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扭转“照搬城市”治理思维定势走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新路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案例

扭转“照搬城市”治理思维定势走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新路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案例

发布于:2024-11-27 07:37:27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扭转“照搬城市”治理思维定势走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新路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案例

为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不起、用不起、管不好的瓶颈问题,各地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在治理思路、治理路径、治理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部分地区结合农村实际,有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走出了成本低、易管护、可持续、效果好的新路子。如四川省巴中市采取分层截留资源化利用”+“四个一点保障机制探索出丘陵山区节本增效治理模式;海南省三亚市通过体制改革+资源化利用探索出非正常运行设施分类整改路径;云南省文山州采取州统筹+县主导+乡负责+村组织+组落实形式,探索污水治理自治自建自管。现将他们的典型经验做法总结提炼为案例,供各地参考借鉴。

 

案例1

实事求是、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利用为先

巴中市全域推广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人民满意为导向,因地制宜全域推广资源化利用优先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截至20246月底,全市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占比达到69.8%、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惠及农户31万户110余万人,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一、分区分类确定治理模式一是城镇周边有条件的地区。统一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站)集中处理。二是聚居度较高且环境敏感地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或微动力设施,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三是一般聚居区。因山就势设置处理单元,采取重力自流,推广分层截留资源化利用模式。四是散居农户。统筹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采用单户或联户三格式化粪池+资源化利用模式,充分利用农户房前屋后小三园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

二、深入调查农村实际用水量,降低治理成本。根据环境敏感程度、地形地貌、村庄常住人口数量及分布、污水实际产生量、集中收集难易程度、排水去向和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等农村实情,逐村逐点开展点位勘察,逐家逐户核算污水产生量,通过看、闻、问等方式充分征集社情民意。如巴中市巴州区,经调查核算,当地农村群众平均每日用水量为37升,仅为西南地区农村标准的61%,据实设计设施容量,有效避免过度设计;通过黑水、灰水能分则分,较黑灰混合设计,资源化利用设施容积减少17%—25%

三、尊重农民习惯,依山就势,通过自然落差实现分层截留资源化利用第一层自用:单户/联户三格式化粪池+“小三园利用。巴中自新农村建设以来,就非常重视庭院经济,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具备污水资源化的条件。第二层大家用自用用不完的污水,通过重力自流进入集中三格式化粪池用于浇灌周边林地等农用地;第三层备用大家用也用不完的污水(如春节时期污水量增加)则尽可能备用。如巴中经济开发区红花村,利用地势更低处的氧化塘(由废弃山塘改造)储存备用。由于层层截流后,进入氧化塘的污水不多,加上氧化塘的净化作用,以及汇集外来雨水的稀释作用,该氧化塘基本不会出现黑臭情况。通过层层截留,基本能实现污水全部资源化利用,污水过剩外排的风险很小;如果出现外排,一般也是在雨水非常丰沛的期间,在自然雨水稀释的作用下,外排污水对村民生产生活和下游水体影响很小。建设投资户均2500元。小三格化粪池由农户自行运维;集中三格式化粪池等由村委会负责,安排专人清掏管护,平均每年投入约2000元。

四、有效推动群众参与。推行生态环境部门规划设计+镇村干部监督指导+群众投工投劳,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看、闻、问等方式充分征集社情民意,发动群众参与设施建设和运维管护。由生态环境部门、方案编制单位、设计单位、乡镇政府、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等6方共同研究确定项目选址、工艺选择、管网布设等具体内容,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探索出财政预算安排一点、涉农资金整合一点、集体经济补助一点、受益群众自筹一点的四个一点运维保障机制。分类落实村民自筹办法,不同县区各具特色。比如:巴州区全域推行受益村民众筹每人每月1元,恩阳区收取每户每月污水垃圾治理费5元,南江县按农户灌溉受益面积分摊每亩每月20元,通江县、平昌县实行受益农户轮流管护机制等。推行政府主导+群众投工投劳建设模式,政府补助+村民自筹投入模式、专业机构+群众参与运维管护模式,单户/联户三格式化粪池及处理设施由受益农户自行清掏管护,让群众由旁观者参与者、由受益者监督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案例2

体制改革+资源化利用

三亚市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类整改

海南省三亚市通过体制改革+资源化利用,探索走出简单、经济、可持续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之路,扭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面临的晒太阳、标准高、费用高等被动局面。

一、印发《三亚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建管养体制改革方案》。建立以三亚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主的投建管养一体化平台,将厕改、粪污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等一体化治理,解决因部门职责交叉、建设和运维主体众多、工作协调机制不健全等引发的各类治理问题。

二、一村一策提出符合三亚农村特点的资源化利用工艺路线。水量、水质以及可资源利用用途是科学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路线的关键指标,针对三亚市各农村、各用水户差异化极大特点,三亚市聘请相关科研团队,对全市409个自然村现场调研和监测上述关键数据,创新采用一村一策针对性提出各村上述关键指标数据,并总结凝练提出符合三亚实际的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三大分类治理模式,科学指导后续设计建设。

三、打造样板示范点带动全面治理。先后打造2处样板示范点,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生动引导全市后续治理。2023年完成上塘村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建设,将原采用EPCO模式建设完成的复杂工艺、高成本设施,改造成资源化利用工艺,将部分原来处理至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的农村生活污水降标至农业灌溉标准,通过单户自行使用和集中资源化利用至周边农田两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后续运营成本,获得了老百姓的认可。2024年完成安罗村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建设,将原合并美丽乡村建设完成的收集不到位、运行不正常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从源头收集、过程输送、末端治理、资源化利用等四方面全面进行提升,在实现简单、高效、经济的污水治理的基础上,满足了周边农作物的用水缺口,同时实现了尾水和农田面源汇水经农田沟渠的渗蓄引排体系进行拦截与净化利用的功能。

