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资料库 \ 宁夏“四水四定”试点实践经验与对策建议

宁夏“四水四定”试点实践经验与对策建议

发布于:2025-01-07 14:41:07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资料库

来源:中国水利杂志

|

作者:冶运涛,等

[复制转发]

夏回族自治区深处西北内陆,3/4面积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极度匮乏的省份之一。 宁夏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水资源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生态环境维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宁夏生存和发展的第一生命线,是一切工作的基准线。 作为全国唯一全省域实施“四水四定”的省份,近年来宁夏率先开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改革试点,探索构建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的新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宁夏,为宁夏确定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明确了建设美丽新宁夏的战略目标,针对宁夏干旱少雨、严重缺水的基本情况,要求宁夏把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宁夏通过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摸清水资源底数,研究城市、人口、土地、产业发展规律和用水需求,统筹水资源与城市、人口、土地、产业发展的互馈关系,最大程度保障合理用水供给,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通过全域推进“四水四定”为全面建设美丽新宁夏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宁夏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分析

水资源是宁夏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 分析宁夏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深刻认识“四水四定”工作开展所面临的短板弱项,为细化“四水四定”举措提供依据。 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四水四定”实施方案》印发前的2022年数据为基础,分析宁夏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水资源总量匮乏

宁夏多年平均年降水量291mm,平均年水面蒸发量1250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倍以上,多年监测干旱指数为4.30,仅低于新疆、内蒙古、甘肃,排全国第4位。2022年自治区水资源总量8.92亿 m3 (不包含过境黄河水),其中天然地表水7.08亿 m3 、地下水15.3亿 m3 (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13.5亿 m3 ),当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22.5 m3 ,排全国倒数第3位。按照国际公认分类标准,属于重度缺水地区。

2.水资源时空分布明显不均

宁夏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矛盾十分突出,北部引黄灌区降水稀少,主要依靠引黄工程供水;中部干旱带降水少,主要依靠盐环定扬黄工程供水,供水能力不足、水量指标短缺与天然降水偏少等问题并存;南部山区降水相对较多,主要依靠水库蓄水供水。在时间分布上,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降水时间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每年年降水量的75%左右,且由南向北集中度逐渐增大。

3.水质保障任务艰巨

近年来,宁夏扎实推进水生态治理和突出问题整治,水环境持续改善,水质量不断提升,但与“十四五”国家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群众对饮水健康的期盼相比还有差距。2022年自治区矿化度小于2.0g/L的地表水资源量为4.78亿 m3 ,占全区地表水资源量的67.6%;矿化度在2.0~5.0g/L的为1.59亿 m3 ,占22.4%;矿化度大于5.0g/L的为0.71亿 m3 ,占10%。受地质因素影响,中南部地区浅层、深层地下水中高氟水分布面积分别达79%、61%,清水河河谷盆地地下水中氟化物浓度平均值为1.63mg/L,严重影响水质。黄河支流部分断面水质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4.水资源利用效率亟待提升

目前,宁夏生产用水普遍存在前端取水多、后端产出少的情况,粗放用水方式导致水资源利用低效。2022年,宁夏万元GDP用水量为131.00 m3 ,是全国平均水平49.60 m3 的2.6倍。农业取水量53.64亿 m3 ,占总取水量的80.9%,高于全国60%和黄河流域省份67.8%的平均水平;亩均实际用水量524 m3 ,分别是全国和黄河流域省份平均水平的1.8倍和1.6倍。同时,近60%的耕地仍采用渠道灌溉,高效节水农业面积只占41.6%;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6,低于全国0.57的平均水平,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可节水6968万 m3 。引黄灌区农业耗水量较大,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用水量更大。工业取水量4.46亿 m3 ,占总取水量的6.7%,低于全国16.2%的平均水平;耗水量3.55亿 m3 ,占总耗水量的9%,高于全国6.5%的平均水平,用水效率较低。截至2022年,宁夏有节水型企业43家,占年用水量100万 m3 以上企业总数的40%,节水型工业园区仍是空白。虽然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连续3年下降,但由于宁夏总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部分工业企业耗水与产出不对等,重点产业中耗水产业比重较大,煤炭、化工、电力、冶金等高耗水工业耗用了85%的工业用水。随着宁夏“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的发展(“六新”产业: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现代化工、轻工纺织,“六特”产业: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优”产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电子商务、会展博览),现状水资源格局难以满足新增用水量的刚性需求。

