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地基基础 \ 湿陷性黄土地基基本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基本处理方法

发布于:2024-08-07 14:50:07 来自:建筑结构/地基基础 [复制转发]

我国北纬33°47°间的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着湿陷性黄土,对此的基本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垫层法

垫层法是一种浅层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传统方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使用较广泛,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局部或整片处理,可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在13m


二、强夯法

近年来由于施工机械的发展,强夯法的夯实深度越来越大,在工程实践中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强夯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Sr60%的湿陷性黄土,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局部或整片处理,可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在312m


三、挤密法

挤密法适用于对地下水位以上,饱和度Sr65%的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可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厚度一般为515m


四、预浸水法

预浸水法适用范围为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等级为Ⅲ或Ⅳ,可消除地面下6m以下湿陷性黄土层的全部湿陷性,可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为6m以上,需要结合垫层或者其他处理方法。

  • 加倍努力
    加倍努力 沙发

    学习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基本处理方法,多谢了。

    2024-08-13 08:47:13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地基基础

返回版块

12.09 万条内容 · 66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基坑渗流特性研究(1)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和大量的地下工程的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深基坑、超深基坑的施工问题。地下水作为影响基坑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会加大工程的难度,尤其对沿海大城市的影响特别明显。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汛期超高地下水位,使得这些地区的基坑工程富有挑战性和风险性,因此地下水的控制在基坑施工中尤为重要。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层呈典型的二元结构,上部由透水性弱、力学强度低的粘性土层组成,为隔水层或潜水含水层;下部由力学强度较高,透水性强的砂、砾、卵石层组成,富水性好。进行基坑施工时,为防止地下水的影响,同时控制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常采用降水与帷幕止水相结合的地下水控制方案。又因地下水位较高、含水层厚、渗透系数较大以及相对隔水层埋深较大等原因,落地式止水帷幕具有施工成本高、难度大的问题。因此,常采用悬挂式止水帷幕,结合坑内降水井的降水方案是该类基坑工程中地下水控制的主要措施。目前,已有学者研究了悬挂式止水帷幕的基坑渗流问题,但针对影响基坑渗流特性及因素的研究较少。因此,结合富水软土地区二元结构的地层渗流特性,建立典型的二元结构渗流计算模型,对多种组合降水进行数值模拟,并重点分析地下连续墙埋深深度、降水井底部高程和强透水层渗透系数对基坑渗流特性的影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