四、严格过程管控确保精准实效落地。设计中严格审查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治理路线,建设中重点关注管网质量和污水收集关键环节,运营中精准监测关键进水指标、进水水量、设备运行时间关键指标,确保建好一处、造福一方;坚持源头管控,鼓励和引导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执法亮剑遏制突出违规乱排污行为;建立发现问题机制,通过河湖长、河湖专管员、村委会网格员联动,实现第一时间上报和解决问题。

 

案例3

积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文山州持续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力度

云南省文山州树立全州一盘棋思想,构建州、县、乡、村、组工作体系,强化上下联动,采取州统筹+县主导+乡负责+村组织+组落实形式,推动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文山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6.35%

一、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调动群众以主人翁角色全员参与乡村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推进过程中因村落分布散、技术难点多、民族生活习惯不同等因素产生的堵点难点问题,通过院坝会”“火塘会等方式,广泛组织群众开好党员大会和群众大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围绕污水怎么治、设施哪里建、村民如何干等问题,研究村庄污水治理方案,明确管护负责,统一群众思想,齐心合力抓落实,让群众把乡村建设作为身边事和自己事抓紧抓好。

二、探索推广四种治理模式。一是县城和乡镇周边自然村,就近纳入城乡(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二是重点河流、湖库和村民委驻地的自然村等敏感区,完善集污管网,在农户自建三格式化粪池的基础上,接入管网收集到村集体的三格式化粪池后再加其他设施处理(如厌氧池、人工湿地或者土地渗滤等)后再还田资源化利用。三是居住相对集中、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完善集污管网,适当建设处理设施为主,人工湿地、氧化塘、稳定塘、土地渗滤等生物处理技术为辅。四是居住分散的山区和半山区,完善现有集污沟渠结合农村厕所革命,可通过黑灰水分类收集,黑水经过化粪池无害处理,灰水可经隔油池或沟渠生态化改造进入房前屋后的四小园(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公园)浇灌,实现资源化利用治理。灰水不可接入化粪池或沼气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确保发酵效果。

三、强化县政府主导。县级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党委主导、政府主抓,处级领导挂联、县级部门挂钩,乡镇下任务、村组抓落实、群众搞建设,党员带群众、强村带弱村管理体系,调动全县工作力量,激发内生动力,探索出马关县五突出五提升(突出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组织力,突出群众主体、提升群众参与度,突出以废治废、提升废旧利用率,突出资源整合、提升资金效益性,突出五级共治、提升成效巩固率)、西畴县四干治污(群众主动干、等着看变动手干,示范带动干、试点变亮点,综合施策干、单项治污变系统治理,健全机制干、短期见效变长期有效)等治理经验,充分发挥典型引路法的示范带头作用。

四、压实乡(镇)村负责。各乡(镇)打造一乡一村一示范,乡(镇)业务骨干在治理模式、采购方式、设施设备维护使用等方面强化指导。细化村组织,村委会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村的管理制度并纳入村规民约,组建自建委员会培训农村工匠,建立常态化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构建镇主导、村主责、民主体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自建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动员群众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组建施工组,采取工匠+群众的模式,把村内工匠人员组建分为砖工队、管道铺设队、沟渠开挖队进行技术分组带队,采取流水作业方式,多队同时开工、相互协调配合。按照项目定额预算,通过工匠+群众模式,政府补贴物资材料2400/户,群众投工投劳折算1200/户。有效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建设成本。抓实组落实,村组负责组织群众,定期开展化粪池清淤、主管检查、污水清理使用,确保设施设备正常发挥作用。群众自管自用,确保污水全部纳管处理、设施全部有效维护和正常使用。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总结的不错。多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2024-11-28 06:03:28

    回复 举报
    赞同0
  • tumux_70293
    tumux_70293 板凳
    我觉得这个案例很有意义,它强调了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不能照搬城市的模式,而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农村的资源化利用新路子。这就需要我们这些工程师在设计和施工中,充分考虑农村的特点和需求,采用更加环保、经济、实用的技术和方案。我认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关注农民的生活习惯和需求,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同时也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按照城市的模式来治理农村污水,既省事又省钱。但我觉得,这样做可能会忽略农村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导致治理效果不理想,甚至还会造成资源浪费。所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创新和实践,不断探索适合农村的污水处理模式和技术。关于具体的规范规定,我觉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GB/T 51347-2019)就很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要求,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其他相关规范的更新和完善,及时了解并掌握新的规定和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人口密度等因素,合理选择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比如,在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采用生态处理技术;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地区,可能需要更加高效的污水处理设施。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污水处理后的回用问题,尽量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总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探索。我觉得,只有走出一条符合农村实际的资源化利用新路子,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2024-11-27 11:10:27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2.3 万条内容 · 144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环保工艺之——关于反渗透常见问题(二)

环保工艺之——关于反渗透常见问题(二) 4. 膜系统能否频繁的启停 膜系统是按连续运行作为设计基准的,但在实际操作时,总会有一定频度的开机和停机。当膜系统停机时,必须用其产水或经过预处理合格的水进行低压冲洗,从膜元件中置换掉高浓度但含阻垢剂的浓水。还应采取措施预防系统内水漏掉而引入空气,因为元件失水干掉的话,可能会产生不可逆的产水通量损失。如果停机小于24小时,则无需采取预防微生物滋生的措施。但停机时间超过上述规定,应采用保护液作系统保存或定时冲洗膜系统。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