宁夏“四水四定”创新实践与成效

1.加强顶层设计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支持宁夏开展‘四水四定’先行先试”写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宁夏成为全国首个试点省份,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全省域实施“四水四定”的省份 。2023年和2024年,宁夏把“坚决打好全域‘四水四定’主动战”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其列为推动宁夏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战役”(打好全域“四水四定”主动战、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之首。

宁夏成立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2020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和水利厅联合开展“四水四定”实施路径研究,2021年5月召开专家论证会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根据研究成果作出“2024年扩大试点,2025年全面推进,2026年持续深化,2027年巩固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成熟经验”的总体性安排。 2023年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四水四定”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开展“四水四定”先行先试。 实施方案明确了“四水四定”6类40项指标、80项主要任务,以及水利、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涉水部门主体责任;划定了用水总量、城市边界、灌溉面积等约束上限,在统筹有关专项规划、实施方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综合研判用水总量约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从水资源与城、地、人、产关系出发,优化配置黄河水、地下水、非常规水,促进城市发展、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2.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在总体要求方面,2022年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促进条例》,首次将“四水四定”以法规形式确定。 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等,将“四水四定”原则落实到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 ,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对“四水四定”相关规划、建设、监督、考核全过程指导。

  宁夏落实“四水四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依据

3.制定完善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是“四水四定”工作能够长期、规范开展的基础保障,在调控各行业不合理用水需求、规范用水户用水行为、提高各行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用水管理精细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四水四定”总体标准方面,宁夏编制了用水定额标准和节水评价技术导则。 用水定额标准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共98类,制修订用水定额值744个,其中覆盖22种农作物用水定额的农业标准22类、涉及117种工业产品用水定额的工业标准50类、包含28种服务业用水定额的服务业定额标准26类。《节水评价技术导则》(DB 64/T 1947—2023)突出宁夏贯彻“四水四定”、深化用水权管控实际,提出了具有地域特点的节水评价对象、内容、方法、措施和要求。

  宁夏落实“四水四定”制定出台的标准规范

4.开展试点探索

2023年以来,宁夏选取银川市、吴忠市利通区、吴忠市盐池县等7个市、县(区)作为“四水四定”试点,围绕推进“城、地、人、产”布局与水资源动态平衡,形成“系统治水+‘四水四定’”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总体格局,先行先试探索经验模式。 截至目前,试点地区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20年下降22.2%、14.5%,提前完成“十四五”管控指标(2025年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分别为15%和10%)。

(1)以水定城、以水定人方面

强化城镇空间管控,将用水总量、水域空间保有量等落实到空间规划中,4个地级市、10个县(区)国土空间规划获批复;加快节水达标建设,建成节水型高校12所;加快城市节水改造,推进16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项目建设;推进银川市、吴忠市海绵城市示范工作,支持42个城市排水防涝项目建设。银川都市圈城乡东、中线供水及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等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通水。自治区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7%,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9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4%的县(区)建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自治区城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4.9%,超过2022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为30%的管控指标,6个市、县(区)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试点。

(2)以水定产方面

根据水资源状况调整种养结构,自治区水稻面积稳定在32万亩(1亩=1/15hm2,下同)左右,完成3.83万亩鱼塘集中连片标准化改造。推进节水园区创建,实施青铜峡、中宁、西吉工业园区再生水利用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成园区公共污水处理厂4座、“近零排放”工程7座,实现污水全部处理回用。自治区累计建成节水型园区3家,规模以上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7.3%,超过2022年的96.7%。

