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住建部要闻提出:
城中村改造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关系城市发展,关乎民生保障,有利于消除城市建设治理短板、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条件、扩大内需、优化房地产结构。本次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了政策实施的具体细节,将加快推动城中村改造项目稳妥实施。
此次有3项新部署: 一是扩大城市和项目范围 。 从最初的35个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 ,进一步扩大到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让更多城市享受到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城市发展红利,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的巨大潜力。凡资金能平衡、征收补偿方案成熟的项目,均可纳入政策支持范围。 二是增加项目支持力度 。凡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获得专项债券、专项借款、相关税费优惠等政策支持。而城中村改造相关的债务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单独考核,可以调动地方政府参与的积极性。 三是对项目方案提出基本原则 。 “一项目两方案” ,确保每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既要有完整的征收补偿方案,也要有资金平衡方案;既要有经济可行性,避免新增债务风险,又要保障城中村居民的合理合法权益。
城中村改造意义重大 。 一是提升居民居住品质 ,打造好房子、好社区,实现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就是在高质量发展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前,一些城中村内建筑老旧、住房基础设施不完善、居住条件差、缺乏公共服务配套等现象普遍存在。优先改造群众需求迫切、安全隐患突出的城中村,对于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大有裨益。对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城中村房屋,可拆除新建;对于失养失修失管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房屋,实施修缮加固及升级改造,可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住舒适性。根据必要性以及可实施情况,通过重建改造住房格局,提高房屋成套率。此外,可以重新对城中村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增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增加便民设施,如推进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优化园林绿化等。
二是助力房地产去库存化 。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库存高企。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扩大了居民可选择范围,城中村居民可直接到现有的商品房市场选择合适的房子,有利于消化存量商品房,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三是调节土地供应结构 。当前购房者的购房需求回归城市核心区,而大量新房集中在市郊,造成住房供需错配,核心原因是城市的核心区域缺少可供应的土地。需要城中村改造盘活存量土地和核心区低效能土地,整理推出核心区土地,有效调整土地的供需格局。
展望未来,城中村改造是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核心变量。 以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估计,通过货币化安置将拉动2亿平方米商品房去化 。同时,通过对城中村区域土地规划条件的合理调整,使其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可拉动原址建设约5000亿元的建安投资。
城中村改造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必然 ,既能增进民生福祉,又能弥补城市建设发展短板,兼顾了发展质量和效益。扩大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支持范围后,各地在财税、土地、金融等方面提供支持,将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项目实施,成为房地产稳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助力。
近日,财政部提前下达2025年中央财政衔接 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全国资金规模共计15930000万元, 其中,云南省资金分配金额最高,为1595258万元 。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的行动正在稳步推进!
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使用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资金将用于支持脱贫地区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同时,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方式,提升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
2、 支持产业发展: 资金将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持续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资金占比。通过谋划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增收能力强的特色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短板,延伸产业价值链条,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3、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资金将用于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农村供水设施、灌溉设施、道路等,稳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4、 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资金将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等,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中央财政还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探索更多有效的乡村振兴路径。
此前( 11月15日),住建部、财政部已联合印发通知,提出:
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从最初的35个大城市, 扩大到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
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 这项增量政策, 将加速落地 。
大拆迁时代来了!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加快落实增量政策措施要求,进一步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尽快启动实施。10月1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的政策“组合拳”,其中一个“增加”就是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 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 。 本次通知印发后,这项增量 政策将加速落地 。
一是扩大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 通知明确,地级城市资金能平衡、征收补偿方案成熟的项目,均可纳入政策支持范围。按照通知要求, 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从最初的35个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 , 进一步扩大到了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这些城市符合条件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均可以获得政策支持: 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适用有关税费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城中村改造贷款等,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
二是推进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 通知强调,各地要结合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统筹考虑商品房的存量和增量,从实际出发,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城市危旧房改造可参照执行。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实施城中村改造,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自主选择房型、区位等需求,缩短群众在外过渡时间,让群众尽早住上新房;对城市来讲,可以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同时,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也有利于消化存量商品房,可谓一举多得。
