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浅谈水力循环澄清池运行管理

浅谈水力循环澄清池运行管理

发布于:2024-09-24 10:39:24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浅谈水力循环澄清池运行管理

自来水厂沉淀池的处理工艺有很多,针对中小型水厂采用水力循环澄清池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工艺。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人们为了提高水处理效率,开始探索各种方法来加速悬浮物的沉降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水处理要求的提高,水力循环澄清池的设计不断优化,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的形式。其设计旨在通过物理和化学过程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杂质。下面我将对水力循环澄清池由来和运行特点及原理进行介绍:


一.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特点:水力循环澄清池也是泥渣分离型澄清池,其驱使泥渣循环的动力不是机械而是水力循环澄清池分离室上升流速一般为0.7~1.0mm/s,总的停留时间为1~1.5h。为保证水力提升器正常工作及排泥,水力循环澄清池下部采用锥形,其斜壁与水平夹角为45,因此,水力循环澄清池总高度较高,适用于中小型水厂,其原水进水浓度一般小于 2000NTU传统的水力循环澄清池具有构造简单,不需机械设备,操作维护简便等特点。但存在着絮凝条件欠完善,池深和池径比例受限制,排泥耗水量大等不足。为了更好地适应原水浊度高、泥砂颗粒比重大的特点,往往作进一步改进,如调整各部分尺寸、加大喷嘴直径、减小出口流速;延长絮凝室停留时间;改变喷嘴布置方法,使喷嘴出口从切线方向进入第一絮凝室,使水体在第一絮凝室形成旋流状态,即充分利用快速混合、泥渣回流和旋流絮凝等水力条件,使水力循环澄清池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降低排泥耗水量,突破池径与池深比例限制等特点,从而改善絮凝效果。

二.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运行管理

1.初期运行:将喉管与喷嘴的间距调节到等于喷嘴直径2倍的位置。进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三分之一,若原水浊度在200NTU以上时,絮凝剂投量为正常投量的2倍,可不加黄泥。

2.若原水浊度低于200NTU时,可将质量较纯、杂质少、粒径均匀的黄泥加一部分于第一絮凝室内后再开始进水,水量为设计水量的三分之二左右,黄泥投加量视原水浊度而定,絮凝剂投加量为正常投量的2~3倍。

3.澄清池出水时,仔细观察分离室与反应室的水质变化,如水质不好,应排放掉不能让其进入滤池。如发现分离区的悬浮物产生分离现象,并有少量矾花上浮而面上的水不是很浑浊,而第一絮凝室水中泥渣含量却有增加,则认为投药、投泥量较合适。如第-絮凝室中泥渣量下降,或加黄泥时水浑浊,而不加时水变清,则认为投泥量不足,需加大投泥量。当分离区有泥浆水上涌,悬浮物不能分离,则为投药不足,宜加大投药量。

4.沉降比是控制澄清池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若喷嘴附近泥渣沉降比增加较快,而第一絮凝室出口处却增加较慢时,说明回流量过小,应调节喉嘴距,增加回流量以达到最佳状态。若两处泥渣增加不相仿,则泥渣回流量适宜,可停止加泥,并逐渐把投药量调至正常投量,此时,澄清池进入正常运行状况。

三、水力循环澄清池正产运行时注意事项

1.水力循环澄清池对气温、水温、流量、水质等变化较敏感,故在生产运行管理中应勤检测、观察和调节。根据需要增加检测次数。通过烧杯搅拌试验,确定最佳投药量。

2.当原水 pH 值过低或过高时,应采取加石灰或烧碱和氨调整 pH 值至适当的范围。

3.定时(1~2h)测定第一絮凝室出口与喷嘴附近的沉降比。当原水浊度高、水温低时,沉降比要小,反之,则大。通常沉降比达到20%时,应及时排泥,使池内泥渣保持平。排泥历时不 能过长,以免排空活性泥渣而影响正常运行。

4.防止进水量过大而影响澄清池出水,或水压过高、过低影响泥渣回流量,进水量可根据进水压力控制。

四、水力循环澄清池停运后注意事项

.  停池后再重新运行时,应先开启池底放空阀门,少量排出池底混渣,使底部混渣松动,然后进水,同时要适当增加絮凝剂投量,待出水水质稳定后,再恢复到正常状态。

五、水力循环澄清池运行存在问题

1.矾花细小、轻而上浮,出水水质浑浊,泥渣水呈乳白色,则为絮凝剂投量不足或碱度不够,应采取增加絮凝剂投量或加碱措施。

2.当矾花大量上浮、泥渣层上浮(俗称翻浑”)或泥渣层浓度下降,则要分清原因,采取相对措施。

3.如果是由于回流泥渣量过多引起,则要缩短排泥周期或延长排泥历时如因进水量超设计负荷,则要适当减少进水量。

4.如为原水水质变化,如藻类大量生长繁殖,则需预加氯杀藻。

5.如因进水与池中水水温差导致异重流而造成悬浮层膨胀,则可在第一絮凝室出口处投加石灰或粉渣,并适当增加絮凝剂投量,最根本办法是消除水温差。

6.如清水区的水清澈透明,可见2m以下泥渣层并出现白色大粒矾花上升,则为絮凝剂投加过量,需降低投加量。

7.排泥后第一絮凝室泥渣含量下降,则为排泥过量或排泥阀未关紧,应延长排泥周期或关紧排泥阀。

8.有气泡从池底冒出水面,时有大块泥渣上浮,说明池内泥渣回流不畅,沉积池底且日久腐化发酵,应彻底放空清除积泥。

六、水力循环澄清池对低浊度高腐殖物的处理

当原水浊度低(10NTU以下)、腐殖质含量较高而不易处理时,会出现泥渣上浮矾花不易沉降,此时需适当投加黄泥,使矾花变得重而结实,加速沉降;对腐殖质含量高的处理,则需适当投氧化剂(如氯)对腐殖质进行氧化,促进絮,或投加助凝剂(PAM,聚丙烯酰胺),使矾花结实而重沉淀,改善出水水质。

