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源
1.甲醇
甲醇是一种优质的外加碳源。在污水的脱氮除磷过程中,特别是在反硝化阶段,微生物需要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来还原硝态氮为氮气。甲醇可以为反硝化细菌提供能量和碳骨架,促进反硝化反应的进行,从而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例如,在一些采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工艺中,当污水中的碳源不足时,添加甲醇能够提高反硝化效率。
甲醇的用量与污水中的硝态氮含量有关。一般来说,去除 1mg/L 的硝态氮大约需要 2.47mg/L 的甲醇。但实际用量会因污水的水质、微生物的活性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通过实验和现场监测来确定准确的投加量。
2.乙酸钠
乙酸钠是一种容易被微生物利用的碳源。它在污水处理中主要用于补充碳源,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在生物脱氮过程中,为反硝化细菌提供电子供体,加快硝态氮的去除。同时,在一些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中,也有助于提高微生物对这些有机物的分解能力。例如,对于一些含有较高浓度的硝态氮和较低 BOD(生化需氧量)的污水,添加乙酸钠可以增强脱氮效果。
通常,每去除 1mg/L 的硝态氮,大约需要 4.5 - 5mg/L 的乙酸钠(以纯乙酸钠计)。不过,这一数值会根据污水的具体情况,如温度、pH 值、微生物菌群等因素而变化。
3.葡萄糖
葡萄糖是一种常见的碳源,能够被微生物快速吸收和利用。它主要用于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和碳元素,维持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在污水的生物处理过程中,特别是在活性污泥法中,当污水中的有机碳源不足时,添加葡萄糖可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分解。例如,对于一些碳氮比失调的污水,添加葡萄糖可以调整碳氮比,使微生物能够更好地进行脱氮处理。
葡萄糖的用量通常根据污水的碳氮比来确定。一般来说,要使污水的碳氮比达到合适的范围(如 10 - 15:1),如果污水中的氮含量较高,每立方米污水可能需要添加几十克到几百克的葡萄糖。例如,假设污水中的氨氮含量为 20mg/L,要使碳氮比达到 10:1,大约需要添加 200mg/L(即 0.2g/L)的葡萄糖。
4.淀粉
淀粉是一种多糖类碳源,它需要在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微生物利用。在污水处理中,淀粉可以作为一种长效碳源,持续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和碳元素。它主要用于一些处理周期较长的污水处理工艺,或者对碳源释放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例如,在一些采用生物膜法的污水处理系统中,淀粉可以缓慢地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维持生物膜的活性。
淀粉的用量因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而异。一般情况下,每立方米污水可能需要添加 10 - 100 克左右的淀粉。不过,由于淀粉的分解速度相对较慢,在确定用量时需要考虑其在污水中的分解效率和微生物的利用效率。
二、酸碱调节剂
1.类型与用途
(1)硫酸:用于降低污水的 pH 值。当污水的 pH 值过高,影响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微生物活性或者化学反应时,加入硫酸进行调节。
(2)氢氧化钠:用于升高污水的 pH 值。例如,在一些酸性废水处理或者为了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对 pH 值的要求时使用。
2.用量:硫酸的用量需要根据污水的 pH 值和缓冲能力来确定。如果要将 pH 值从 9 降低到 7 左右,每立方米污水可能需要加入 1 - 10 克的 98% 浓硫酸。
氢氧化钠的用量同样取决于污水的 pH 值变化需求。例如,将 pH 值从 4 升高到 7 左右,每立方米污水大概需要 0.5 - 5 克的氢氧化钠。
三、絮凝剂与混凝剂
1.类型与用途
(1)聚合氯化铝(PAC):一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它在水中水解形成氢氧化铝胶体,通过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使小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体,便于沉淀。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杂质等,如泥沙、有机物残渣等。
聚丙烯酰胺(PAM):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通过吸附架桥作用,把多个微小的悬浮颗粒连接在一起,形成大的絮团。在污水的深度处理阶段,对于一些难以沉淀的细小颗粒有很好的絮凝效果。
(2)用量
PAC 的用量一般在每立方米污水 10 - 100 克左右,具体用量取决于污水的水质,如悬浮物的含量、颗粒大小分布等。如果污水中悬浮物较多、颗粒较小且带负电荷较多,需要的 PAC 量可能会偏高。
PAM 的用量相对较少,通常每立方米污水使用 0.1 - 10 克。因为它的絮凝效果强,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水质发粘,影响后续处理。
四、除磷药剂
1.类型与用途
(1)铁盐除磷剂(如三氯化铁):与污水中的磷酸根离子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磷酸铁沉淀,从而去除磷。主要用于处理含磷量较高的生活污水,防止磷元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铝盐除磷剂(如硫酸铝):铝离子与磷酸根反应生成磷酸铝沉淀,达到除磷目的。在化学除磷工艺中广泛应用。
(3)钙盐除磷剂(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中的钙离子与磷酸根反应生成羟基磷灰石沉淀。适用于对除磷后水质钙硬度增加不敏感的污水处理系统。
(2)用量
三氯化铁除磷时,一般按照铁元素与磷元素的摩尔比为 1.5 - 3:1 投加,每立方米污水可能需要三氯化铁 10 - 50 克。
硫酸铝除磷,铝元素与磷元素摩尔比约 1.5 - 3:1,每立方米污水大概需要硫酸铝 20 - 80 克。
氢氧化钙除磷,钙元素与磷元素摩尔比约 1.5 - 3.5:1,每立方米污水可能需要氢氧化钙 30 - 100 克。这些用量都需要根据污水的实际含磷量和除磷要求进行调整。
五、消毒剂
1.类型与用途
(1)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可以穿透微生物的细胞壁,破坏其内部的酶系统,从而杀死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用于污水的消毒,确保污水排放后不会传播疾病。
(2)次氯酸钠:其消毒原理和氯气类似,通过水解产生次氯酸来消毒。在储存和使用上比氯气更安全方便,常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或者对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
(3)二氧化氯:高效消毒剂,能在较宽的 pH 范围内有效消毒,并且消毒后产生的有害副产物少,主要用于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回用污水消毒或者对环境要求严格的排放水体消毒。
2.用量
氯气的用量一般根据水中微生物的含量和所需的余氯量来确定。通常使污水中余氯含量达到 0.5 - 1mg/L 左右,每立方米污水可能需要消耗氯气 3 - 10 克。
次氯酸钠的用量通常以有效氯含量来计算,要达到相同的消毒效果,每立方米污水可能需要含有有效氯 10 - 30 克的次氯酸钠溶液。
二氧化氯的用量每立方米污水一般在 2 - 8 克左右,具体用量需要根据实际消毒效果和水质情况调整。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38 万条内容 · 144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和人工湿地的区别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和人工湿地的区别 在恢复或者重建湿地的实践中,近自然(near natural)理念逐渐得到重视并显现良好的效果。基于近自然理念的修复是介于人工与自然之间的技术范畴。可以将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做如下定义:以原有自然湿地为基础或参照自然湿地的植被和水文条件,遵循自然法则和生态学原理,通过生态修复或适度的人工强化措施,因地制宜地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系统稳定性,有效改善湿地生态系统水质净化功能。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多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