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产业在经历了摸索前行的萌芽期、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后,进入了平台发展期,发展增速下降,甚至有加速下降的趋势。环保企业从业者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很多环保企业家面对“卷”的外部环境,也有诸多困惑。
一、十年沉浮后,环保行业路在何方?
华夏时报:过去十年里,环保行业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从之前一度出现了炙手可热的明星企业,到现在随着末端治理逐渐饱和,放缓、收缩、降本增效成为企业提及最多的关键词。从宏观视角来看,环保企业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呢?
薛涛:从环保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属于第三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大约在2000年前后,称之为萌芽期,更多的环保技术来自国外引进。2000年以后一直到现在,是环保产业的第二发展阶段,也是产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每年新增大量环保上市公司,环保产业的总产值也一直在高速增长。但是到了2020年前后,环保产业进入到了一个平台期,增速下降,甚至有加速下降的趋势,环保企业的从业者感觉到很大的压力。从这三个阶段可以清晰地能看出环保产业在中国成长的历史。
对比国际环保行业的发展,国内当前面临这样的阶段也很正常。人均GDP在2~3万美元以上的国家,环保治理行业已经到了一个相当低谷的阶段。由于城市的发展已经完善,包括居民和工业自律原因,也包括基础设施发展本身的空间有限了。所以环保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是不太受关注的。
但除此以外,还要考虑一些国际分工的不同。首先,我认为未来中国依然会是个制造业大国,那么作为制造业大国会产生工业污染治理、工业制造转型升级、绿色化等等诉求。至少在工业领域,环保产业还会有持续的更新升级变化的机会。第二,与国际对标,同样作为人均1万美金左右的发展中国家,实际上中国的环保产业发展是相对更先进的,原因恰恰来自于本身环保产业也依托于制造业,制造业本身的优势在环保产业上也会有发挥。第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治理结构,大一统的治理模式,都对环保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及相对较好的落地机会。
中国和其他的人均GDP在1万美金左右的国家,比如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相比,在排放指标、环保守法能力以及整个履约能力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甚至往前推10年或20年,人均GDP在2000美金~5000美金的时候,国内的环保要求同样也是高于这些发展中国家的。
一是缘于中国是巨大的制造业基地,环保设备本身需求以及供给比较充足。二是中国特色制度下对环保的高度重视。虽然对未来有一些隐忧,但中国有着自身特殊的发展优势,也有特殊的转型和走出去依托的优势。
二、内卷时代,寻“道”千亿环保企业
华夏时报:当前环保行业仍然处在低潮期,在内卷加剧的产业发展背景下,企业应该怎样去提高核心竞争力呢?未来环保行业有希望出现市值千亿的大企业吗?
薛涛:这是个特别好的问题,前面提到行业变得比较卷。其实不只是环保行业卷,大部分行业现在都比较卷,因为经济增速在下降。如果说经济增速下降是全社会地,那么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下降的速度可能比经济增速下降还快。在这种情况下,环保行业就会变得比较拥挤。
实际上,我个人认为,之前的30年才是一个特殊的情况。放到全世界来看,现在才是常态,而前二三十年是非常态。不管是常态还是非常态,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经济体所走过的路,中间都有很多是可以借鉴的。各个领域其实都是相似的,比如现在很多人在研究国家发展理念时,都喜欢拿日本举例。日本在二三十年前也出现房地产停滞,基建停滞,社会泡沫在挤出,企业家进入困惑迷茫等等现象。
谈论如何破局之前,我在七八年前因为业务需要看过几本书,都成为当前找到答案的铺垫。七八年前,我比较推崇德鲁克的书,现在很流行。为什么要关注德鲁克呢?因为他是在管理科学上较早地、天才式地关注到了组织行为学中“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当社会进入到内卷的竞争态势中,企业家本人是否能够聚拢足够的人才,激发每个人的潜能,提高团队凝聚力,打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是至关重要的。仅靠泰勒制的流程管理是不能形成卓越的企业在拼搏中奋而领先的。这在现在的环保企业中也同样适用。
