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池作为自来水厂水处理过程中重要的构筑物之一,其作用是通过对原水加入药剂,创造出适宜的水力条件,使得具有絮凝性能的微颗粒相互接触和碰撞,聚集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以便在后续处理中沉淀分离。以下是对絮凝池的分类的介绍:
一. 水力搅拌式絮凝池
隔板絮凝池:隔板絮凝池分为往复式和回转式,适用于水量变化不大的情况。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具有絮凝效果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的优点,但同时存在容积较大、水头损失较大、转折处絮粒易破碎的缺点。
二. 机械搅拌式絮凝池
机械絮凝池:机械搅拌式是通过电机或其他动力带动叶片搅动,使水流产生一定的速度梯度,不消耗水流自身能量。这种形式的絮凝由外部提供所需能量,可更精确地控制水力条件,但相对运行维护成本较高。
三.折板式絮凝池
折板絮凝池的原理:利用交替反相的折板组合,形成水流曲折或缩放流动的水道,通过水流在折板间的变速运动产生涡漩,增强颗粒碰撞和絮凝效果。这类絮凝池适用于垂直或水平水流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具有高絮凝效果、低水头损失、结构简单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去除特定污染物效果有限等局限。
由于折板的存在,水流在通过时会经历周期性的缩放和转向,这种变化产生了紊流并引起边界层的分离,从而生成附壁紊流,有效提高输入能量的利用率。折板的布置和夹角设计旨在保持横向均匀和纵向分散的能量输入,使得颗粒在迁移过程中不断碰撞,粘附成较大的絮体。
四.网格絮凝池
网格絮凝池也称为栅条絮凝池,是现代水处理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絮凝设施。它通过在水流通道中设置一系列竖直的栅条或网格,利用水流通过时产生的缩放、转向和涡漩,增强水中颗粒碰撞的机会,从而提高絮凝效果。以下是对网格絮凝池原理及特点的分析:
工作原理:水流调整和颗粒碰撞网格絮凝池内设置的栅条或网格迫使水流在通过时发生缩放、转向,从而产生紊流和涡漩,增加颗粒之间的碰撞频率。 能量分配和絮凝效率:水流经过网格时,由于栅条的存在,水流的部分动能转化为促进颗粒碰撞和粘结的能量,形成较大的絮体,从而提高了絮凝效率。
主要特点:絮凝时间短由于网格结构优化了能量分配,使得絮凝过程相比其他类型的絮凝池更高效,缩短了达到相同絮凝效果所需的时间。构造简单网格絮凝池结构简单,易于建造和维护,同时因为其内部结构较为简单,维护成本相对较低。水量变化影响:网格絮凝池虽然效率高,但对水量变化的适应性不如其他类型的絮凝池,水量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其絮凝效果。
适用条件处理规模和水量稳定性:网格絮凝池适用于处理规模较大且水量相对稳定的水厂。稳定的水量有利于维持网格絮凝池内的水流状态,确保高效的絮凝效果。水质要求:适用于对出水水质有一定要求的水处理工程。由于其较高的絮凝效率,可以有效降低后续处理环节的负担。
五.接触式絮凝池
接触式絮凝池:水处理过程中重要的前处理单元,主要功能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促进水中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的聚集,形成易于沉降的絮状物,从而提升水质并减轻后续处理工序的负担。以下是对接触式絮凝池原理及特点的详细介绍:
工作原理:物理作用接触式絮凝池通过降低水流速度和增加截面宽度,使较大的悬浮物得以沉降。同时,利用重力作用和池底斜坡设计,促进絮状物的有效输送。
化学作用:通过添加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或聚合硫酸铁等,与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粒子发生化学反应或吸附,使其聚集成絮状物,从而加速沉降过程。
絮凝动力:在絮凝池中,通过水力条件的设计,如水流速度的控制和流道的特定设计,使得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进而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综上所述,接触式絮凝池作为水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有效地提升了水质并保护了后续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然而,它的优化设计和正确运维同样重要,以确保水处理过程的高效和经济运行。总的来说,絮凝池是净水处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构筑物,其设计形式和参数的选择对整个水处理工艺的效率和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选择和设计絮凝池时,必须综合考虑原水水质、水量、处理要求以及经济技术指标,确保絮凝过程充分且高效。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污泥处理
返回版块2.7 万条内容 · 30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二沉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关键作用及其设计计算二沉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关键作用及其设计计算 一、二沉池的功能 二沉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功能如下: 1.泥水分离:二沉池的核心功能之一是进行泥水分离。在生物处理后的混合液中,活性污泥与水分呈混合状态。通过二沉池的沉淀作用,可以有效地使泥与水分离,从而使混合液得到澄清。 2.污泥浓缩:除了泥水分离,二沉池还具有污泥浓缩的功能。在二沉池中,通过沉淀作用,污泥的浓度得以提高,为后续的污泥处理提供了便利。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资料总结 了各种絮凝沉淀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值得一看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