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程知新笔记
一、设计依据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9.1.1规定
9.1.1 混凝土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
1 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 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 2.0 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 2.0,但小于 3.0 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 3.0 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二、设计原理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可分为单块双向板和多跨连续双向板
1、单块双向板
需要说明的是,表中系数是根据材料的泊松比ν=0制定的,当泊松比ν≠0时,可按下式计算:
m1(ν)=m1+νm2
m2(ν)=m2+νm1
对混凝土,可取ν=0.2。
【TIPS】上述公式中,跨度均采用lo1,即短跨长度。
2、多跨连续双向板
(1)为了求连续双向板跨中最大正弯矩,活荷载应按下图所示的棋盘式布置。当采用满布荷载时,近似认为各区格板固定支承在中间支承上,按四边固支查表,对于间隔布置±q/2的荷载情况,近似认为各区格板在中间支承都是简支的,按四边简支查表。
(2)支座最大弯矩可近似按满布活荷载时求得。认为各区格板都固定在中间支座上,即按四边固支查表。楼盖周边仍按实际支承情况确定(PKPM可选择边跨梁、剪力墙算法,可按简支计算或按固支计算)。
连续双向板的计算图式
3、构造要求
(1)双向板的厚度不宜小于80mm。由于挠度另作验算,双向板的板厚与短跨跨长的比值h/lo1应满足刚度要求:h/lo1≥1/40。
(2)双向板的配筋形式有弯起式和分离式两种。
(3)按弹性理论方法设计时,所求得的跨中正弯矩钢筋数量是指板的中央处数量,靠近板的两边,其数量可逐渐减少。考虑到施工方便,可按下述方法配置:将板在l01和l02方向分为三个板带,如下图所示。
两个方向边缘板带宽度均为l01/4,其余则为中间板带。在中间板带上,按跨中最大正弯矩求得的单位板宽内的钢筋数量均匀布置;而在边缘板带上,按中间板带单位板宽内的钢筋数量一均匀布置。
(4)支座上承受负弯矩的钢筋,按计算值沿支座均匀布置,并不在板带内减少。
(5)受力钢筋的直径、间距及弯起点、切断点的位置等规定,与单向板的有关规定相同。
三、案例
1、基本资料
(1)计算简图
计算跨度Lx=4200mm;计算跨度Ly=7500mm;
板厚H=100mm;截面有效高度h0=100-15-4=81mm
(2)荷载
楼面板的荷载:(参考荷载计算章节)
永久荷载标准值:g=3.83kN/m2,
可变荷载标准值:q=2.00kN/m2。
(3)材料
砼强度等级:C30;钢筋强度等级:HRB400,
(4)计算方法
泊松比:μ=1/5,考虑活荷载不利组合,按弹性算法计算。
2、内力及配筋计算步骤
(1)按lx/ly=4.2/7.5=0.56查双向板弯矩、挠度系数
四边固支查表利用线性内插法得l01、l02方向的底部跨中弯矩系数分别为0.03814、0.00600。
四边固支查表利用线性内插法得l01、l02方向的顶部支座弯矩系数分别为-0.08098、-0.05710。
四边简支查表利用线性内插法得l01、lo2方向的底部跨中弯矩系数分别为0.08776、0.02164。
满布荷载设计值1.2g+1.4q/2及间隔布置荷载1.4q/2。
(2)计算弯矩值及配筋
3、实际计算
按弹性理论计算
(1)底部跨中X向弯矩及配筋
Mx=(0.03814+0.00600×0.2)×(1.20×3.83+1.40×1.00)×4.2×4.2=4.16kN·m
(【tips】g+q/2满布,按四边固支查表)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X向应增加的弯矩:
Mxa=(0.08776+0.02164×0.2)×(1.4×1.00)×4.2×4.2=2.27kN·m
(【tips】q/2间隔布置,按四边简支查表)
Mx=4.16+2.27=6.44kN·m
Asx=231.77mm2,实配φ8@200(As=251.0mm2)
ρmin =0.179%,ρ=0.251%
(2)底部跨中Y向弯矩及配筋
My=(0.00600+0.03814×0.2)×(1.20×3.83+1.40×1.00)×4.2×4.2=1.44kN·m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Y向应增加的弯矩:
Mya=(0.02164+0.08776×0.2)×(1.4×1.00)×4.2×4.2=0.97kN·m
My=1.44+0.97=2.41kN·m
Asy=200.00mm2,实配φ8@200(As=251.0mm2)
ρmin=0.179%,ρ=0.251%
(3)顶部支座X向弯矩及配筋
Mx'=0.08098×(1.20×3.83+1.40×2.00)×4.2×4.2=10.57kN·m
(【tips】g+q满布,按四边固支查表)
Asx'=390.62mm2,实配φ10@200(As=393.mm2)
ρmin=0.179%,ρ=0.393%
(4)顶部支座Y向弯矩及配筋
My'=0.05710×(1.20×3.83+1.40×2.00)×4.2×4.2=7.45kN·m
Asy'=270.12mm2,实配φ8@180(As=279.0mm2)
ρmin=0.179%,ρ=0.279%
4、绘制配筋图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3人已点赞
分享
结构资料库
返回版块41.23 万条内容 · 39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马鞍形边界超大跨杂交型索穹顶深化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本文来源:建筑结构(ID:buildingstructure) ◆ ◆ ◆ ◆ 马鞍形边界超大跨杂交型索穹顶深化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多多多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