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资料库 \ 影园的背影——关于一座当代园林的抢救性研究与思考

影园的背影——关于一座当代园林的抢救性研究与思考

发布于:2024-10-24 11:17:24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资料库

来源:AT建筑技艺

|

作者:阳面

[复制转发]
 
编者按: 今年 4月,苏州影园的拆迁牵动了半城老苏州学者的心,其景观建筑学价值引发人们思考。5月5日,苏州官方对影园的拆除计划已暂停,决定将“影园”保留,后续会对其建筑、构筑物进行安全鉴定并结合学校建设进行保护修缮及环境提升。

层累的影园  

影园位于苏州老城区附近,始建于1972年,是一位接受了最后一代传统私塾教育的老中医——彭昭亮设计、动工,历经四次改建而成的“私人江南园林”。从城市化和商业   化角度看,影园的地理位置极佳,这里紧挨苏州古城,距离繁忙的苏州火车站只有5公里。   就像是城市里的一座“孤岛”,影园被一群现代气息的摩登大厦围在中间,一起构建了极具震撼力的“冲突美学”。


初见影园,第一眼并不算惊艳。斑驳的红砖外墙、90年代常见的用以防盗的玻璃碎片扎进墙头边沿,似乎就是乡村里最普通的宅院,很难和苏州园林扯上关系。不过,一推开门,影园就开始不动声色地“显山露水”。


古典园林大致包括山、水、石、亭台楼阁、林木花草、诗文楹联等要素,影园占了5样。占地830多平米的影园,有假山、水系、半亭、树木花草、诗文楹联。园子里仅30岁以上的大树就有40多棵,松、柏、竹、梅,文人墨客最喜的元素,影园里几乎都能找到。难得的是,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园主彭昭亮手植、建造。


影园测绘平面图

影园发展的五个阶段 

影园历史卫星图 

倒置品字形的房子 

  中间内院,廊下两侧门额“暗香”、“疏影”,院内植梅、竹。廊下有彭先生自己做的半圆水磨石台,彭先生常在此与朋友喝茶聊天 (彭昭亮家人提供)

作为苏州文人私家造园传统的一个活着的实例, 影园 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可以说是孤例。初建于文革,成型于80年代,几十年潜心经营,到处都有园主自己手工的痕迹,其中空间之拿捏、植物之润色,处处精微之寓意,都是鲜活的,且是极有个性的。

从园林之品类看,这本是一座郊野园林,简朴开旷,广揽外景。   后经历了改革开放快速城市化进程,收缩为一座城市园林。   苏州历朝历代园林众多,但经历这种转型的园林,如今也许只有影园尚可见到。  

影园,如废墟中的孤岛一般

影园位于相城区曾经的陆慕古镇,实际上,在20世纪中后叶至今的城市化进程中,江南地区有太多的古镇、古村落消失了。如今的陆慕老街只剩下沿着元和塘的两排残景


从造园之工艺看,影园是一座低技建造的高水准园林。苏州不乏高水准重金打造的园林,也常见各种居民手工搭建的灵巧创造,但两者兼具者不多。彭昭亮先生不仅品味高,而且动手能力强,除了莳花植木外,他还亲手建造了园中许多景观。园中各处,处处可见红砖、水泥板、水磨石等低成本材料。从设计到施工,满是园主的亲历亲为。彭先生并非专业工匠,因此造起园来少了许多成法限制,砖石驳岸、水泥小桥、很多地方都有他独特的匠心和灵气,因此影园有着不同于“专业的苏州园林”的质感,这种用材做工简朴粗糙,且造园艺术水准很高的园林,也许别无他例。

从对城市发展的意义上来说,影园有着巨大的价值。影园揽括的这一湾水池,是过去程典浜的遗迹。程典浜曾是陆慕老街东侧的重要水系,整个相城区所在,更是河道纵横,但很多河道都在城市建设中被填没,难觅踪迹。这在城市建设中不可避免,但如有痕迹尚留,这是宝贵的遗产,是这片土地层累变迁的一个鲜活的故事。对于土地开发来说,这是特有的文化价值,是需要珍惜、尊重并延续的真。

