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未来产业之城:上海未来产业政策的多维图解

未来产业之城:上海未来产业政策的多维图解

发布于:2024-11-18 17:07:18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来源:规划师笔记

[复制转发]

本文为“规划师笔记”精选文章

本文转载自国科火炬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


扶持未来产业发展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并被视为推动新型生产力形成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等政策文件从国家战略高度明确强调,要加快未来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话语权与主导地位。为了加速  未来产业  的成长,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致力于推动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在科技创新、绿色产业、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领域,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根据《2024中国未来产业之城发展指数》报告的研究结果,上海在“未来产业之城”发展的综合评价中位居第一梯队,表现尤为突出。在该报告的未来产业政策评分中,上海更是位列全国榜首。报告中指出,上海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创新能力、产业集聚效应和政策支持,已成为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高端制造、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领域,上海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和优势。


这一排名不仅体现了上海在未来产业政策设计和实施上的积极作为,也凸显了上海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速科技创新、提升全球竞争力方面的领先地位。随着上海不断加大对未来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将持续增强,为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表1  2024年中国未来产业之城发展指数TOP5

数据来源:《2024中国未来产业之城发展指数》报告,新京报贝壳财经

作为较早布局未来产业的城市,上海在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政策引导、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经济激励、人才引进及产业集聚等多方面的优势。上海市政府积极发布了一系列专项政策,旨在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这些政策涵盖了从产业发展初期到成熟阶段的各个层面,为企业和创新主体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具体而言,上海不仅在产业政策层面加强了引导,还通过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为企业减轻负担,激励其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在经济激励方面,上海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手段,鼓励企业加速产业化进程。同时,上海还在人才引进上采取了积极的举措,通过实施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了强大的人才优势。
从产业“内生驱动机制”这一培育路径来看,上海在促进未来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相互促进,创新成果不断转化为产业优势,进一步带动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这种内生驱动的机制使得上海在未来产业的培育过程中形成了稳步推进的动力,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经验(见表2)。

表2  上海未来产业培育的重要政策


一、宏观层面:上海逐渐建立起了清晰、稳健的未来产业发展愿景

根据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国家战略需求、地方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上海市政府不断明确和优化未来产业的优先培育方向。在这一过程中,上海通过大量使用“宏观战略”、“产业规划”和“标准管理”等政策工具,主动构筑了一个有利于未来产业发展的社会技术体制。这些政策工具不仅为未来产业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系统性的支持,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彰显了上海在全球未来产业竞争中的战略意图与远见(见图1)。
在建立未来产业发展愿景的过程中,上海经历了从初期模糊的政策表述到具体明确的发展蓝图的演变。最初,政策表述多集中于“抢占未来产业先机”、“培育未来产业发展”等较为笼统的方向,但随着产业发展需求的日益迫切,上海市政府逐步出台了更加清晰和具体的政策文件。如《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便是这一进程的标志性文件。该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产业发展的五大优先方向: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材料,并提出了力争到2030年,形成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的未来产业集群。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上海在未来产业的布局上不仅有了更加清晰的方向,也体现了对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视。
作为上海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先导区,  浦东新区  在2023年发布了《浦东新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方案》,这一方案进一步细化了浦东新区在未来产业领域的发展策略与技术方向。浦东新区计划通过构建“创新核-先导区-集聚群-特色园-加速园”的多层次发展布局,推动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该方案不仅为浦东新区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通过上述系列政策的发布与实施,上海不仅在未来产业的规划和布局上走在了前列,而且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的战略路径。这些政策的落实,为上海未来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并为上海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奠定了基础。


图1  上海优先培育未来产业方向确定与明晰的重要政策路径


二、中观层面:上海协同推进培育未来产业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扶持未来产业的发展绝非单一政策主体所能完成的任务。随着优先发展方向的初步确立,未来产业的政策支持者逐渐形成了一个协同作战的政策网络。这个网络由多个政府部门、产业组织、科研机构、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构成,为未来产业的培育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在2021-2024年期间,上海市政府共计有28个政府部门参与了未来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各部门之间通过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共同推动未来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政策工具的使用上,上海市政府通过“财政支持”、“金融支持”和“人才支持”等多种手段,形成了全面而立体的政策体系。例如,财政部门通过预算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机构则提供资金支持和融资渠道,人才部门则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和培养措施,确保各方力量在未来产业发展中齐头并进。
这一政策体系不仅在资源配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吸引了科技领军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各类利益攸关者的积极参与。政府、市场和组织等多维力量的协同作用,使得上海的未来产业发展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互相促进的创新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不仅有助于技术创新的快速迭代,也为企业、科研机构和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资源保障,确保了未来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见图2)。
此外,上海还特别注重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鼓励政策创新和跨界合作,以确保未来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应对不确定性和挑战。通过这种多方协作和政策融合的方式,上海不仅推动了未来产业的发展,也为全国其他地区在未来产业布局和政策实施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实践。


图2  上海协同推进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网络

政府部门之间在政策网络中的关系模式可以通过“网络位置”和“网络角色”进行分析。在这一分析中,网络中心性指标起到了关键作用。度数中心度反映了一个节点在网络中的合作规模和影响力,表示该节点与其他节点的连接数量。中间中心度则揭示了一个节点在网络中的桥梁作用和资源控制能力,表明该节点在信息流动和资源分配中所起的枢纽作用。基于这两个指标的测量结果,可以将政府部门在政策网络中划分为四种不同的角色类型(见图3)。  

图3  政府部门网络中的角色类型划分

除了上海市人民政府作为地方顶层设计者的特殊角色,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未来产业政策体系中具有超强的影响力,占据网络绝对的核心位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呈现了出众的“网络影响力”和“交友能力”,承担着“主导者”角色;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与其他政策主体的合作能力较强,但合作的延续性较弱,凭借各自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或经验优势,担任着政策网络中的“贡献者”角色(图4)。

当前,上海扶持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网络中,大部分政府部门担任着政策制定“追随者”的角色,占比达到了75%,政策网络中还缺乏对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互动关系影响力较大的“中间人”角色。

图4  同推进未来产业培育的政策主体角色特征


三、微观层面:上海积极促进未来产业领域学习与实验活动的开展

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前后带动作用强、产业赋能能力强,但也存在着技术突破时间、技术路线、应用场景等方面的高度不确定性,并且与现行社会技术体制在多维度上可能存在冲突,包括:技术方面和设计规范、市场和用户偏好、基础设施和维护网络、产业和生产网络、法规和政府政策、文化和象征意义、社会和环境影响等方面,需要融合创新生态系统内各方利益攸关主体的共同智慧。

上海市各政府部门通过“科学与技术研究”、“合作与平台建设”、“知识共享与公共服务”、“示范试点”等政策工具的大量使用,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服务机构等在技术、产业、市场、产业等各个层次上的学习和交流(表3)。

表3  促进未来产业领域学习与实验的重要政策举措

【作者介绍】

黄子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欧知识产权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刘丽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


■ 来源:  国科火炬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

■ 编辑:  规划师笔记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7 万条内容 · 24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生活美学:谈城市的复兴与永续

本文为“规划师笔记”精选文章 本文转载自匠工营国 我国城市更新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城市发展的变迁,从最初解决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环境和条件等问题,到现在进入 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和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呈现出多种类型、多个层次和多维角度探索的新局面 。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