三是将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 ,由外延粗放式发展向内涵集约式发展转变。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通知要求,各地要落实好城中村改造财税、土地、金融等支持政策, 严格落实“一项目两方案”,即每个项目都要制定完备的征收补偿方案、资金平衡方案等 ,这样既能避免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又能确保征收工作顺利推进、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动各项支持政策尽快落地见效。这将充分释放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巨大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今后一个时期,城市改造更新的任务将越来越重。对工程人来说,这也意味着更多的项目和机会在等待着大家。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
提前下达的明年两个1000亿元投资项目清单中, 优先支持一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 ,目前城市地下管网资金需求量大,项目成熟, 会优先支持地下管网建设项目 。
总结发布会全文,要点如下:
一是分类有序推进更新改造任务的实施。 区分任务的轻重缓急,按照短期聚焦消除安全隐患,中期推进老化设施更新,长期促进设施功能完善的工作思路,组织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行动, 优先推进涉及重大公共安全和重要民生保障的城市管网安全提升、老旧居住区宜居改造、城中村综合改造、城市交通设施安全改造等工程建设 , 有序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转型提质、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等工程建设 。
二是在提前下达明年部分“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当中, 优先支持一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 。 目前城市地下管网的资金需求量比较大,很多项目也比较成熟,我们想下一步在提前下达批里面 优先支持一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 。2023-2024年,发改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资金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共超过4700亿, 重点支持城市燃气、排水等地下管网改造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 。 今后几年,城市更新仍是政府投资的支持重点,2025年也将继续加大力度 。 在两个1000亿项目清单和投资计划当中,城市更新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安排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管网建设 ,突出人口规模大、密度高的重点城市和中心城区,重点支持在建工程和今年四季度可以开工的项目,推动解决燃气管网老化、城市内涝、供水管网漏损等突出问题,同时还要 继续统筹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危旧住房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的支持力度 。也要研究将老旧街区(老旧厂区)改造等有一定收益的城市更新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
三是积极探索创新融资的模式。 城市更新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项目的投资额比较大,单靠政府投资远远不够,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也 必须大力度吸引民间资本的广泛参与 。我们将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经营属性较强的领域,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效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回报水平适中、社会资本具有投资意愿的领域, 也将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也就是PPP新机制的作用,还有基础设施REITs等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的可持续更新改造模式 。
在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方面: 聚焦解决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不足、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银行中长期贷款等积极支持, 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设施建设 , 推进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对接合作,促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
在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方面: 聚焦打通城际交通“断头路”“瓶颈路” ,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 建设一批市域(郊)铁路、城际铁路和城市快速路 ,加快形成通勤圈、产业圈、生活圈,提高同城化发展水平。
在实施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提升行动方面: 聚焦消除城市建设运行中的风险隐患, 重点开展地下管网等“里子”工程建设 , 提前安排明年的投资项目计划,大力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加快完善防洪排涝工程等体系 ,尽快补齐城市安全韧性短板。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 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 ,从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 加快修订招标投标法 ,着力破解地方保护,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推动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 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账款 。
对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加快清理进度,破除妨碍企业公平竞争的制度壁垒。
当前,我国 已由过去大规模增量建设 转为 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城市更新重要时期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
2024年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指出,今年,城市更新将聚焦“三大任务”——民生工程、市政基础和城市安全等重点领域。倪虹透露, 2023年全国实施各类城市更新项目有6.6万个,完成投资2.6万亿元。 其中,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惠及2200多万居民;加装电梯3.6万部,增设停车位85万个,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2.1万个;改造燃气等各类管道约10万公里;建设口袋公园4100多个、绿道5300多公里,拓展了草坪开放空间1.1万公顷。
“ 今年将再改造5万个老旧小区 ,建设一批完整的社区;继续加大城市的燃气、供水、污水、供热等老旧管网的改造力度, 今年再改造10万公里以上 。”倪虹表示。
据悉,从城市更新在2021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三年间, 仅城市更新领域撬动的投资额就达到13.7万亿元,城市更新项目达到15.4万个。
2024年5月31日,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发布《2024年城市更新行动评审结果公示》。
从2024年起,中央财政支持部分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首批拟支持的15个城市为: 石家庄、太原、沈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青岛、武汉、东莞、重庆、成都、西安。
据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城市更新市场空间巨大且规模日益扩大,目前存量总市值约为500万亿元,按年城市更新速率2%计算,城市更新项目每年将释放出10万亿元的价值。
近年来,上海、天津、西安、广州、无锡等地更是先后成立超百亿元规模的城市更新基金,中国现有660多个城市,将撑起一个数万亿级的城市更新大市场。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这将是一片发展潜能巨大的“新蓝海”。
2024年1月份以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为2024年工作定下基调。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24年经济指标预期目标和主要发展任务。
