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的形式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民居形式有很强的关联性,这个时常被遗忘的角落在人的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厕所的发展与演变同样体现出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同时厕所也在如今成为一张城市名片,我们有必要了解厕所,有必要建设厕所。
01
传统民居中不同的厕所形式
北方四合院中
北方的四合院房间排布和阶级秩序有很大的关联性,尤其在北京和山西等地,厕所多设置在房屋的西南角。
北方水少,人们大都设置蹲坑式厕所,大便积攒臭气熏天,设置在西南角一方面在北风的影响下气味不会飘至正院,另一方面厕所设置在男佣生活的倒座房旁,这里的房间多用作储物空间,主人不常活动。除此之外,北方的四合院角落处多设开口,倒座与厢房之间并不相连,这也使得厕所更加隐蔽。
▲北方四合院
南方合院中
江南地区则多采用坐式便器。水网地区,人们用坐式的木桶做便器,清晨由家中妇女倾倒粪便,并在河边刷洗,白天则放在阳光下晾晒,散发臭气。南方的合院多四方相连,不存在北方合院中那样隐蔽的角落,一般人家常不在房屋中设置厕所。
这样的厕所以侗族为代表。架在水塘上的干栏式小木屋,与岸边用木桥相连。蹲坑是厕所木地板上用木头围成的矩形空隙。此时,大小便直接落入鱼塘,大便则直接成为鱼的饲料。这是人居与自然环境结合的典范。
▲水上吊脚楼式
陆上空中厕所
这样的厕所以川西马尔康地区的藏族民居为代表。厕所悬挑在建筑的背面,粪坑则设置在房屋底层。这样的设置中,室内环境清爽,同时厕所也可以转变为射击时的据点,大大增强了建筑的防御功能。
这样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方正建筑的无趣感,在设计上与欧洲城堡有异曲同工之妙。
▲陆上空中厕所
在喀什地区,城中寸土寸金,人们在屋顶上如厕,并不设置诸如马桶之类的设施。在暴晒之下,小便在屋顶迅速蒸发,大便则被迅速风干,并不会积攒臭味。人们只需要定期清理干掉的粪便。
依旧是在江南地区,小便器常设置在路边,小便时背后即是马路。
有趣的是,由于使用坐式坐便器,如厕者的正面并没有太多隐私部位的暴露。故而在20年代前,江南地区的传统公共场所不分男女。一排人坐在便器上,不论男女,大家可以相互聊天。
▲露天小便池
随着生产力及经济条件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卫生问题及个人隐私。如今的厕所从便器上多分为蹲便和坐便。
排泄是人所必须的正常生理活动,最早追溯到部族时期,人们如厕调整为相对固定的定点模式。在西安半坡遗址中,人们发现形状不规则的黑褐色土面及一个垃圾坑,这个坑被猜测为处理排泄物的填埋坑。
这时期的“厕所”多出现在房屋后面,只是土坑。西周时有“隶人涅厕”一说,这时依旧是土坑,奴隶会用土填埋厕所。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在土坑上支横木来提供蹲点,厕所从土坑一点点演变成“缸厕”。
同时,结合不同的地域特征,人们在便器周围建设围墙,搭建屋顶。虽偶有露天厕所出现,但人们普遍认为如厕应当是隐蔽的,安全的。
人上厕所的时候防御力最低,而有的厕所结合所处环境,还可变身成为瞭望塔,亦或是碉堡中狙击手的藏匿之处。
只是无论厕所的外形如何变化,对于蹲厕而言,如何处理污秽物是重中之重。大多数蹲厕与粪坑相连,北方地区冬季结冰,积粪年年堆叠,一段时间后一个厕所就会报废。有的蹲坑则下连猪圈,有的会定期有人清理,成为浇地的肥料。
总体而言,蹲厕从未退出过大众的视野,其无需频繁打扫,建设方便,维护方便的属性决定了其大范围的适用性。而今,排污系统完备,蹲厕依旧有其无法替代的优势。如今,在选择公共厕所时,不少人依旧会倾向选择蹲厕,认为其更干净卫生。
与蹲厕不同,坐式的厕所——马桶的起源则更多和移动式的便器相关联。在战国墓葬中最早出土了“虎子”,这是夜间起夜时男子所用的溺器。容器内部呈现空腔状态,五官雕刻精细,尾巴上卷成把手,烧制精美。与之相对应的,女子溺器则偏向桶形,称为“马子”。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开口的角度。随着对溺器要求的变高,溺器需要扩大其容量,形态随之变化,逐渐演变为“桶形”,产生了“马桶”的概念。