(3)以水定地方面

加快推进68万亩高标准农田和31.58万亩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年度任务,实施科学国土绿化,印发2024年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任务要点。自治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灌区总面积的54%,干渠直开口测控一体化率达52%,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57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盐环定扬黄灌区和红寺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达到0.670和0.642。

(4)水生态环境方面

科学确定清水河、沙湖等重点河湖及沈家河水库等关键控制性工程生态流量目标,2024年实施生态补水1.36亿m3,生态流量保障程度达100%。截至2023年12月,自治区水土保持率达77.3%,年入黄泥沙量从最高时(20世纪80年代)的1亿t减至目前的2000多万t。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区群众人均增收1300余元。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明确要因地制宜、适地适绿,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开工建设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淤地坝建设等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程。2024年9月12日,宁夏彭阳县水土保持项目完成碳汇交易,成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的第一单。

(5)项目建设方面

试点地区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示范建设,银川市谋划实施金凤区中北部排水系统调蓄池项目建设、贺兰山东麓防洪体系建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监管等重点项目,着力补齐“四水四定”工程短板和薄弱环节;盐池县加快推进德胜墩水资源综合利用二期工程,再生水利用率提升至70%;惠农区聚焦贺兰山水生态保护,实施沿山水源替代项目,关停灌溉机井214眼,着力提升地下水源涵养能力。

5.开启用水权改革

用水权改革是“四水四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 宁夏通过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监督、统一考核,激活了水资源的商品属性。同时,完善配套制度 ,先后出台用水权确权指导意见、用水权收储交易管理办法、用水权价值基准(试行)、用水权交易规则等相关配套制度23项;出台《宁夏“十四五”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宁夏回族自治区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从区域、行业、产业等方面重构水资源配置体系。

(1)探索用水权确权理论技术方法

宁夏在全国率先探索用水权确权理论技术方法,全面完成工农业用水权确权,构建了“总量管控、定额分配、适宜单元、管理到户”的用水权确权新模式,为水资源向“水资产”转变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实施自治区工业用水权确权,摸清了从河湖和地下直接取水的无证“黑户”企业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域内的无用水权工业企业,确权3701家工业企业共4.9亿m3工业用水量。按照水资源“有偿取得+有偿使用”的原则,对工业用水权实行有偿取得,要求新上项目用水权全部通过交易取得。通过逐渠、逐村、逐户核实灌溉面积确权农业用水,将用水权逐级分解到镇、村、组或支斗渠,确权到最适宜计量单元,确权1058万亩灌溉面积共43.6亿 m3 农业用水量。所有县(区)全部实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同时对供水企业由末端征税转变为取水端征税,使供水企业能够主动进行管网改造控制漏损,建立数字化平台提高管水效率。

(2)创新用水权改革思路

创新“金融+水资源”的用水权改革思路,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支持用水权改革的指导意见》《自治区四权抵押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对金融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以支持和服务用水权改革。目前已有33家金融机构办理41笔用水权质押、授信、贷款,共发放6.46亿元贷款。如2023年11月,在水资源变“水资产”试点县的银川市贺兰县,宁夏北伏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通过“水权+土地”综合抵押方式,获得1700万元的授信贷款,既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又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宁东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利用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提供的4.32亿元贷款,以用水权交易获得永宁县节余的2000万m3的用水指标,有效缓解了宁东基地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在区域间、行业间优化配置。

(3)打通用水权交易通道

为实现水资源从闲置低效向增值高效转变,宁夏打通市县间、灌域间、行业间、用户间和不同期限的水权交易通道,“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交易339笔,交易水量2.53亿 m3 。特别是2023年11月从四川购得黄河用水权指标1500万 m3 ,完成全国跨省域水权交易第一单,这也是宁夏在严管精控、能节尽节的基础上,运用市场化手段实现“开源”的首创性改革。

