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污泥排放”这个术语并不意味着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完全没有污泥产生,而是指通过特定的技术和操作,使得污泥的产生量减少到极低水平,或者通过资源化处理,使得污泥不再作为废物排放到环境中。
而形成“零污泥排放”的主要原因为:
1.有机负荷非常低:有机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进入生物处理设施的有机物量与微生物量的比值。当有机负荷低时,意味着进入系统的有机物少,微生物不需要大量生长来分解这些有机物。
2.微生物内源呼吸:在低有机负荷的条件下,微生物得不到足够的食物来源,因此它们转而分解自身的细胞物质来获取能量,这个过程称为内源呼吸。在内源呼吸期间,微生物会利用自身的生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从而导致微生物量减少。
3.增长的污泥量大部分自身氧化:由于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状态,它们增长的生物质(污泥)大部分会被自身氧化掉,因此污泥的净增长量非常小。
4.剩余污泥量很少:由于微生物的自身氧化作用,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量显著减少。
5.少量剩余污泥随沉淀池出水带出:即使有少量剩余污泥产生,也可能因为某些操作条件(如沉淀池的设计和运行方式)而随出水排出系统,从而在表象上形成“零污泥排放”。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存在污泥培养操作复杂、手续繁琐、系统运行缓慢,有二次排泥的困扰。
1.污泥培养操作复杂:活性污泥的培养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在启动阶段,需要通过接种污泥或自然培养的方式来建立微生物种群。这要求操作人员对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有深入的了解,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营养物比例等。
2.手续繁琐: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涉及多个步骤,包括污泥的接种、培养、驯化、维持以及剩余污泥的排放等。每个步骤都需要精心管理,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3.系统运行缓慢:活性污泥系统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不同的进水条件,特别是在处理负荷变化大或含有难降解有机物的废水时。此外,系统的启动和达到稳定运行状态也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4.二次排泥的困扰:在活性污泥法中,剩余污泥的排放是一个必要的步骤,以维持系统中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和活性。但是,剩余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是一个复杂且成本高昂的过程,可能涉及污泥浓缩、脱水、稳定化和最终处置。
通过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如采用高效的微生物菌种(使用代替传统的活性污泥培养细菌,菌群丰富繁殖快、活性高、不产泥,环保无毒害、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在污水处理领域被广泛接受)、改进污泥处理技术(如污泥消化、焚烧等),可以显著减少污泥的产生量。将污泥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如肥料、建材、燃料等,从而实现污泥的“零排放”。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并重新循环到污水处理系统中,可以减少污泥的排放。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38 万条内容 · 144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如何降低RO反渗透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成本?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 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 RO系统因为有高压泵,且需投加专用阻垢剂,运行成本较高。 那我们该如何降低RO系统的运行成本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生化处理净化水质的本质就是污泥的繁殖,变成二氧化碳的几率很小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