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锌冶炼行业作为我国冶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三废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国家也对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制定了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企业一直将重金属含量是否达标作为外排水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废水排放指标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严,除了重金属元素要达到排放标准外,废水中的氨氮含量也要得到严格控制。水体中过量的氨氮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降低水体溶氧、反应产生致癌物质、破坏生态平衡等危害,所以严格控制废水中的氨氮含量迫在眉睫。
前人已对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做了大量研究,主要分为四大类:化学法,如折点氯化法、磷酸铵镁沉淀法、电化学氧化法;物理法,如分子筛离子交换法、吹脱法;生物法,如生物硝化与反硝化法;新兴氨氮去除技术,如氯/紫外联合氧化技术"、超声吹脱组合工艺。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水需采用不同的氨氮处理工艺,笔者针对郴州某冶炼厂所产生的酸性废水进行氨氮去除处理,在不改变现有工艺路线的基础上,对现有工艺条件进行改进,以确保外排水能够稳定达标排放,减少返回二次处理,节约生产成本。
一、氨氮去除的影响因素
试验所处理的废水为郴州某冶炼厂产生的酸性废水,采用车间原工艺处理,工艺流程为三段处理法:一段采用石灰乳调节酸性废水pH值至10,搅拌30min后压滤;二段加入硫化钠和生物制剂,用石灰乳调节酸性废水pH值至9后压滤;三段加入生物制剂和稳定剂,然后用石灰乳调节pH值至7左右,搅拌30min后压滤,压滤废水合格则外排。原工艺重金属含量能够达标,但氨氮含量有时需要返回一段进行二次处理才能达标,故试验主要研究对象为氨氮含量,暂不考虑其他指标。试验所取酸性废水原液氨氮质量浓度为50mg/L。
1.pH值
在反应时间为30min、反应温度为85℃、不曝气的条件下,改变pH值对酸性废水进行处理。pH值与酸性废水氨氮含量的关系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酸性废水中氨氮含量随着pH值的升高出现快速下降。这是由于氮在水体中以氨态氮形式存在最为常见,而NH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可以生成NH3,随着碱性增强,酸性废水中氨氮含量降低。根据试验结果,结合现有生产条件选择最佳pH值为10。
2 .反应时间
在反应温度为85℃、pH值为10、不曝气的条件下,改变反应时间对酸性废水进行处理。反应时间与酸性废水氨氮含量的关系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反应前30min,氨氮含量出现快速下降,从30min到60min氨氮含量变化较小,说明酸性废水中的氨氮在前30min基本反应完全。考虑到时间成本,选择反应30min最佳。
3 .曝气时间
在反应温度为85℃、pH值为10、反应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用实验室小型气泵插入到反应装置底部进行曝气,气泵流量为60L/min。曝气时间与酸性废水氨氮含量的关系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增加曝气后,随着曝气时间的延长,酸性废水中的氨氮含量又得到进一步下降。这类似于吹脱法除去废水中的氨氮,吹脱法的原理是将溶液调至碱性,使铵离子转化为游离氨,再利用气体为载体,将其与液相分离。试验中采用空气作为载体,既起到吹脱作用,又有部分氧化作用,使得酸性废水中的氨氮更快、更完全地释放出来,强化脱除氨氮的效果。
4. 反应温度
在pH值为10、反应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结合生产情况,选择30,45,65,85和95℃对酸性废水进行处理。在不曝气的情况下,反应温度与酸性废水中氨氮含量的关系见图4。曝气30min,反应温度与酸性废水中氨氮含量的关系见图5。
图4和图5中均出现氨氮含量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快速下降的现象,由此可见温度是影响氨氮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酸性废水中分子运动更剧烈,溶液处于不稳定不平衡状态,而NH4+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可以生成NH3,酸性废水温度升高,体系能量上升,为NH4+转化为NH3提供动力,导致酸性废水中更多的NH4+转化为NH3,使得酸性废水中氨氮含量下降。对比图4和图5可以明显看到,同一温度下,曝气和不曝气对氨氮含量的影响也很大,增加曝气后,酸性废水中的氨氮含量明显低于不曝气的情况,说明曝气起到了吹脱氨氮的作用。综上,最优反应条件为升高温度的同时进行曝气,温度控制在85℃最佳,继续升温虽然还能进一步降低酸性废水中氨氮含量,但升温的成本也会增加。