      总的来说,水力循环澄清池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和工作原理,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提高水质。这种设备不仅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水处理工程,而且由于其高效的处理能力和较低的运行成本,成为了现代水处理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力循环澄清池作为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水力循环澄清池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和工作原理,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提高水质。这种设备不仅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水处理工程,而且由于其高效的处理能力和较低的运行成本,成为了现代水处理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09-25 06:35: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图纸是600t水力循环澄清池全套图,包含600t水力循环澄清池工艺工图、第一反应室详图、铁栅板详图、爬梯详图、弯头喇叭口详图、喉管喇叭罩详图、喷嘴详图...
  • 图纸为水力循环澄清池工艺总图,处理能力300m3/h,取样管穿墙均焊б=5,d=10防水环。所有铁件刷红丹二度,灰色调合漆二度;池体满水总重量为1188吨。图纸清晰,可供编辑,用2010CAD打开,欢
  •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技术改造
    张掖沙湾水厂的水力循环澄清池是上世纪42 年代初建造。 由于池深, 各部分功能不匹配, 动能有效利用率低, 排 泥不畅5 对水量、水质变化适应性差, 限制了产水量的提高。 经强化絮凝 、 增
  • 说明:1、本图尺寸以毫米计,标高以米计,0.00为池底标高;2、所有铁件刷红丹二度,灰色调合漆二度;3、本图各种管道之平面位置,可按实际情况调整,在闸门处宜设闸门进;4、当不考虑调节喉管距离时,操纵杆
  • 水力澄清池设计计算
    一款比较好用的水力澄清池设计计算软件。
  • 机械搅拌斜管澄清池调试运行管理初探
    机械搅 拌斜管 澄清 池对 原水 的水质 、 水 温 变 化适 应 能力 较强 & 水 处 理效 果 良好 , 矾 耗较 省 , 运 行管理方 便 & 且占地 面积 少 ,
  • 320m3_h水力循环澄清池工艺总图
    本资料为:320m3_h水力循环澄清池工艺总图。内容包括:承托环平面、喇叭口展开图、剖面、平面图。内容详实,可供参考。


  • 脉冲澄清池的设计与运行
    脉冲澄清池是在南京等长江下游地区应用效果极佳的一种泥渣愚浮型澄清池,本文是笔者从多年生产实践出发,对脉冲沦清池的设计与运行的体会。
  • 给水处理水力循环澄清池设计图
    本图为给水处理力循环澄清池CAD,包括水厂高程布置图、水厂平面布置图、水厂平面和高程布置图、水里循环澄清池工艺图等,可供参考。
  • 水力澄清池设计计算书
    本资料为:水力澄清池设计计算书,内容详实,可供参考。
  • 脉冲澄清池的改进设计与运行
    脉冲澄清池的改进设计与运行
  • 浅谈变电站运行管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变电站倒闸操作管理规定和管理措施,阐述了变电运行管理的具体要求,探讨了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安全责任“四到位”问题。
  • 某地水力循环澄清池工艺给排水设计总图
    本资料为某地水力循环澄清池工艺给排水设计总图,其内容包含:工艺总图,详图等,内容详实,仅供参考。
  • 本设计为该项目为水力搅拌澄清池的工艺图纸。功能:通过泥渣层的过滤作用,过滤出废水中的污染物。设计水量系按净产水量再加5%自用水量计算。设计水量与循环污泥回流量之比为1:3,即回流比为1:4。清水区上升
  • 水力加速澄清池加药系统的设计改进
    水力 加 速澄 清 池 的 贮 药 溶 药等 是 水处 理 工 作 中较繁 重的 环 节之一 。 本 文介 绍 了原 设 计 存 在 的 不 足 , 以 及 设 计 改 进 的 具体 方
  • 澄清池种类特点有哪些
    悬浮澄清池,加药后的原水经汽水分离(作用:分离空气,以免进入澄清池扰动泥渣层)从配水管进入澄清室,水自下而上通过泥渣层,水中杂质被泥渣层截留,清水从集水槽流出,泥渣进入浓缩室浓缩外运。一般用于小型水厂
  • xx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机械搅拌澄清池工艺图,本构筑物土建按12万m3/d并联3组设置,设备按单组8万m3/d配置,远期增加一组。设备基础部分待设备招标确定供应商后,根据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基础进行设
  • 图纸简介:本下载图纸是机械搅拌沉淀池澄清池总图。图纸包含了设计说明、搅拌沉淀池平面图、剖面图、出水堰详图、进水井详图、出水堰板安装图、支撑梁配筋图等。欢迎有需要的同行借鉴;...
  • 本图是机械澄清加速池(池径12.4M)设计图,产品应用于污水处理,图纸包括总装图,和各个系统的总成图及单成件图,是多年的生产用图,可编辑参考!建议你打开图纸时用CAD2010或以上版本打开!...

阅读下一篇

二十个污水处理关键性指标详解,污水处理高手必知!

1BOD( 生化需氧量 ): 是指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为了使 BOD检测 数值有可比性,一般规定一个时间周期,并测定水中溶解氧消耗情况,一般采用五天时间,称为 五日生化需氧量 ,   BOD是一种环境监测指标,用于监测水中有机物污染情况,有机物都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此过程中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的需要,水体就处理污染状态。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