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中,硬件是软件赖以工作的物质基础,软件的正常工作是硬件发挥作用的唯一途径,软件和硬件协同发展。智能硬件,是一个科技概念,是随着互联网和技术的发展而来的新产品,是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进而让其拥有智能化的功能。
根据国家标准GB/T38319-2019,智能硬件定义为具备感知、联网、人机交互和后台支撑服务等功能的设备总称。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将智能硬件是具备信息采集、处理和连接能力,并可实现智能感知、交互、大数据服务等功能的新兴互联网终端产品,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总的来说就是,智能硬件就是要有感知能力、联网能力、交互能力、和学习能力。
智能硬件的产品特征
【1】感知能力
传感器赋予智能硬件的感知能力,相当于人的皮肤和五官,联系着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把物理世界各个维度的物理数据转化成电子数据。
如TWS耳机上的传感器有:做入耳检测、判断用户是否佩戴/摘下耳机的光学传感器;用于播放声音的扬声器、拾取声音的麦克风都是传感器。智能手表上有生物电阻抗传感器,通过生物肌体自身阻抗来实现血液流动监测,并转化为心率;光学血氧传感器来测量血液的氧气饱和度;皮肤温度传感器来监测体温的变化;户外手表中还有陀螺仪、气压计、高度计等传感器。
【2】联网能力
无线网络是数据信息的传输渠道,相当于人体的神经,无线模组是实现网联能力的基础硬件。
网络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也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照普通消费者的认识可以分为:移动空中网(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蜂窝网络,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有线传输(成本低、保密性强、可靠性强、)、传统互联网(投资少、速度快)和近距离无线通讯(组网灵活、成本低、可扩展性好)。
目前,智能硬件的连接方式以电信运营商网络(NB-IOT、Cat.1)、Wi-Fi蓝牙为主:其中短距离传输技术以Wi-Fi和蓝牙为代表;高速率短距离传输技术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等场景;高功耗、高速率的eMTC和Cat.1通信技术适合于室外远程设备的数据传输,多用于可穿戴设备场景。
【3】交互能力
丰富多样的交互能力重塑人机交互体验,智能硬件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产品设计质量来换取的。
传统的硬件产品交互形式比较单一,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和行业执行标准,在消费者使用的时候是很少会出现问题的。传统硬件的交互形式多为物理交互形式,如按键、手柄、遥控器、键盘、鼠标等,也有用通过触摸屏控制的软件与硬件的轻度结合。
到了智能硬件时代,软件系统与硬件产品进行高度融合,功能方面大大增加之后。随着机器学习的不断深入,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也快速发展,也被逐渐应用到了人机交互上,出现了语音控制、手势控制、眼动交互。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不断演化,会出现更轻度、更简单的交互形式、无感交互,比如生物电交互,包括脑电、肌电。甚至智能硬件本身就有了自我意识、自主大脑,那人类就真正实现了无感控制。
目前,整个智能硬件行业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过程中,行业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人机交互标准。智能硬件的品类繁多,在每一个品类下,不同品牌厂家的产品交互方式不同。即使是同一品牌下的同一品类,随着产品不断地迭代升级,交互方式也会有所变化。
【4】自我学习能力
通过物端计算机实现无处不在的感知,通过边缘计算实现无需干预的机器学习,通过云服务实现无所不达的服务。
机器学习,就是让机器本身能够模拟动物或人的自我学习行为,通过对以往数据进行不地的学习、总结,从而实现对未来行为的预测,从而让机器本身更加“聪明”、更加智能化。智能硬件自我学习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互联网阶段,对传统的硬件产品进行性能升级和联网化改造,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对其进行远程控制;第二阶段是在传感技术、MEMS技术不断推动下,给硬件产品安装传感器,使其有了一定的感知功能成为与传统硬件功能不同的新型产品,这些新的功能可以代替传统人工;第三个阶段是自主决策,即“AI+智能硬件”理力与算法的融合,将人工智能引入进来,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实现数据互通,用机器的方式了解用户的需求,这样智能硬件就可以变得更加智能化。
感知能力、联网能力、交互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是定义智能硬件的四个特征。近年来,在技术加速演进、多样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下,智能硬件行业快速发展,产品形态也不断丰富完善,已经广泛渗透于经济生产和居民消费的各个场景。
从图中可以看出,智能硬件种类覆盖多个领域,使用场景也是千差万别。随着芯片、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技术的迭代创新,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按下“快进键”,智能硬件将朝着感知更灵敏、交互更智能的方向不断发展。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用户的需求不断提升,智能硬件也会向着更加智能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尽管智能硬件的使用场景千差万别,基本上可以分为固定场景、可移动场景、全场景。智能硬件的交互方式也是结合产品本身的功能和使用场景设置的。
