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过几个世纪工程?”
01
—
世纪工程
前阵子意外接到老东家前同事的电话,算了算, 我离开了老东家已经8年了。
同事问我,还记不记得XXX项目,我说记得,当时我做的结算,施工单位已经基本同意,并出完初稿,然后我就辞职了,交接给了另一位同事(不是来电这个)了。
然而他继续问,我手上还有没有当时的资料,这一下把我问懵了,这都快十年了,初稿也出了,怎么突然又变成一个世纪工程?问题是这项目也不大,后面再有什么问题,也不至于搞到现在吧。
说到这,同事在电话那头只回了个“哎”,让我感觉到他好像发了个流下两行泪的表情包。
具体的我也没再问下去,估计可能又是找到什么可以争取的点反悔当时的结果,然后这一拖,8年就过去了。
我跟他当时还算是个小鲜肉,现在都已经熬成了老腊肉,双方经办人也换了一个又一个,这项目就烂在这了。
现在想想,可能也 就是因为项 目小 ,金额不大,一点小问题 反而更让施工单位 摆 烂了 。
02
—
一起苦
一个项目结算了十年,所有参与人员都是叫苦不迭。但是这样的情况,在政府投资项目上还真不少。
业主苦,项目一直挂在那,慢慢地手上就积累了十几个世纪工程,积累的都是审计风险;施工苦,在建的项目都忙得不行了,还要来处理这些遗留的烂事;咨询苦,项目没完,咨询费的尾款怎么都收不了;分包苦,自己背着巨额的贷款和利息,怎么也要不回钱,天天徘徊在起诉和跑路的边缘。
无奈的是,这个事又像个死结,曾经的经办人,项目经理可能已经作为完工业绩提拔了,咨询人或许已经拿完提成辞职了,有动力的人都离开了。
而现在的经办人吧,施工单位答应了核减,咨询单位答应了核增,都显得是自己水平不行,而又得不到一点点收益,领导要是不理解,自己就是那个背锅的。这让人这么提得起动力来。
而作为业主的,一方面要考虑质量,要对咨询的被核减额作出考核,但另一方面,咨询又因为被考核,往往担心被咨询费的扣减而不肯出增额的报告。一环套一环,把全部人都捆着动不了。
干脆,就摆烂吧,反正双方争执不下,业主也没办法。只能等待一个有缘人,踏着七彩祥云,不管是好是坏,只要能下凡来给这项目收个尾,就谢天谢地了。
03
—
成本
不管作为哪一方角色,相信谁都不愿意看到 一个项目陷入这样的局面 。项目迟迟不结算,除了显性的项目尾款,更多的是隐性成本,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与利息损失,项目越小,隐性成本就越大。
快刀难斩乱麻是人性使然,这问题也不能全怪到项目人员头上。 但建筑业 的本来的利润率就很低 ,而结算难这个问题,又进一步地拖累了行业效率和利润,给项目人员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摧残。
快速地结束掉收尾项目,把精力都投入到新的项目中去,这是多理想的状态,能为项目人员省下多少时间和精力,加班都能少很多,然而现实并不如意,我们往往都会付出大量的时间在一些老项目上,又臭又长。
04
—
结语
好在主管部门也在有心地出台一些政策去推动结算工作,比如全面推动过程结算模式、不能以审计结果作为结算依据等等文件的出台,都是主管部门努力的结果。
虽然在执行上困难重重,而且也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我想在我退休后应该不会还有自己经办过的项目要帮忙回忆吧。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茶余饭后
返回版块5870 条内容 · 69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来自 土木在线APP
回复 举报唉,十年拖死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