同样与“马桶”相关联的,还有坐式的便器。其下方或为粪缸,或为木桶。在南方合院中,这样的木桶便于清洁,备受欢迎。同时有说法,旧时妇女足不出户,多在家中使用马桶。
在发展的过程中,蹲厕常常与粪坑同时出现,坐便则多与缸,桶等容器一同出现。他们并没有完全的关联关系,也有蹲在缸边的例子。在《活着》一书中,就曾出现过主人公蹲在缸边如厕的情景。
有趣的是,坐便常与清洁能力强相关。
在南方水网发达之地多出现坐便,而北方降水少,采水不便,蹲便更为常见。
除此之外,达官显贵会采取多样的手段来优化如厕体验,或用香灰掩埋,或在厕位周围砌筑倚靠。
如厕环境的优化很大程度应归功于水网系统的发达及陶瓷便器的出现。印象中,即使是不太发达的家乡,公厕也会定期冲水,用陶瓷铺设坑侧,便于清洁不易纳垢。
如今,新建设的商场都会格外注重厕所的建设。虽然在意义上并无太大差别,但此时我更愿称其为“卫生间”。卫生间在功能上得到延伸,有的在其中置入母婴间,有的甚至会置入化妆间。每个洗手池旁配备洗手液,垃圾桶,补光镜。有的采取香薰,有的甚至会播放音乐,更有在卫生间中植入绿植墙面。
除了这些彰显开发商的品味的措施,商场大多一层不设卫生间,在室外寻找厕所的人来到商场一定要到达二层或地下,这样在其解手后必定会经过商场的各层店铺,有效延长了游客在商场内的停留时间。
除了商业上的应用,如今的公厕大都考虑到更强的适用性,有蹲便和坐便可选择,同时设置无障碍卫生间,第三卫生间等,体现人们对障碍人士们的关注。
位于青岛的阿朵小镇卫生间,其空间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与纯洁性,在注重隐私的同时为游客提供多样的如厕选择,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实不相瞒,我甚至曾被这个卫生间吸引,产生过到那里一睹真容的想法。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厕所的形式受到环境,经济,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建筑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但总体而言,在厕所的迭代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逐渐增强的性别意识,同时社会阶级之间的差别也完整的体现出来。不同阶级的人在不同形式的环境中如厕,有的可以用布料,绸缎擦拭,而平民百姓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只能用树叶擦拭。
同时,我们看到 厕所所承担责任也被拓宽, 从满足生活需求到发挥防御作用,再到发挥社交属性,如今也成了展现城市形象的一张无形名片。我们时常会调侃过去欧洲人们在路上排遗,调侃高跟鞋就是为了躲避地面上的污垢出现的,调侃某个国家或地区公厕数量匮乏,人们素质低下。
在厕所的背后是 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 ,即使是小小的厕所,如厕质量的提升需要有经济的支持,科技的支持及政策的支持。
除此之外,我们从厕所中看到 人文关怀 ,规范中对女性厕位数量的硬性规定,无障碍卫生间,为老人准备的扶手,母婴室……厕所的内涵被拓宽,我们的生活也被展现。
在搜集资料时,我会吃惊于一些独特的处理方式,尤其是“厕所社交”。今后再看到臭气熏天的厕所,骂归骂,骂完又多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小时候家中缺乏的厕所其实也是与邻里之间的接口,在排队等厕所中人们时常寒暄,同时那也是我们不得不走出家门,与周围发生互动的契机。
1.
刘伟,崔笑声.生活方式视角下的中国传统厕所演变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3,30(04):118-123.DOI:10.16771/j.cn43-1247/ts.2023.04.020.
2.
张利,叶扬.厕所:建筑人类学的一条线索[J].世界建筑,2019,(06):10-15.DOI:10.16414/j.wa.2 019.06.002
王其钧.中国传统厕所研究[J].南方建筑,2010,(06):43-46.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