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教授徐志康,研究员杨皓程、张超等组成的研究团队突破传统膜分离范式, 提出了一种基于亲水膜/疏水膜组成的限域空间狭缝新概念与原型器件,发展了一类简单且高效的油水乳液同步分离技术,成功实现了97%的油回收和75%的水回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
石油、冶金、食品、制药等工业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水。其中,乳化剂稳定的油水乳液在后续处理时最为棘手。如何高效、同步回收稳定乳液中的油和水,成为分离科学与技术领域近百年来亟待攻克的一大难题。
油水乳液主要分为水包油和油包水两种类型,要将油水乳液中的油相和水相同步高效分离尤为困难。迄今较为成熟的油水乳液分离技术通常只能分离出乳液中的部分油相或部分水相,剩余废液仍需进一步处理或被直接排放,距离实现“零液排放”与资源全回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仍有很大距离。
徐志康团队通过分离膜表面工程技术研发了一系列超亲水的分离膜材料,可从水包油乳液中选择性分离水相。同时,他们研发出一种表面性质迥异、一面亲水一面疏水的“两面神”非对称多孔膜,能够实现水包油乳液中分散油滴的捕获与分离。
然而,上述研究仍只能实现油水乳液中单一组分的分离。可否用一张亲水膜和一张疏水膜组成双向水油分离系统,实现水、油同步分离?
通过大量实验,团队发现,在亲水膜和疏水膜共同组成的狭缝空间中分离水包油乳液,当狭缝宽度较大时,亲水膜和疏水膜之间互不干涉,分离效率低。但当狭缝宽度逐步缩小至4毫米时,水、油回收效率发生了质的飞跃。 疏水侧的油回收率从5%大幅提升至97%,亲水侧的水回收率从19%提高至75%。
团队进一步探究狭缝的作用机理发现,随着亲水膜和疏水膜间距不断缩小,狭缝的“挤压”作用在乳滴破乳分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此外,亲水膜与疏水膜各自的分离过程存在一种“正向反馈机制”:亲水膜移除水导致乳液浓度增加,促进了乳滴的碰撞、聚并和破乳,提升了油的渗透通量。与此同时,油的持续移除有助于降低膜表面的乳液浓度,减轻了浓差极化现象对亲水膜渗透通量的抑制作用。得益于这种反馈机制,油水同步分离效率大幅提升。
(来源:中国科学报)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33 万条内容 · 144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震惊】7万吨废水偷排案!多家环保公司被认定为“帮凶”近日,一起由最高检、公安部、生态环境部联合督办的“7万多吨废水偷排”案,再次给行业乱象敲响警钟。 相对于此前处罚重点主要针对排污单位,现在则加大了对治污护污企业的处罚力度。 赔偿570多万!治污企业“分工明确”参与排污 2023年3月,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在执法检查时,发现 湖南某制药有限公司 私设暗管将未经处理的废水 ,绕过在线监测设备,并通过市政管网排放至浏阳河。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资料不错,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