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可 净化空气、 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减缓热岛效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是如何被修复的,实现 移步异景,步移景异的湿地风光。
周口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都,时代更迭,光阴洗礼,周口在时代的浪潮中迅速发展,但城市化进程同时伴随的生态问题亦日益突出,其中中原省市地区极为常见的火力发电厂污染问题尤为严重,沙河湾湿地公园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设计策略
生物多样性改良
保留原有场地植物群落,调研同一纬度植物结构,筛选非入侵、易存活植物种类,利用适应性植物进行“生态填空”,构建植被通廊,改善自然群落结构,恢复自然生境。
配套设施零加建
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废弃建筑物,将其改建为具有服务功能、科普功能及昭示功能的入口景观构筑物,并对园区内必要的公共配套设施采取标准化模块集采,实现配套建筑“零”加建。
▲ 公园入口
最大化节约水资源
保留原有中央湖体,利用地势高差打造花田、水田式地貌景观,将下游湿地的水通过水循环路线带到上游,经过过滤净化后排向沙颍河,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湿地水体净化
场地内?体主要由地下径流上返形成,通过土壤治理,避免固体污染物对水质的污染。利用场地高差将上游人工湿地设计为台地景观,通过水体流动实现自我净化,穿插的“Z形”游览路线将生态区域模块化,便于湿地管理。
▲ 龙鳞湿地
提高城市活力
扩大公园开放界面,链接破碎的城市绿色通廊,打通水、绿地、城市视线,营造多层次的城市景观,吸引市民更广泛的关注与参与,带动城市区域发展。
游览路线最优化
设计优化了游览路径,在不影响湿地生态自我演替的同时,尽量保证市民的公共空间参与感,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和功能布局,将节点集中设置在环线上,减少人的行为活动对湿地生态的干扰,创造人与生态共存的理想之境。
土方工程建设最小化
轻度、中度污染区域通过选育适种植物进行自然修复,对重度污染区域进行局部换土,通过小的土方工程完成土壤修复,同时将场地内多个分散、互不联通的坑塘连通,形成天然的生态过滤池。
低影响开发
□ 海绵城市措施
海绵城市是园区内“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设计利用基底现状,进行填空设计,将海绵城市理论贯彻到设计细节中,在利用地形、旱溪、生态草沟等常用海绵城市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技术上的更新突破,采用自研技术进一步减少成本,提高“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效率,创建更具生态韧性的湿地景观。
□ 生态驳岸处理
综合考虑地势、湿地水生态、景观等多方面,采用多种驳岸处理方式,既兼顾生态自我循环与人的使用,同时丰富水岸线景观,实现移步异景,步移景异的湿地风光。
▲ 观鸟区
□ 现场遗留废料回收利用
秉承低影响开发理念,取之场地,用之场地。充分再利用现场遗留废料,如透水砖、毛石、粉煤灰等景观材料;保留场地原有树木,进行现场伐移、苗木补种。
周口沙河湾湿地公园面临众多遗留或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顺景设计团队将场地归还于自然,给自然更多空间,让 自然充分发挥生态系统服务,保证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完整性,重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在重塑自然基底的同时, 设计团队深度挖掘在地文化,保留火力发电厂赋予周口的时代印记,建立场地情感链接,让周口沙河湾湿地公园真正成为献给一千多万周口人民的生态之园。
