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爱彼Les Saignoles新制造工厂
瑞士
▲ 建筑远景
建筑中央设有一个被称为“Piazza”(大广场)的大型会议空间。这个场所旨在促进非正式交流、研讨会、协作创新和知识多元化,鼓励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及技术的互联。
同时,它也有助于在场地上建立强大的身份特征。
02
南太湖山庄
浙江
小梅山因传说苏轼在此种梅而得名,海拔77米,属于弁山余脉,沿着弁山自西向东蜿蜒入太湖。
自古以来,小梅山便是观赏太湖美景的佳地,登上山顶的“望湖楼”可以远眺湖光山色。
历史上,山的东麓是太湖著名渔港小梅口,如今以月亮酒店闻名。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当地陆续开发了太湖山庄、交通宾馆、太湖疗养院、望湖疗养院和公安干校等建筑群落,暴露出建筑风格、布局和外部观感的参差不齐等问题。
南太湖山庄位于小梅山东坡,紧邻太湖岸线,地势西高东低,落差达45米。设计旨在最大限度保护山体,基于原有建筑基址,减少对地貌的干扰。
项目利用现有的“之”字形公共道路连接各部分空间,并组织交通出入口。
建成后,总建筑面积约5.9万平方米,共23幢建筑,错落有致地融入周围山林。
客房区域错落安排在酒店公区两侧的山体中,依据地形形成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群体关系,使每层山地的视野得到延伸。
削减了原有建筑近1/3的容量,通过“水平层叠”手法契合山体,塑造总体形态。
建筑结合点式与条式设计,以单层为主,大体量建筑则强调水平视线、增加屋顶绿化,以减弱压迫感。
立面通过水平深挑檐强调水平延展性,增加建筑阴影,使其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
弁山自宋代以来是太湖石的重要产地,建筑外墙材料以湖石为色彩指引,选用色差较大、宽窄不一的花岗岩,按照一定模数交叉排列。
结合毛石材料,与山林环境相融合,形成隐于自然的聚落形态。
景观设计的主要策略是最大限度保留现有的自然与人工景观资源。
完整保留用地内胸径大、具有高景观价值的树木,如香樟、白玉兰、合欢和松树,并通过“织补式”手法恢复景观不足的区域。
设计了多个围合式和半围合式庭院,作为室内空间的延伸,引入自然光线和风,与外部景观相得益彰。
原有的挡墙延续了历史记忆, 新建挡墙在块面和色彩等方面与之协调。
由太湖路进入,保留的植被营造出阴翳的氛围,隔离了外部喧嚣。
沿着之字形道路穿越山林到达酒店大堂,视野瞬间开阔。
酒店各功能区通过不同尺度的小径、桥面和台阶相连,绿植形成宜人的步行环境,凸显山地建筑特色。
应对复杂山体环境的实践旨在最大限度保护山体,通过地形梳理水平和竖向流线,利用原始道路布局建筑形态。
分散的建筑体量确保了小梅山生态的可持续性,同时大量保留原有道路和植被, 尊重自然与历史,赋予场地更多情感与记忆。
磁器口服务中心
重庆
位于起伏山地中的磁器口服务中心,静静屹立于繁忙市井中,探索公共价值的回归,关注社会基层的人文关怀,融入多元服务功能,实现多方共享诉求。
磁器口服务中心是磁器口管委会对内办公和对外服务的重要场所,整合了服务、办公、展示和交流等功能,未来将成为面向市民的“城市客厅”。
该场地位于沙坪坝区核心地带,是古镇东侧的重要交通节点,北侧青山环绕,临近凤凰山和丝纺厂旧址,南侧邻近正在建设的清水溪公园。
作为曾经的制瓷重镇和工业发源地,这里保留了人工痕迹和自然风景,交织成记录场地兴衰的物质载体。
场地的原生特征既是需要回应的问题,也蕴含许多可供参考的答案,成为设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服务中心在垂直方向上分为三部分,以应对多方面的环境需求:
下部的阶梯式基座与厚重的毛石墙面解构了部分体量,使五层高的建筑与清水溪相望时显得不突兀,形成隐;
上部由玻璃承托的双层几何体量如雕塑般静立,吸引往来人群的视线,形成显;
中间的单层玻璃体和结构柱紧密连接上下两部分,从远处看,建筑形态似依山而建的吊脚楼,暗示与传统原型的关联。
显隐之间,建筑与山体交织,形成简洁适宜的体量,使其更好地融入环境。
传统政务建筑通常以对称、方正和巨构的“原型”来强调其庄重性,而磁器口服务中心则突破了这一模式。
它不拘泥于“标志性”形象,也不盲目追求宏大的对称构图。
北侧与教院路无缝衔接,灰色墙面和适当的檐口设计,与折形雨棚、镂空青砖花墙及深灰色金属格栅共同营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
首层大面积落地玻璃展示了远处的歌乐山和城市景观,仿佛画卷展开。
同时,局部内凹的窗扇设计避免了开启时对外观的干扰,体现了设计的细致思考。
倘若山地环境是设计演进的主要线索,那与之适宜的体量空间则是我们要找寻的答案。
建筑顺山势铺陈展开,自然形成逐级跌落的体量。
标高为-0.15m、-5.55m、-10.05m的三层退台让原本均质单一的空间在竖向维度上层层递进,与东西两侧的阶梯、平台一同串联起立体连续的外部观游路径。
山地建筑,仿佛从岩石中生长而出,依托陡峭的地形,呈现出一种坚韧与灵动的美。
建筑的形态顺应自然的起伏,让阳光与风景无缝融入室内。 延续 自然,诉说山的故事。
盆地建筑则如同一片温暖的怀抱,包裹着生活的温情。通常具有开阔的视野和亲切的尺度,注重人与环境的互动。
宽敞的阳台和庭院,在自然中交流与分享。在光影变化中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低语着生活的细腻与宁静。
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映射出人类对空间的深刻理解与对美的永恒追求。山地的雄浑与盆地的柔和交织,讲述关于生活、自然与时间的故事。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3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21.01 万条内容 · 28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弗兰克·盖里设计的33座建筑弗兰克·盖里是一位备受推崇的建筑师,他在建筑领域的创新和独特设计风格使他成为世界著名的设计师。 他的职业生涯横跨了半个多世纪,期间他颠覆了建筑设计的传统定义。 他的作品包括标志性的建筑,如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和巴黎的路易威登基金会,一次又一次地彰显了非凡的设计才能。 弗兰克·盖里于1929年出生在加拿大,接受了南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教育。他的职业生涯始于洛杉矶,先后在Victor Gruen Associates和Pereira and Luckman工作。他曾在巴黎与建筑师安德烈·雷蒙代特(Andre Remondet)合作,但随后回到加利福尼亚,并于1962年创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Frank O. Gehry & Associates(后来成为Gehry Partners于2002年成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四川盆地的建筑趋势受经济中西部迁移和城市更新推动,支持此观点!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