6.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宁夏构建了“研究院+试验区+产业园”数字治水科技创新模式,紧紧围绕“四水四定”示范区建设实施科技兴水战略。 通过数据要素与泵站、渠道、灌区等涉水领域“共生共治”,推动传统水利生产方式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方向转变。

把适用于多沙水流的测控一体化闸门和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研发的水联网联调联动全渠道控制算法软件应用于日常灌溉生产,推动了引黄古灌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灌区已累计安装测控一体化量测水设施5034套,在线计量率达到52%;在130万亩灌区建设49座云泵站,对灌区297处干渠重要控制断面和715处重点建筑物实施在线监控,能够通过对水工程的联合控制进行取—输—配过程水资源的精准调度。在秦汉渠灌域进行示范应用,水联网联调联动全渠道控制算法软件根据各县(区)需水计划,自动调节秦汉干渠渠道上所有水闸、直开口处的水位、流量,对近百个闸门进行毫米级精确度的启闭。2024年秦汉渠灌区75%以上面积的玉米采用此种灌溉模式,供水量和灌溉进度更精准,比2023年同期减少引黄水量2210万m3。

传统城乡供水工程点多、面广、线长,跑冒滴漏情况严重,管理成本高,供水保证率低。为有效解决农村人饮“最后一百米”的问题,宁夏应用“互联网+城乡供水”模式推动西海固地区农村供水数字化改革。通过引入基于物联网的水联网技术体系,构建了提高农村供水保障程度的“水源—水厂—管网—入户”四级伺服技术体系并付诸实施,使宁夏城乡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水费收缴率分别提升至95%、95%和98%,管网漏失率降至15%以下,管理人员数量减少56%,成本支出降低10%以上。宁夏“互联网+城乡供水”经验在2023年联合国水大会上作交流分享。

宁夏通过探索数字化条件下治水新途径,培育数字治水产业,打造出集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于一体的宁夏银川水联网数字治水产业园,将水治理各项实践成果进行技术转移孵化,已入园企业62家,累计完成产值8.6亿元,有效破解了水信息产业增长乏力的瓶颈,凸显产业聚集效应。

经验与建议

1.经验启示

总结宁夏“四水四定”实践经验,可为后续工作向深水区开展提供借鉴。

(1)高度重视,把水资源放在全局和战略的重要位置,聚焦“四水四定”核心

水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高位统筹推进“四水四定”工作,从政治上、战略上、全局上认识水资源,强调水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子,是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从自治区层面印发“四水四定”相关的制度文件,制修订政策法规以适应“四水四定”工作,为持续推进“四水四定”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规及制度依据。

(2)高位推动,加快构建水资源管理“一盘棋”格局,奠定“四水四定”基础

“四水四定”涉及水、城、人、地、产等要素,是一个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的系统工程,要打破“九龙治水”传统格局,创新体制机制。宁夏在“四水四定”工作开展之初,成立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推进“四水四定”专题研究,组建水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跨部门工作专班,编制完成“四水四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有序推进自治区层面及市、县(区)试点工作。2024年,高规格成立宁夏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将水资源管理纳入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为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支撑自治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保障。

(3)节水优先,不断提高全过程节水水平和用水效率,扛牢“四水四定”使命

对于水资源短缺地区,节水是根本出路。宁夏把节水优先贯彻落实到取水、输水、配水、用水、排水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减少渗漏和损耗,千方百计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通过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大力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用水权改革,倒逼农业节水和工业节水,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对城乡供水企业从传统的末端征税到取水端征税,倒逼城乡供水企业主动进行漏损控制和精细化管理,降低水资源损失。

(4)加强统筹,以系统思维科学配置优化调度水资源,发挥“四水四定”力量

坚持水资源配置“一盘棋”,从整体上把握水资源的分布、循环、供需关系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推动水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系统性。通过深入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将饮水安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等多目标纳入水资源配置体系,更精准、更科学地配置水资源。坚持总量控制原则,统筹黄河干流地表水和当地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规水,根据生活、工业、生态、农业等取水计划,编制年度水量分配计划。以年度水量计划为基础,根据来水情况和重大项目、重大产业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5)科技赋能,以数字技术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提升“四水四定”效能