二、不同工艺条件对比
1 .原有工艺
图6中所示生物制剂和稳定剂为中南大学科研团队研制,主要作用为去除酸性废水中的重金属和铊。酸性废水经过三段处理后重金属含量均基本达标,氨氮含量偶尔会超标,超标的废水需返回一段进行二次处理,直至各项指标均合格后再排放。为了使氨氮含量能够稳定持续地达标、减少二次处理的次数、节约生产成本,在原有工艺路线不改变的情况下,根据上述影响氨氮含量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进行工艺参数的调整。
2.工艺参数对比
根据研究发现,反应温度、pH值及曝气时间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大,技术人员结合原有工艺路线,提出6种工艺参数的调整方案,并进行酸性废水中氨氮含量的对比,确定最优的参数。不同方案测定的酸性废水氨氮含量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不改变原有工艺路线的情况下,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结果相差甚大。方案二和方案三是在不改变一、二段处理条件的情况下,将三段的反应温度升至85℃进行的对比试验。从试验数据来看,三段升温不调节pH值处理后的酸性废水中氨氮含量有明显下降,最终效果和方案一相差不大;三段升温同时调节pH值处理后的酸性废水中氨氮含量明显优于升温不调节pH值工艺,氨氮去除率达到92%,效果较好,但会导致三段处理后的酸性废水pH值过高,达不到外排标准。
方案四至六是在不改变二段处理条件的情况下,对一段和三段的反应温度、pH值进行调整的对比试验。从试验结果来看,方案六的氨氮去除效果略优于方案五,明显优于方案四,且末端回调pH值不会影响三段处理后酸性废水中的氨氮含量。
方案四至六是在不改变二段处理条件的情况下,对一段和三段的反应温度、pH值进行调整的对比试验。从试验结果来看,方案六的氨氮去除效果略优于方案五,明显优于方案四,且末端回调pH值不会影响三段处理后酸性废水中的氨氮含量。
根据GB25466-2010,氨氮(p)要低于8mg/L才能达标排放。稳妥起见,选择方案六的工艺参数最佳,结合氨氮去除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在方案六的基础上加曝气更能保证氨氮含量达标。因此最终选择的酸性废水氨氮处理的工艺路线为:一段升温至85℃,二段处理条件不变,三段升温至85℃、调节pH值至10、曝气30min,最终用少许硫酸回调滤液的pH值至7~8,可使酸性废水中氨氮(P)从50mg/L降至3mg/L。
三、结论
该企业的酸性废水除氨氮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调节废水的pH值至10,反应时间为30min,升温至85℃,外加曝气30min,酸性废水中氨氮去除率能达到92%。
2)最优工艺路线为:一段升温至85℃,二段处理条件不变,三段升温至85℃、调节pH值至10、曝气30min,最终用少许硫酸回调的pH值至7~8,可使酸性废水中氨氮(p)从50mg/L降至3mg/L。
在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同时减少资金投入是企业一直重点关注的方向。对该企业来说,在不改变原有酸性废水处理工艺路线的基础上,利用该企业自产的硫酸和蒸汽,调节酸性废水处理的反应温度和pH值,不需另外投资购买设备、材料,减少了运行成本,去除氨氮的效果明显且稳定,减少了酸性废水二次处理的成本和风险。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28 万条内容 · 143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水处理入门知识探讨----出水总氮异常时排查要点(一)水处理入门知识探讨----出水总氮异常时排查要点(一) 对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总氮主要由氨氮和硝态氮组成(有机氮和亚硝态氮相对较少),其中硝态氮占比90%以上。因此总氮异常时,若剔除氨氮升高导致的因素外,影响总氮去除效果的将主要是反硝化反应不彻底,出水中硝态氮含量高。因此总氮异常原因大体可概括为碳源不足和回流不够两大影响反硝化脱氮的因素。因此导致出水总氮异常的原因相对单一,但难点在于如何从现场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和排除异常因素,这是对运行人员理论技能和现场操作熟悉程度的综合考察。现总结以下几个排查要点,供参考。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酸性废水中氨氮去除的方法,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