绝大多数省份 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作为今年工作重点任务 , 并提出了2024年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更新等的具体建设目标 。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深化城市更新行动。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新模式和新路径,推进地上地面地下空间一体化改造提升。 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新开工300个、完工200个 ,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1000部、完工600部,推进核心区平房整院落退租、完成申请式退租2000户, 启动危旧楼房改建2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老旧厂房40个 。抓好一批区域更新项目,推动老城焕新、家园增色、生活添彩。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积极推进地下管网建设。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推动城市更新模式创新,加强更新成本管控、资源统筹,完善“三师”负责制、规划土地、标准规范、财税金融等更新政策。大力推进“两旧一村”改造, 完成1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31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等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推动一批老旧工业区、商业商务区、风貌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外滩“第二立面”等城市更新项目。
持续释放城市更新生产力。统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推进业态更新、功能更新、品质更新、有机更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围绕提升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着力引聚高端资源要素。打造特色金融集聚标志区,有序推进解放北路、友谊北路、东疆综合保税区、“于响”中央商务区分别建设金融历史文化区、金融发展活力区、租赁创新示范区、产业金融发展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启动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实施7个城市更新项目和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275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制定城市燃气、供热、供水等老旧管网改造计划,集中力量分年度分区域有序实施改造, 今年改造燃气管网623公里、供热管网150公里、供水管网30公里 ……提升鼓楼、古文化街等特色街区品质,着力强化城乡结合部、次支道路、背街里巷等精细化管理。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进城市更新,全市域开展城市体检,编制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15分钟生活圈等专项规划,接续推进城市更新项目, 推动109公里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新开工改造城市危旧房7043户,强化城市供排水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深入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基本完成保交楼任务,开展“两久”项目处置攻坚行动,合理确定供地规模、结构和时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补齐民生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保障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万户以上、燃气老旧管网800公里、供热老旧管网500公里 ,推进城镇生活污水管网补短板攻坚三年行动,扩大智慧供热面积。
统筹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抓 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开展城市体检。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城市地下管网改造, 改造老旧小区700个、老旧管网4600公里 。建设海绵城市,实施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统筹推进“口袋公园”、城市绿道、城市水廊和完整社区试点建设,打造更多高品质生活空间。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推动将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老旧管网改造,扩大垃圾分类覆盖范围,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水平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平稳有序处置金融风险。
着力深化城市更新攻坚行动。实施城市更新“十大工程”, 稳妥推进160个老旧片区综合更新,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56万户 ,加快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加快完善市政设施网, 更新老化燃气管道600公里 ,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新增绿色建筑1亿平方米以上。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治理,推进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系统治理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病”。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开展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老旧管网和城市危旧房。规范物业管理服务。 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特色风貌塑造。建设公园绿地。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试点,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推动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全面开展城市体检,突出安全韧性、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对城市短板弱项进行全方位检查,做到先体检后更新。完善水电路气暖等市政设施和垃圾、污水等环保设施, 更新改造老旧管网4000公里以上,完成老旧燃气管网改造。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开展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医疗卫生等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功能齐全的完整社区。抓好城市生态修复,建设一批街头公园、便民绿地、城市绿道。开展历史文化街区摸底工作,建立保护名录,有序稳妥做好老街巷、老建筑、老厂区的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协同推进城市更新、精细化管理和文化传承保护,以绣花功夫和历史耐心,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生命线安全等工程,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全域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稳妥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扎实推动城市地下管网、新市民和农民工保障性住房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施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行动,构建特色鲜明、近悦远来、活力迸发的安徽城市矩阵。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更好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住房问题,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推进“住有宜居”,积极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
要结合城市更新行动, 一体推进管网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完成燃气、供热、供排水管网改造1500公里和老旧小区改造1185个 ,启动城中村、城边村燃煤散烧综合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城区集中供热改造,让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着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做实做细城市体检 ,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打造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努力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
