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规划师笔记”精选文章
本文转载自良有方
01
楔子
前段时间,我发现家门口的幼儿园突然 多了一些“栅栏”,当时我还纳闷:这到底做什么啊?
后来又陆续看到一些学校门口,多了各种各样的防护措施。有下图这样“石墩”状的,看上去很敦实。
也有下图这样石墩和活动栅栏结合的,可能是方便内部车辆出行。
还有下图这样立柱状的,可能是为了方便电瓶车通行。
更有下图这种多种形式组合的,中间的圆柱似乎还是电动可升降,便于通车吧。
我有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 这些”东东“几乎一夜之间,遍布每个学校的门口 。
今天我就想聊聊 ”学校门口的防护栏“,它们到底能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呢?
02
拒马
其实这个防护栏有个学名,叫做 ”拒马”, ?是一种可以移动的障碍物 。
在古代,拒马主要用于军事防御和安全防护 。而现在主要是用于各种需要安全防护的场所,如学校、部队、车站、幼儿园、国家电网、博物馆、大学城等。
它们用于控制人群通道、隔离区域或保护重要人物或设备,适用于大型活动和专业旅游场所。
拒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 ,当时用木柱交叉固定成架子,用于堵门或阻止行人通过。
后来在战斗中,拒马被用来阻止和迟滞敌人军马的行动,甚至可以杀伤敌人。在古代战争中,拒马常用于防御骑兵突击,作为构筑阵地时的辅助设施或封锁道路?用。
03
原因分析
学校门口需要安全防护固然没错,可突然之间多出这么多的“拒马”,不会是没来由的吧,所以我去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原因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政策层面
从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要求》 (GB/T 29315—2022) 中,我找到了以下条文:
7.1 学校大门外应设置拒马、隔离墩和/或升降柱等硬质防冲撞设施,对上下学期间学生聚集区域进行防护隔离。
拒马的出现,其实是规范强制要求的,而且是从2022年6月1日就开始实施的 。所以当拒马出现在我的视野中时,其实已经是晚了一年多了。
第二,汽车冲撞学生和行人的恶性案件频发
最近一年,全国各地出现了多起影响非常恶劣的汽车撞人事件,这不得不让教育部门引起重视,所以“拒马守校门”成了一种新常态。
案件一
3月19日11时20分左右发生在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车辆冲撞事件,共造成19人受伤,其中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他人员伤情稳定。
经查,肇事者张某某 (男,20岁) 系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因为挂了好几科,不能毕业,所以撞人。
这是多么奇葩的理由啊,不怪自己不努力,却把怨气撒在同学身上。
案件二
2024年11月11日19时48分许,珠海发生一起驾车冲撞市民重大恶性案件。犯罪嫌疑人樊某驾驶小型越野车闯闸强行进入珠海市香洲区体育中心,冲撞正在体育中心内部道路锻炼的市民。案件致35人死亡,43人受伤。
根据警方初步查明,肇事者樊某对其离婚后财产分割结果不满,可能是导致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
案件三
2024年11月19日早上,湖南常德鼎城区永安小学门前发生一起撞人事件,有多名学生和大人受伤,涉嫌肇事车辆为一台白色小型越野车。
虽然肇事的原因还没有查明,但是这个事件带来的影响非常恶劣,给学生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这么多的恶性事件,这么频繁的发生,再加上现在网络传播速度又这么快,不得不让人忧心忡忡。
所以不管是规范的要求,还是预防恶性撞人事件的需要,反正现在每个学校门口都是“严正以待”!
04
形式主义?
结束语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6人已点赞
分享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15.38 万条内容 · 24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杨金艳:美丽中国里的规划故事—— “重识故乡”洱海之源高原水乡右所镇作者 | 杨金艳 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规划师、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 在美丽中国的宏大画卷中,每一片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故事。今天,我将重识我的故乡洱海之源的高原水乡——右所镇,右所镇隶属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位于洱源县南端,坐落在洱海的北部。聆听这片土地上的变迁,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篇章。 曾经,我以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望着家乡四围青山向往远方的精彩。青春年少匆匆背上行囊远走他乡,从此故乡只有春夏,不见秋冬。走过万水千山,看过人间百态,回望故乡才晓故乡风光无限。苍山首峰,洱海之源;泽国仙境,高原水乡;右所坝子,鱼米之乡;氤氲旖旎,温泉之乡;万顷梅园,梅果之乡;文韵绵长,人灵地杰;鞍山风车,面朝苍洱。只因,我并没有真正地了解过,这片“生于斯,长于斯”却离开了许久的故土。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应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多一些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措施是必要的。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