;2.场地类型II类。3.建(构)筑物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4.结构设计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5.设计使用年
  • 三沟式氧化沟与可调出水堰工艺设计图
    三沟氧化沟与可调出水堰及其土建配套图,图纸内容包括:氧化沟平面及剖面设计图、电动调节出水堰土建详图、曝气转刷详图及材料表。
  • 氧化沟工艺设计计算
    本资料为氧化沟工艺设计计算,从进水水质、出水水质、设计参数等项来计算工程量,可供下载参考。
  • 三沟式氧化沟剖面图
    本资料为:三沟式氧化沟剖面图,分享出来,供大家下载参考。
  • 本图为卡鲁赛尔2000氧化沟施工图纸。图纸中包含平面图,剖面图以及设备材料表。本图可以用于水处理相关项目的设计与给排水专业、环境工程等专业,供大家学习参考。...
  • 卡鲁赛尔氧化沟设计图纸包括(平面布置图,高程图,卡鲁赛尔氧化沟,曝气沉砂池,辐流式二沉池,接触消毒池)一共6张CAD图纸。...
  • DE型氧化沟
  • T氧化沟的运行与管理
    研究了T型氧化沟的运行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 氧化沟的循环比探讨
    氧化沟循环比的大小对氧化沟断面大小有很大影响。氧化沟循环比主要取决于曝气充氧的需要和进水 水质, 曝气充氧对循环比的要求可通过计算确定进水水质对氧化沟水流混合程度的要求不一……

阅读下一篇

污水净化黑科技:AO工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揭秘

污水净化黑科技:AO工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揭秘 一、污水处理的困境与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关键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逐年递增,2022 年城市污水排放量达到 639 亿立方米,占污水排放总量的近 60% 。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对地表水、土壤等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如物理沉淀、化学混凝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污染物,但存在诸多局限性。这些技术往往占地面积大,基建和运行成本高昂,且处理效率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污水排放需求。此外,传统技术对于一些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不佳,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开发高效、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迫在眉睫。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