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深入推进城市运行精细化管理,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一群两区多点”城镇化空间体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城市生命线工程, 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改 造城镇老旧小区住房2.75万套 ,持续推动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推进城镇老旧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地下管网更新改造 ,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和城市品质。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 ,推动养老托育、社区服务、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等城市公共服务有机嵌入社区。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生命线工程,加快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着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找准投资和消费同向发力的结合点,着眼解决青年人、老年人、老旧小区和危旧房居民等群体住房需求,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积极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推进燃气、供水、排水等老化管网改 造, 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改造提升老旧小区3150个。 加大民生领域投资,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推动建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突出补齐短板,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提速海绵城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建设。突出提升品质,鼓励各地结合城市更新,优化规划设计,合理匹配产业、居住、交通、设施等功能,打造十五分钟便利生活圈,推动产城人融合。 新启动城市片区综合开发、完整社区建设等省级样板工程16个,实施“口袋公园”、风雨连廊、加装电梯等城市微改造 。保护好传统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让城市更有文化、更有品位、更有底蕴。
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新增筹集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18万套(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00个以上。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其中,2024年工作计划当中指出,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更新。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城市体检先行,把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短板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统筹推动城中村改造、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工作,以城市更新带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出台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城中村改造实施意见、城中村改造工作导则等配套政策。科学区分“留、改、拆”,对有价值的资源做到“应保尽保”,对于拆除新建和拆整结合的城中村坚持“拆、治、兴”并举。
创新开展城中村改造专项体检,提出分类分级改造建议,科学合理编制城中村改造中长期建设计划、年度计划及城中村改造方案。严格落实“依法征收、净地出让”,确保城中村改造项目动则必快、动则必成。参照机场三期“指挥部+公司”机制, 强力推进广州新中轴(海珠)、广州火车站、罗冲围、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四大片区改造 ,实现首期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拓宽改造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融资优惠政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多种资金支持。加大城中村改造筹建保障性住房力度,重点推动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扎实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 实施200个以上老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成片连片高质量品质提升示范区建设 。 加大城镇危旧房屋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积极开展城市品质提升,推进广州城市新中轴贯通工作,助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加大“高品质、便捷化、可负担、全智能”保障性住房建设供给, 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万套(间)、供应分配6.5万套(间) ,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工薪收入群体解决住房问题;
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坚持“拆、治、兴”并举,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多种方式, 加快实施60个城中村分类改造项目,完成100个老旧小区改造 ,提升物业管理服务品质;
实施产业空间保障工程,积极推动宝安燕罗、坪山高新南等20个集中连片先进制造业园区土地整备, 实施100个以上老旧工业园区更新改造,新整备工业用地3平方公里、供应2.5平方公里,新开工“工业上楼”项目1000万平方米 ,加快制定“工业上楼”产业专项指引;
加快大空港会展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笋岗—清水河片区、九龙山数字城、坂雪岗科技城、盐田港产城融合发展区、深圳国际生物谷(食品谷)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完成重点片区投资3300亿元以上 ;
建设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高科技企业、前海湾现代服务业、北站数字经济、九围国际总部、光明湖生命科技等10大类40个总部经济集聚区 ,培育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0家以上。实际利用外资600亿元以上;
高水平建设罗湖、福田中心区、深圳湾、空港会展、前海湾等世界级商圈,加快规划建设东部地区大型商业综合体 ,提升东门、华强北等步行街业态发展能级,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示范区,新增首店、旗舰店、新概念店1000家。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城镇发展新理念,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支持成都有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突出“面子”和“里子”并重,深入开展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实施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城市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务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100个以上,实施729个重要城市易涝点整治,改造棚户区(城市危旧房)1.1万套(间),加装既有住宅电梯4000部。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抓好保障性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住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建设。 推进完整社区、“一老一幼”设施、排水防涝等一批项目。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布局。更新改造燃气管道等,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和综合承载力。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一体推进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力争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68%,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80%。加快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完成燃气、供排水等地下管网新建改造3500公里。 加快推进“三大工程”,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住房问题。 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4万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3万户以上。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新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8.58万户,建设改造城镇地下管网2400公里。 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启动实施保障性住房3600套,实施城中村改造2万户 ,加快“平急两用”项目建设。做实项目谋划储备和要素保障。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结构新鲜事
返回版块2607 条内容 · 7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地下工程防水还能这样干?冷冻法为提升地铁新线建设管理水平,实现“首件样板”管理目标,一场聚焦安全、质量的盾构联络通道冷冻法施工观摩会,在无锡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城轨公司菱湖大道站展开。 冻结法 是一种人工制冷方法,通过循环输送低温盐水来实现。 该技术将低温盐水注入含水量丰富的土体中,使其凝固成强度高、防水性能优异的冻土帷幕。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