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年均200场活动的体育馆,它是怎么做到的?

年均200场活动的体育馆,它是怎么做到的?

发布于:2024-11-25 16:51:25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来源:匠山行记

|

作者:匠山

[复制转发]

"      
五棵松体育馆      

     
北京华熙LIVE的五棵松体育馆,      
是2008年北京       奥运会       篮球项目比赛场馆      
是2022年北京       冬奥       冰球项目比赛场馆      
是国内首个       NBA标准篮球馆      
是国内首个       小时       内能完成篮球、冰球、演唱会       种模式相互转换       的场馆      
更是在大型赛事结束后,年均举办活动超过       200场       的场馆
     
为什么 五棵松体育馆 能保持如此活力?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01

五棵松体育馆概况


五棵松体育馆坐落于海淀区复兴路,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 高度27.86米, 共有 18000 个观众座位


▲五棵松体育馆位置


在设计之初, 五棵松体育馆 便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先进的设计理念,精湛的施工工艺,使五棵松体育馆获得了建筑业的最高质量奖—— 鲁班奖 和建筑业科技最高奖—— 詹天佑奖


五棵松体育馆 主要是为 2008年夏季奥运会篮球、棒球项目建立比赛场所;赛后, 体育馆被华熙国际签下运营, 成为了一座文化体育活动的地标式场馆。


2011年以来,华熙国际就开始致力于五棵松体育馆周边商业街区的规划和打造,直到2016年,华熙LIVE横空出世,依托五棵松体育馆, 创造出地标式的城市休闲生活中心。


▲华熙LIVE·五棵松规划图


在2020年12月,由于 五棵松体育馆 具有极强的 功能适变 的特征,被改造为 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场馆。


如今的五棵松体育馆,已成为闻名全国的文化、体育、娱乐新地标。




02

五棵松体育馆 功能适变——通用性


五棵松体育馆具有极强的通用性。最初设计时候,在平面上,它采用传统几何—— 矩形 形状,在屋顶上,它使用 平屋顶 (PVC材料)。


没有奇异造型的加持,使五棵松 体育馆和 非体育类建筑差别 不明显,这为后续其他功能的加入提供了便利。


▲五棵松体育馆竞赛层(矩形平面)




03

五棵松体育馆 功能适变——复合性


五棵松体育馆在设计之初,设计师就考虑到赛前、赛后的功能使用问题,在建设前就做了具体的赛前赛后使用情况的任务书。


并且将赛前、赛后使用功能重叠的部分,做 成永久性 设计,将不重复的做成 可更新设计


包含常规体育比赛、冰上运动、文艺表演和餐饮等多个功能。


▲五棵松体育馆举办演唱会




04

五棵松体育馆 功能适变——独立性


五棵松体育馆的机电系统、厕所、热身场,具有 独立的系统


各个设备和专业尽量地进行了分离,这使得场所内某一处需要调动时,不需要各个专业完全配合, 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大大方便了场所的布置。




05

五棵松体育馆 功能适变——可变性


在2008年夏季奥运会之时,五棵松体育场的看台便被设计为 灵活可动 的。


当比赛结束后,放置在大厅的钢结构看台,便被拆除,不影响场馆后续的大空间使用。


除此之外,设计之时,还在地面布置了30x60米的标准 冰场 ,这也是为后续奥运会结束之后,举办冰上运动提供场所。


也正是因为布置了冰场,才使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冰球项目比赛场所有资格定于五棵松体育馆。


▲五棵松体育馆冰场


不仅看台、地面,五棵松体育馆后场和中央吊斗屏也是具有 可变性 的,为赛后其他功能提供了适宜变动的条件。




06

五棵松体育馆 功能适变——临时性与拓展性


考虑到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五棵松体育馆周边不举行棒球比赛,但是奥运会需要棒球比赛场所,所以设计师将棒球场设置为 临时性场地 ,赛后拆除,布置商业功能,使体育馆周边充满活力。


▲五棵松体育馆棒球场改为hi-up商业街


同时,在上部看台的处理上,设计为可潜伏设计,即上部看台 可移动 到合适位置,适宜不同活动(演唱会、体育比赛等)使用,大大拓展了看台的功能。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建筑的更新改造必不可少,如何唤醒旧公建的活力,是极大的难题。

在设计之初,加入 功能适变 的设计,是否能够增大公建的使用频率呢?

我想五棵松体育馆或许是很好的答案。



编辑     赵欣
责编     袁兆童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1.04 万条内容 · 28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当代地标性超高层建筑实践中的继承与创新——上海中银金融中心(by 贝氏建筑事务所)

当代地标性超高层建筑实践中的 继承与创新   ——上海中银金融中心 文 / 崔仁圆 王正阳 NO.1 前言 超高层建筑集合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建筑策划、设计、建造与管理技术,代表了当代建筑行业的顶尖技术水平,是我们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城市文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