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都江堰了
事实上
除都江堰外
我国古代还有
郑国渠
灵渠
它山堰
它们合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了解
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
都江堰
毫无疑问,都江堰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古代水利工程,以至于其所在地的城市都以它来命名。这座位于今都江堰市区以西1公里处的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前后,由秦国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都江堰可谓是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李冰创建的都江堰,主体工程分为3部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引水灌田。
鱼嘴: 可以根据水流的流量,按固定比例实现分流。在丰水期,经鱼嘴的江水有六成进入外江,四成进入内江,而枯水期则恰恰相反,这便是“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 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一般情况下,它属于内江堤岸的一部分,但遇特大洪水时,它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流入外江。
宝瓶口: 一道位于玉垒山山脊上的缺口,它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
都江堰的建造,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为秦国的兼并天下的作战打下扎实的基础。
郑国渠
郑国渠是四大水利工程中,唯一以人名命名的工程。
它于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利专家郑国主持兴建,其工程宏伟,规模宏大,前后历时十年才最终完工。
郑国渠位于泾阳县王桥乡的仲山西麓,其东有仲山,地形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因此,郑国渠充分利用了这一地形,让干渠沿北山南麓最高地带向东伸展,实现分支灌溉。
从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用洪用沙等诸多领域,都有众多独到之处,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水利史上的杰作。
郑国渠建成后,利用富有肥力的泾河泥水灌溉田地,淤田压碱,把关中的沼泽盐碱之地变为肥美良田,使之一跃成为当时全国最为富庶的地区。据《史记》记载,此渠修成后,“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郑国修建郑国渠的初衷,是为了疲秦,结果却反而更有力的支持了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加快了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
灵渠
北之长城,南之灵渠,这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给中华留下的最珍贵的“礼物”。
这项工程位于湘桂走廊中心(今兴安县境内),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与前两个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全长37公里的灵渠,设计精巧,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将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江,从而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灵渠修建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支持秦军对百越地区的征服作战。此渠一通,秦国后方的援兵和补给,得以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极大的支持了前方战事。最终,秦王朝成功的把广大的岭南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它山堰
它山堰位于宁波市鄞县鄞江镇西侧它山与庙山之间的樟溪与鄞江相接处的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又一伟大工程。它由唐代水利专家王元玮于公元833年(唐太和七年)主持兴建。
当时,由于奉化江河床较浅,所以在多雨季节,经常泛滥成灾;而在无雨季节又很容易干涸,导致海水倒灌,使得咸潮侵蚀土地,当地百姓饱受其害。为此,唐朝廷决定修建它山堰,以减轻水害,造福百姓。
它山堰长134.4米,面宽4.8米,皆用长2至3米、宽0.2至0.35米条石砌筑而成,左右各36石级。堰面全部用条石砌筑而成,堰身则为木石结构,有逾抱大梅木枕卧堰中,历干余年不腐,被称为“它山堰梅梁”。
它山堰修建而成后,江河水经过该堰分流两道:一支入月湖,另一支入鄞江和奉化江,灌溉千亩良田,化水害为水利,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的农业发展。它山堰迄今一千余年,历经数次洪水冲击,仍然保存完好,继续发挥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
来源:山东水利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水利工程资料库
返回版块1.36 万条内容 · 21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十五五”重要堤防安全监测实施方案编制提纲“十五五”重要堤防安全监测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一、重要堤防安全监测现状 (一)工程概况 介绍本地区、本流域所管辖重要堤防基本情况,包括段数、长度、类型、结构型式、分布情况、出险事故(部位、原因、人员财产伤亡情况),并填写附表1。 (二)监测情况 介绍本地区、本流域所管辖重要堤防安全监测设施现状包括安全监测设施设置情况、已设置的监测断面选址原则、监测工作开展情况、监测新技术应用情况、监测能力是否满足工程管理需要等,并填写附表2。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