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电建新能源集团与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共同成立的中电建新能源集团-中国海工院海洋新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中国海工院西山研发基地举行。
出席活动的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工院院长张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建首席科学家、电建新能源集团新能源与储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宗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声安,以及电建新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岳军等。
电建新能源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立,中国海工院副院长郑新刚,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长聘教授王恩志,以及来自中国海工院和清华大学的相关领导和教授也参加了此次活动。电建新能源集团总经理助理、新能源与储能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涛主持了仪式。
张建民院士强调,海上新能源是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将推动海洋能源技术的实际应用,支持电建新能源集团的产业发展,并促进我国海洋新能源行业的进步,成为高校研究平台与央企在科技创新领域合作的新模式。
张宗亮院士表示,联合研究中心将站在行业发展的新起点上,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海洋新能源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郑声安指出,海洋新能源领域具有巨大的资源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科技研发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将使联合研究中心为行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将全力支持其发展。
李岳军表示,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为电建新能源集团服务国家战略、把握发展机遇、应对挑战提供了创新平台。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产业、资金、科研和人才优势,加强原创性和引领性的海洋科技攻关,共同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仪式上,张建民院士、张宗亮院士、李岳军和郑新刚共同为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杨立与郑新刚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协议。
随后,张建民院士和张宗亮院士为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王恩志、副主任王涛颁发了聘书。仪式结束后,王涛汇报了联合研究中心的建设总体方案,王恩志则介绍了首批科研项目的方向(拟定)。
联合研究中心作为一个专业的科研平台,整合了电建新能源集团的优势产业资源、中国海工院以及清华大学的创新资源。
中心将充分利用产学研用各领域的资源优势,围绕电建新能源集团的发展战略,重点聚焦波浪能、海上风光和海水制氢等领域。通过深度融合与创新,力争打造成为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海洋新能源创新平台。
电建新能源集团的供应链管理部/招标采购部、科技信息部、运营管理部/设备物资部以及新能源与储能研究院的相关人员均参与了此次活动。
0人已收藏
3人已打赏
免费4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28 万条内容 · 144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生物污泥产泥率控制措目前,我国在污泥处理和处置方面仍然面临着挑战 “随着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污泥的产生量仍在显著增加,但污泥的处理途径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近日,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的前副总工程师杭世珺在活动中对此进行了回应。 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年产生的含水量达到80%的污泥将达到1.6亿吨(包括生活污泥和工业污泥),这显然与国家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无废城市”目标的愿景不符。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预处理污泥、生物污泥、化学污泥和调理剂污泥。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资料不错,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