在水资源管理中广泛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和精准度,推动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完善水资源计量监测体系,加强数智赋能,搭建动态化、一体化、智慧化预警管控平台,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抢抓国家“互联网+”战略机遇,创新实施固原市彭阳县“互联网+城乡供水”工程,实现了彭阳县农村供水与城市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打造农村供水数字化“宁夏模式”。水资源精准计量对水权、水价、节水、交易等改革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引进测控一体化量测设施并进行改造,精准计量灌区供用水,促使传统计量向数字测控计量方式转变。

2.对策建议

建议以“四水四定”为牵引,构建七大治水体系。

(1)着力构建完善现代水网体系

以夯实“四水四定”基础支撑为目标,加快推进黄河宁夏河道治理、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工程,实施固海、七星渠、红寺堡等大中型灌区改造,开工建设盐池、同心、沙坡头等抗旱调蓄水库,加快推进银川都市圈供水、“互联网+城乡供水”等项目。

(2)着力构建完善节水控水体系

以树牢“四水四定”鲜明导向为目标,全面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加快高效节水农业百万亩深度节水示范区、百万亩高效节水示范区、百万亩高效补灌示范区“三个百万亩”工程建设,实施工业水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节水型企业、园区达标建设,加快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完善污水资源化利用、再生水回用管网等设施建设,加大节水器具普及应用力度,推进构建节水产业体系。健全自治区、市、县三级用水总量和效率管控指标,实行节水责任制和节水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各类规划水资源论证,实行分区分类管理和用途管制,实施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强制性用水定额,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经济发展量水而行。

(3)着力构建完善保护治理体系

以厚植“四水四定”生态本底为目标,集中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深入实施入黄排水沟、入河排污口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清水河、沙湖等重点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力度,推进“三山”等区域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治理,加快建设全国科学绿化示范区,完成150万亩荒漠化治理、13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年度任务。

(4)着力构建完善防洪减灾体系

以筑牢“四水四定”安全保障为目标,推动黄河宁夏段堤防全线达标,抓好主要河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建设和雨情、汛情、险情、灾情“四情”监测,有效防范和抵御水旱灾害风险。

(5)着力构建完善智慧水利体系

以加强“四水四定”数智赋能为目标,加快国家数字孪生水利算力宁夏枢纽节点建设,推进水资源信息化升级,加强水安全风险防控、水生态健康诊断、水资源优化配置等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加快先进高效节水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

(6)着力构建完善法治政策体系

以健全“四水四定”制度规范为目标,加快制修订计划用水管理办法、水资源管理条例、湿地保护条例等法规政策,建立节约用水奖惩、取用水领域信用评价制度,不断完善用水定额、节水型载体评价标准,探索实行用水审计制度。

(7)着力构建完善改革创新体系

以增强“四水四定”内生动力为目标,全面推进试点建设,深化用水权改革、农业水价改革、水资源税改革、水预算改革,加大培育水权市场力度,落实节水税收优惠政策,分类建立价格机制,力争形成一批具有宁夏特色、具有地区亮点、具有可推广性的典型经验。

结语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水资源与城、地、人、产各要素的关系,在方案设计、路径搭建、机制创新上要做好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实现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均衡。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形成合力。宁夏作为全国唯一全省域实施“四水四定”的省份,要通过全方位打造“四水四定”先行先试样板,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全面支撑,为其他省份“四水四定”工作开展提供借鉴。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利工程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6 万条内容 · 21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评定

01 1、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中“水利水电工程外观质量评定办法”的有关规定,水利水电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按工程类型分为:枢纽工程、堤防工程、引水(渠道)工程、其他工程等四类。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