智能硬件的商业逻辑
根据智能硬件产品功能的不同及智能硬件厂家对硬件产品的定位不同,智能硬件主要有三种产品商业模式:硬件专精型、内容增值型、生态赋能型。
【1】硬件专精型
公司专注于特定的使用场景和单一的产品赛道,销售智能硬件产品,依托工业设计、科创创新不断的打造爆款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种公司在自有赛道内,依托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护城河,产品品类较少,单纯的销售智能硬件产品就能实现盈利。
在音频领域,韶音科技是专注于声学科技创新的智能硬件品牌,是骨传导技术的开拓者,也是专业运动耳机品类的佼佼者。韶音科技在骨传导领域的专利占该领域专利总数的一半以上,其品牌的骨传导耳机占全球总销量的70%以上。小米、华为、苹果都是其合作伙伴;
在清洁家电领域,追觅致力于把航空发动机技术(高速数字马达)应用于智能硬件领域,主要产品有机器人扫地机、智能洗地机、高速吹风机。
在硬件专精型智能硬件产品中,产品的物理功能属性很强,而与核心功能相关的技术就是产品的护城河,如韶音科技的骨传导技术和追觅科技的高速数字马达技术。
此外,由于技术和品牌的原因,硬件专精型的智能硬件产品往往处于中高端价位段,受众群体相对较小。因此,这类企业也会面临着市场规模瓶颈,难以持续扩大规模,需要不断地扩张产品矩阵,或者把高端技术进行降维、做出大众价位段的智能硬件产品,同时和生态型企业合作、依托生态型企业的品牌背书和销售渠道进行合作。
【2】内容增值性
这类智能硬件多集中互联网内容垂直领域的厂家,内容集中在音频领域和在线教育领域,这几年也诞生在大健康领域。互联网内容在自己所在的垂直领域发展到头部、发展遇到瓶颈,依托智能硬件来拓展收入。这类智能硬件的售价定位在中低端,通过扩大销量来增加互联网内容的流量入口,然后再通过销售利润较高的互联网内容给用户来持续盈利。
喜马拉雅,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领先的音频分享平台,音频产品有有声书、精品喜剧、音乐、人文社科、财经等内容,产品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用户数量破6亿。2017年,喜马拉雅开始推出硬件产品智能音箱,定价199,赠送价值198元的喜马拉雅会员,相当于音箱免费送。喜马拉雅做音箱,并不是抢占智能家居入口,而是延长用户在喜马拉雅主站上的在线时长,增加用户粘性,进而提高收入。
Fiture成立于2019年,是定位于家庭科技健身服务商,是典型的[硬件触达市场+内容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其“硬件+内容+务+ AI”的逻辑可描述为:智能硬件(健身魔镜及周边)+内容(AI教练、健身课程)+服务(专属健康顾问)+AI(人工智能矫正训练姿势)。Fiture健康魔镜售价高但毛利低,其利润核心还是来自会员付费。
2021年下半年,在“双减”政策推动下,K12在线教育、线下辅导班做了急刹车,在这种背景下,许多K12在线教育公司把公司发展方向转向了智能硬件,产品包括学习平板、翻译笔、手写板、智能台灯、学习陪伴机器人等教育硬件,通过“硬件+在线课程”打包的形式进行销售。
内容增值型智能硬件厂家的核心不是硬件本身,而是内容对用户的吸引力和必要性,所以企业的内容生产能力是企业在这种模式下能否持续盈利的决定性因素。
【3】生态赋能型
这种智能硬件厂家以互联网大厂为主,通过销售硬件获取新的流量入口,搭建硬件场景的生态平台,创造新的消费场景。
这种类型的智能硬件,最典型的就是带屏智能音箱(以下同)。全球第一款智能音箱是亚马逊Echo,起初只是把智能语音技术硬件化,用于训练语言模型。2017年7月,阿里、小米接连发布他们的第一代智能音箱天猫经理、小爱同学,11月百度也发布首款智能“渡鸦RavenH”音箱,后改品牌名为小度。2019年,国内市场智能音箱品牌超过100个。因为智能音箱的定位是智能家居的核心入口,为了抢夺流量入口,大厂都在补贴大市场。经过发展,天猫精灵、小度、小爱同学三足鼎立,三家都是为了用智能音箱打开家庭的流量入口:小米用智能音箱控制家庭智能硬件;阿里通过智能音箱可以播放视频(优酷)、电商购物(淘宝、天猫、盒马、支付宝)、百度通过智能音箱提供语音搜索、播放视频(爱奇艺)。通过智能音箱带动其他消费需求。
在这种生态逻辑下,智能音箱本质是一款平台型硬件产品,与内容增值型智能硬件不同的是,平台型智能能为更多的内容、软件应用带来消费场景,内容包括信息、音乐、视频、电商、游戏,甚至即时通信、支付、直播等。
其实,一切带有显示屏幕、提供内容播放功能的智能硬件都可以作为生态赋能型智能硬件,除智能音箱外,还有智能电视、平板以及为未来VR/AR类产品、智能机器人等。
所以在一定程度下,智能手机也是一种生态赋能型硬件,由智能手机品牌厂家向软件应用厂家赋能,这在以前可以进行软件预装、并且预装软件不可下载的时期非常明显。只是现在,国家已经对预装软件进行了非常细致的管理条例。
硬件专精型、内容增值型、生态赋能型三种商业模式的智能硬件在社会生活中都已经非常普遍,也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获取数据则是智能硬件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必要步骤。智能硬件获取数据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如传感器可以检测环境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信息数据;智能手表、手环可以记录人的血压、血氧、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数据,同时还可以检测人员的活动轨迹等行为数据,手机中的电话号码、微信好友关系、朋友圈互动都是人的社交数据,数据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掌握足够的数据,智能硬件才能为工作、生活带来更加便捷和智能化的服务。所以,消费者数据的获取方式,和数据应用的合法性,会是未来设置智能硬件边界感的重要参考依据。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3人已点赞
分享
闲聊茶吧
返回版块114.55 万条内容 · 191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