通常对于入海口处的湿地公园,常规做法是建立挡潮闸,阻挡涨潮时的海水回流至公园,防止海水进一步使土壤盐碱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周边城市用地的研究,根据使用人群的需求,在场地内融入功能活动空间。此种做法,考虑了土壤盐碱化的治理,人的活动需求,但是切断了海水与场地的联系,生态系统无法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问题与思考, DDON笛东认为:场地内最大的问题就是切断了海水对场地的冲刷,加之上游水量减少,造成河床内淤泥堆积,这样的环境适合互花米草的生长,而互花米草的生长进一步加剧了红树林的退化,也阻挡了潮汐的回流,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生态的恢复首先要做的就是 引潮入园 ,让自然做功 。潮汐的变化,让滩涂区域重现活力,构建适宜红树林生存的环境,同时亦可抑制互花米草的蔓延,有利于修复海岸生态系统。
对于土壤盐碱化带来的问题,化难题为机遇,可与当地高校合作进行海水农业的研究,例如在露天实验室中测试过的作物和植物,可以被整合到景观设计当中;可以展示全球耐盐植物景观;通过测试后,可以 定期变换新耐受类型的植物 ,形成动态景观。结合潮汐的潮涨潮落,在消落带内,以红树林的恢复为主,在消落带以上,进行 耐盐碱植被系统的搭建 。在海岸线生态修复的基础上,进行产游一体的结合,让整个公园成为寓教于乐的多功能公园。
曾经的滩涂牡蛎养殖,是具有场所记忆的生产景观。牡蛎壳作为一种来源充足、廉价且可再生的资源,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这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灵感。
牡蛎生活在潮汐变化的滩涂间,牡蛎的生长轨迹如同见证了场地的时间脉络,牡蛎的净水对应着场地湿地公园的净化,牡蛎的防水、抗逆性对应着潮汐公园的生态韧性,而牡蛎藏珍,正如掩映在茂密自然中的趣味项目。
总体设计
?总平面图 / 涨潮:恢复潮汐冲刷,尊重现状场地
牡蛎精致的内壁与粗犷的外壳对应着公园的一园双面:一面是精致典雅的城市公园,一面是粗犷原生的自然潮汐区。
?鸟瞰图:引潮入园,恢复生态
▽ 精致典雅的城市公园区
顺应潮汐变化,结合现状驳岸,设计退台式的驳岸,游客可亲水近水。城市公园区入口,以牡蛎壳为原材料,突出场地特色。波浪栈桥,链接东西两岸。硬质驳岸挡墙,用于海洋动植物的科普。
▽ 粗狂的潮汐湿地公园
盐碱花园: 利用现有吹填土地,将盐地花卉、采摘尝鲜、土壤改良、植物迷宫等风格功能迥异的花园环绕着中心的耐盐植物馆布置。花园之间由多条步道相连,道路尽头掩藏着观景平台。游人在赏玩的同时拓展相关知识,公园对这一领域的研发也起将起到推动作用。 恢复红树林的种植,设置蜿蜒的栈道于其中,人们可以感受潮起潮落。 恢复滩涂牡蛎养殖,做到产游结合。 蚝壳山可以容纳周边城市建设多余的土方,亦可成为园区的高点,是观赏飞机起起落落的绝佳视点。
九溪口公园面临众多现存或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DDON笛东设计团队以改善场地环境质量,采用自然做功的手法,通过修复式开发来达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的多重效益。我们的目标是建设 一座可呼吸、有弹性、文化历史交相辉映的厦门潮汐湿地公园 。九溪口公园将承载着厦门人对九溪口的回忆与梦想,每个游客都能在这留下独一无二的珍藏回忆。
临岸远望
江水潺潺 白鹭翩飞
从水面吹来的微风轻拂过发丝
耳畔回荡着孩童的欢声笑语
......
在龙湾生态湿地公园里
有你们对生活的全部期许
有我们对公园的全部承诺
这是现代的岭南水岸生活。
尊重在地文化,崇尚生活与自然,为在地居民恢复曾经的水岸生活,这是东莞龙湾生态湿地公园设计的出发点与核心理念。在具体的设计中,我们顺应自然的水涨水落,采用弹性和柔性的方式以恰当回应。能够恢复生动的水岸线,满足市民们日常亲水的需求。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25.17 万条内容 · 27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林溪 度假居所:义乌 华润置地·孝子祠澐璟丨自由·生长丨 首次定义华润置地的“森” ? 钱海君 ? 张鹏 ? 丘文三映 孝子祠澐璟位于历史悠久的义乌市核心地段。我们的宗旨是以朴素自由的方式营造一个新时代义乌人的居所,让人即便身处繁华都市,也能觅得一处悠然静雅的空间。 设计团队与建筑室内多专业协同,并通过深度讨论与碰撞,将室内外空间互补并融合交织在一起。首开区“森泊”、“水院”、“林溪”三个空间转换,让人逐步远离都市的喧闹。这个过程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社区归家体验,它涉及身体和感官的全新感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资料不错,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