  程典浜与影园 

园主 彭昭亮先生本就是一个倔强而顽强的人,某种程度上,影园就是彭昭亮的影子。在造园传统失落的时代,没有这份痴情,没有这份蛮力,没有这份巧拙,是不可能造成此园的。惟有这种精神与性格,才能在那个年代独具一格地开放,才能在摧枯拉朽的城市化进程中守住一角风景,它的意义不仅是一座传统园林,还代表着一种传统造园精神的延续。可以说,影园是中国传统造园文化的一个绵延至今的“遗珠”。

老先生时常坐在半亭内,看着曾经的河流田野变成高楼工地。

 
生命中的最后几年,老先生只能卧病在床,他的房间在东北角,方便他每天能看一看园外自己一生的心血。


影园的价值


1、造园传统:影园建于1972年,在那个年代可以见到民间自建的高水准园林,其建设代表了苏州传统造园文化在当今的延续传承。


2、园主心血:园林的本质是个人营造的家园,一人一生一园,这是历史上万千文人的生命志趣。如今苏州大小园林中,能做到一园一人一生的,恐怕没有。影园是彭昭亮先生半生心血之作,在当今社会,能够用个人半生心血倾力建造的园林更为难得,这是影园独有的价值。


3、材料技艺:影园在材料上采用红砖水泥等生活材料,采用低技建造,许多景观是彭昭亮先生亲力亲为设计建造的,是那个时期社会生活的见证,亦是对苏州园林的一种不断发展演进出现的新的可能,许多地方都可资借鉴,是一个活着的园林。


4、园林艺术:影园并非乡村中的村民粗糙搭建,而是一个具有很高艺术水平的园林。影园中水门楼、桥、岛的对景关系,加上与水中倒影形成的视线关系,堪称一绝。园虽陋虽小,但审美极高,尤其是园中日常化的营造,是当今设计师造园造不出的。


5、文人生活:园主彭昭亮是最后一代接受传统教育的人,有着很深的文化修养,他与诸多苏州书画名家交游往来,园中碑刻、书画,见证着这种传统文化生活的延续。影园对于苏州园林的研究来说,有重要意义。


6、园林类型:《园冶》中将园林用地类型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第、江湖地六种。影园原为“柳堤村舍”,是一处乡野宅园,后来城市建设逐步将其包围,使其转变为城市中的园林,经历这种用地性质转变的园林,影园可以说是孤例,对于园林的学术研究是一个重要实例。


7、景观植物:园主彭昭亮先生是一名中医,他在园中种植的许多植物,都具有药用价值,这是与其他园林的不同之处,对于园林植物方面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8、城市水系:影园水系原本为程典浜水湾,1980年代程典浜被填没,如今早已无踪迹,影园一湾水系,正是程典浜的遗存。对于这片土地来说,这一湾池水是重要的记忆。


园主彭昭亮在园中生活的照片(彭昭亮家人提供)  


当年与影园相关的文化场景,这是文人园林生活在今日之延续(彭昭亮家人提供) 


影园背后的反思


影园鸟瞰


我国在遗产保护观念方面不断进步,城市建设对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据了解,街道很早已计划对影园进行易地重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重新见到一个新的影园。


我想,影园保护的背后,不仅仅是对一个园林的保护,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对“家宅”集体记忆的保护,对园林当代危机的反思,对“49后”建筑遗产保护的思考,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反思......这是一个复杂多元的话题,关于城市,关于每个人。


在城市建设中,能否尊重并包容土地上的生命和文化,能否保留场地变迁的痕迹,作为开发条件。城市用地是否只是简单的三通一平、一条红线,还是一块有生命有层累记忆的鲜活的土地。遗产保护是否是土地商业价值的负担,开发者是否可以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我想,每一块土地上富有情感与生命的遗存都有价值。只不过它无法负担明天短暂的价值,但对于城市的未来来说,至关重要。



文章内容整理自公众号  阳面、澎湃新闻

除标注外,其余图片来自公众号 阳面、芳野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6 万条内容 · 19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以花园贯通的绿色园区 - CBG园区

   园区规划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是各操作空间之间的水平性和连续性,这对于此类工业建筑的运作而言必不可少。为了遵循这一原则,并逐步调和入口、内部道路、相邻区域、停车场以及纯粹的操作空间的水平层级差异,场地中置入了交错的钢筋混凝土护墙,并结合了数个悬空的花园。 感谢 MMX studio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