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和评价:
监控优化方案的实施效果,并进行评价,必要时进行调整。优化方案的最终实施最后仍是要落实到管理上来,运行良好的污水厂首先条件就是管理到位,对于优化管理方面的实施效果是需要进行评估后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案的制定不会是第一次就非常完美的实现工艺运行管理的优化,即使在别的污水厂中有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在自己的污水厂中实施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不适配的情况,因此在优化方案落地后,要对优化的目标进行结果评估,检查优化方案实施后工艺效果变化,比如根据全流程检测后,改进了投加碳源的位置,然后根据改进后的位置投加一段时间后,观察系统的脱氮效果。效果评估需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对比,尽可能在外界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进行对比,如果出现进水浓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比如进水COD升高,导致碳氮比上升,进而使碳源投加量减少,那就不能简单的把这个归结在碳源投加点的优化上来。效果的分析要基于优化措施的实施前后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进行,这样才能得出优化措施的真实效果。
基于真实效果的评价可以对优化措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优化措施的结果一般两个维度考核,工艺提升和节能降耗,在这两个方面的评价结果,可以很直接的确定出优化措施实施后的结果,优化措施实施后,在工艺角度,各类水质指标在原有的流程内下降的更低或者应对变化更稳定,污泥浓度控制更低,曝气量需要更少等等;在节能降耗角度,药耗能耗更低是可量化对比的重要内容。通过两个维度对优化措施的评估后,如果在这两方面都有明显效果,可以确定优化措施是有效的,并可以将优化措施进行扩大和保持,以得到更明显的效果;如果仅有工艺效果,或者仅有节能降耗效果,都不是优化措施的完美效果,需要在工艺得到保障下,继续深度进行优化措施的能耗药耗管理,使优化措施得到进一步的深入,最终实现的是工艺保障和节能降耗的双效果实现。这也就是优化措施的监控评定和改进调整,优化措施也是要使用通用的管理措施来进行推进的,污水厂的运行人员需要了解一定的管理知识,才能把技术工作做好,并不是技术和管理完全要分割开进行的,技术优化改进,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完整的闭合管理将其落实到位的。
上面这些内容可以说是污水厂优化措施实施的基本思路和执行途径,但是具备了思路和执行路径,并不因为就能够做好实施,仍需要大量的具体的细节工作内容进行,接下来的文章内容,将从污水厂全流程进行工艺优化措施的实施思路和途径做一些梳理,可能并不能把所有的优化措施都能梳理到位,仅仅希望能通过对污水厂的优化措施进行一些探索和讨论,能激发起各个污水厂的运营管理人员对管理的污水厂的优化措施的考虑和实施,最终共同改进污水厂的运行,实现污水厂的绿色低碳运行的最佳工况,是一个抛砖引玉的系列文章吧。
污水厂全流程的优化管理措施(厂区进水):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可以从工艺流程上进行划分不同的阶段,运行管理中的优化措施可以从污水厂的进水开始,经过多道工序最终达标出水的全过程的管理中进行发现和调整管理,那么污水厂的进水就是污水厂优化管理措施实施的第一个环节。那么针对污水厂进水的优化措施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呢?污水厂的进水是污水厂运行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污水厂的工艺参数都需要结合进水水质来进行调整,但是由于管网建设、污水厂管理范围划分等多方面的原因,污水厂很难对进水有一个完整全面的了解,通过一些优化的工艺措施对进水进行管理,可以提升污水厂整体运行的系统控制能力,把运行控制从末端出水向前转移到前端进水,结果控制转为预先控制,可以实现更高效和更节能的工艺管理。
国家已经在提倡城镇污水处理实现厂网一体化,在各地市污水管理上的实际落地还有一段时间和距离,因此污水厂仍将在厂网分离的状态下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是污水厂进水管理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城镇污水处理其实是城镇居民产生、管网输送、污水厂最终处理的一个完整系统,但是污水厂现阶段还只能在污水厂最终处理这一个环节进行管理,这样就对污水的来源、转运环节无法进行控制,形成被动接受未知水质的运行工况。对于这种工况的管理优化措施应该首先从工艺角度进行分析,那就是如何通过优化管理对进水进行更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对进水的管理,污水厂需要从进水的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 污水厂的进水水质:污水厂进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通过COD和BOD值可以检测得到,营养污染物可以通过总磷、总氮、氨氮的检测得到,还有一些较为常规的污染物指标悬浮物SS、温度、PH等等都可以通过污水厂化验室检测得到,其他重金属等微量污染物需要进行委托送检方式来完成。这些检测数值对污水厂的运行管理起到决定性的支撑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污水厂都能全面系统的了解污水厂内的真实进水水质的。
无法了解真实进水水质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进水是时刻变化的。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和城镇居民饮食起居习惯密切相关,全天有一日三餐的用水高峰期,也有深夜用水低谷期,这种水量的变化也带来水质的变化。很多污水厂忽略了这种变化,通过早晨化验员人员的单一取样进行化验,并以这个化验数据作为全天进水水质来进行后续的工艺管理,这与实际的进水污染物浓度的全天变化明显有很大的差别,也造成了污水厂工艺控制的基础失真;
2、厂区内所取得进水并不纯粹。大多数污水厂的进水取样一般在细格栅后,这样可以减少进水中悬浮杂质对化验结果的影响,但是这个取样点就必须忽视污水厂厂区生产和生活包括雨水对进水得影响,因为大部分污水厂得厂区生产生活排水包括雨水都会排入到厂区集水井内,如果取样时没有避开厂区内各类排水,会造成化验数据与实际进水不符,一部分回到集水井内的活性污泥会严重改变进水水质数据,造成对工艺误判。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38 万条内容 · 144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市政污水厂运行优化管理(二)市政污水厂运行优化管理(二) 确立工艺控制优化项目:针对污水厂内的工艺运行的控制进行优化的项目。通过数据识别,确定污水厂工艺控制中需要进行优化的内容,从污水处理的各个环节和阶段进行控制的优化,控制的优化在于对收集的过程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寻找最佳的工艺匹配数据进行控制,实现工艺的优化。这个需要对污水处理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确定那些环节可以进行优化。对于工艺控制环节中的优化项目可以优先考虑涉及直接产生成本的,比如加药的环节,耗电的环节等,这些环节的优化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运维管理人员更快的获得优化管理得来的结果,与经济挂钩的优化措施,往往是最容易得到认可的项目措施。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污水厂进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通过COD和BOD值可以检测得到,营养污染物可以通过总磷、总氮、氨氮的检测得到,还有一些较为常规的污染物指标悬浮物SS、温度、PH等等都可以通过污水厂化验室检测得到,其他重金属等微量污染物需要进行委托送检方式来完成。这些检测数值对污水厂的运行管理起到决定性的支撑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污水厂都能全面系统的了解污水厂内的真实进水水质的。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