第二个人更加与当今时代匹配,他就是稻盛和夫。其实稻盛和夫这几年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家们关注。他主张长期主义,企业要为善,强调心理韧性,企业家应具备将企业诉求与个人诉求合二为一的本领,把价值观从企业价值观和个人成长价值观合二为一的本领。
实际上,稻盛和夫的思想又恰恰是受影响于较早从中国传到日本的王阳明思想,王阳明先生的很多思想,其实一部分就是来自《道德经》思想,一部分来自佛学,一部分来自他长期积淀的儒家文化。在生活特殊的锤炼下,在一个极困难的境界下,他得到了突破和发展,而且是极其入世地去解决人生个人和外部世界的问题。
环保企业在当今时代必然要面对几大外部压力。第一,近期来看,拖欠收入的情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第二,直接的环保治理的项目需求在减少。第三,行业下滑以后,竞争者更加拥挤,大家更倾向于走寻常路,这反而让大家无路可走,这种现象在环保行业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前面提到“反者道之动”和“不争”这两个道德经智慧,对于企业家思考自己如何破局,得到一线的发展机会,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当前也看到一些有环保技术的企业,转型去工业领域发展,从工业的末端治理拓展至工业原材料和工业流程再造和工业绿色化,甚至直接进入工业生产本身。这也是一种代表性的突围方向,这个方向对技术的诉求,毫无疑问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总体来看,民营环保企业家在常态独立的外部环境下,第一,长期主义和关注人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关注人性上,老子《道德经》中有大量关于“有”和“无”的讨论。“有”是对人自私部分的尊重,而“无”是能够更多地放空自己与外部合作,以及对员工成长和骨干员工发展空间的关注,不要因为小我的膨胀而失去理智,也不能为你所带领的团队提供好的发展空间。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分配方式这些人为方面的因素,都成为企业家带领团队杀出重围的关键因素。所以说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第二,福祸相依。面对外部的威胁,稳定的心态以及面对外部机会诱惑的识别,也是给我们的启示。
第三,“反者道之动”和“无为而为”的思维方法给企业家带来借鉴,在未来做出内卷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能成为一家千亿级的公司?首先来说,我并不一定支持一定要成千亿级的公司。欧洲有很多这样小而美的技术企业,只要保证技术上的锐度,尤其是和企业家个人能力的宽度有关。如果你驾驭到它最适合的宽度,那么这个企业应该做小,但是更应该做长、做久、做精。
那会不会也有千亿级的公司存在呢?我觉得还是有机会的。但未必是把目前的特许经营企业简单合并就能成为千亿级公司,那样对于国家和产业的发展也并不一定有利。但是有两种可能实现千亿级公司的方式:
第一,走出去。一些在中国特许经营领域商业模式上已经游刃有余的企业,现在正在积极走向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再通过BOT模式、特许经营模式,累积自己所控制的资产规模,当然也就做大了营业收入,未来达到千亿级,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这种千亿级的公司可能原来是环保企业,但未来不是环保企业了。当企业以环保为支点进入其他产业链条,打开了一个新的万亿级领域的一杯羹,就能做到千亿级。比如一种材料从环保分离技术转型为制造分离技术,资源化从环保的末端的检出污染到了某个农业或者食品行业的材料开发。这样的领域打开以后,可能都会有百亿千亿级的市值。但是它们未必再叫环保公司,可能前身是环保公司,但以后我们可能叫它科技公司、食品公司或者材料公司等等。所以行业永远给愿意不断突破的人机会,就看你用什么视角去看待它。
看完这篇节选,大家对于环保行业的出路有什么感悟和思路欢迎评论区交流呀。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环保大厅
返回版块5125 条内容 · 6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雷达液位计和导波液位计雷达液位计和导波液位计 一、雷达液位计 1.原理:发射—反射—接收就是雷达液位计的基本工作原理。 雷达传感器的天线以波束的形式发射电磁波信号,发射波在被测物料表面产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仍由天线接收。 发射及反射波束中的每一点都采用超声采样的方法进行采集。信号经智能处理器处理后得出介质与探头之间的距离,送终端显示器进行显示、报警、操作等。 特点:雷达液位计最大的特点是在恶劣条件下功效显著。无论是有毒介质,还是腐蚀性介质,也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粉尘性、浆状介质,它都可以进行测量。在测量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发展值得探讨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