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资料库 \ 建筑可以表达情感吗?

建筑可以表达情感吗?

发布于:2024-06-27 10:01:27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资料库

来源:匠山行记

|

作者:匠山

[复制转发]


"      
建筑承载情感
     

     
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是指通过对特定性格、情绪的转译,形成具有“性格”的元素。 艺术家置入不同的场景或者叙述不同的故事, 传达个人观念或者看法。      

     
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情感表达也可以成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那么, 建筑又如何表达情感呢?      

     
01. 记录消失日常      
02. 传递极致乡愁      
03. 精神疗愈之所      
04. 重续场地文脉      


01

记录消失日常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日常”日渐消失。


是什么样的日常呢?是全家老少一同去乡镇集市采买,也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簇拥着一方戏台……许 多诞生于乡土间的仪式已经随风飘散, 但是人心对于仪式感受的需求,一点都没有改变。


在公共活动普遍稀缺的农村, 赶集这种定期的自发性集市 绝不仅仅是一场有关买卖的活动。  

地方工作室   在湖南武冈的乡间设计了几个集市, 湾头桥乡镇集场 就是其中之一。

建筑师意图让赶集的农民 在新的集场中找到旧集熟悉的场所感 ,巧妙完了成从街道集市向街边集市的空间转换,让农村赶集这种仅存不多的乡村日常性公共活动得以延续。

场地北面新建的精准异地扶贫安置住宅区和西面紧密排布自由丛生的民宅并置,体现了当下乡镇规划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重作用下的典型空间肌理, 场地夹在乡镇建筑常见的秩序和混乱两级矛盾之中。

集场中的行为除了买卖还有许多可能性   ,如重大节日的庙会活动,男女青年的相亲,晾晒谷物,舞台演出,公共集会,儿童游戏,科普宣传等。

设计师为村民们提供了能容纳各种活动的 弹性空间 ,在具有普适性的棚架空间之下, 设置了针对特定活动的定制化空间 。在赶集日可以摆摊,在非集日则可以成为镇上居民农闲时的日常活动场所。

赶集如此, 位于北京青云胡同里的“戏剧天地” 亦是如此。

前门地区   位于北京紫禁城南侧,见证了北京城数百年兴衰历史。位于前门东区的青云胡同23~29号院,正是这部宏大史诗中的一个缩微烙印。 其南院曾是百年前京剧大师梅兰芳居住过的地方。

建筑不只是无机的物质,更是活着的历史。     改造项目中对真实遗存的历史多样性给予肯定与尊重,破损与完好、红砖与灰砖、厂房与合院的冲突,被包容、甚至被强化。

源于已有的历史积淀,该场所被定位为 胡同空间与戏剧文化的融合体 ,为周边社区与城市的复兴注入动力。



02
传递极致乡愁

高铁抵达泰安站,便可看到关于 “故乡” 的连幅广告——“故乡的月”、“故乡的云”翩然栖于 泰山余脉九女峰之上 ,好似叫人“步月登云”。

主持建筑师邹迎晞先生希望为“月亮”赋予意义 ,一轮“永不落幕的月亮”由此而来。它克服了形式主义的掣肘, 用一个可观、可游、可用且具精神价值和运营价值的建筑,来为乡村盘活新的资源。

除了作为亮眼的城市名片之外,它静静地、默默地端坐在九女峰之上, 聆听着每一位游子的思乡之情 。夜里,则飘扬着一声又一声的 “月是故乡明”

“云月是同,溪山各异。” 能勾起怀乡之情的触媒,可以与地点无关 ;关于“月亮”的建筑诗,可以与符号无关。

袈蓝建筑希望摒弃关于传统的具象表达   ,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和简单的材料,创造简单、纯粹的空间,穿透表层的视觉矫饰, 直击观者的灵魂

而位于位于深圳的 “天院”,则将一抹丝绸般轻柔的回忆留给客家村落

设计方HAS Design and Research   保留着客家唯美的传说,把天院视为赠送给客家村落的礼物。项目选址于深圳大万世居主轴线,拥有着200多年的历史与文化。

设计延续客家传统的合院空间   ,并将染织与披挂丝绸的传统文化抽象转化为建筑空间。

在白天,将近五千根管子围塑出 一个轻柔模糊的空间边界 ,并弱化周围冰冷的混凝土建筑,提供参访者一处可与天空对话的冥想之所。

  到了夜晚,暗藏于结构的灯带,画出柔和的曲线,有如夜晚的星空 给予客家村落一处希望之所。



03
精神疗愈之所

 
当建筑浸润在光与色的浓烈情境中   ,谁又能不为之动容呢?   位于南京   汤山的 云夕博物纪温泉酒店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云夕博物纪 博物馆式的空间仪式感,和温泉酒店生活化的日常性相互激发 ,通过汤山大地史和人类史内容导入,营造具有可持续启发性的沉浸式空间场景。

它强化脱离日常的神秘和浪漫体验   ,是酒店,也是美术馆。

以设计美学提升体验,以设计美学助力环保,云夕博物纪通过 沉浸式设计美学空间体验、建筑为核心的整体设计、常态化主题展览等三方面的丰富内容 ,思考和探索了设计酒店的构成属性。

沉浸式设计美学体验除了精心设计的空间和光,而且在重要空间节点上通过汤山大地史和人类史内容的文字, 表达人类和自然的辩证关系。

云夕博物纪就像是300米外的南京直立人遗址博物馆的序厅。人们来到此地, 疗愈心灵,感受自然,更是开启了一段文化之旅。



04
重续场地文脉

让我们立足更大的着眼点,当建筑作为 “城市针灸” 介入当下的实践语境,又会为这片土地带来怎样的触动?

松阳县城西屏街道官塘路 ,几棵高大的枫树下杂草丛生。几步之遥,一方低矮简陋的条状墓碑插入土里,这便是 县里仅存的关于张玉娘的遗址—— 鹦鹉冢


由DnA事务所设计的   松阳诗文馆   选址于此,结合鹦鹉冢的遗址保护, 以期重续当地的历史文脉和诗文传承。 建设场地作为追思园,保留原有的遗址和树木。

从北侧主入口开始,墙体延伸进追思园,沿着树木的位置连线, 勾勒一条内旋的回路,将参观者逐渐带入到场地中心树荫下的遗址空间。

延长的路径,以及路径的宽窄变化,调节参观者的行走和行为方式, 酝酿从周边喧闹的城市环境到追思空间的转换。

竖向石板刻有诗词,如同展开的书页,直观地把张玉娘诗文呈现出来。白色砂石地面和基座连成一体,提供独立于城市的界面,衬托纪念性的场景。


作为城市边角零碎地块的追思园,通过景观设计和视觉转换,围绕场地树木和文化遗址, 建筑师重新建构了一个戏剧化的空间秩序, 提供舞台场景般的空间经验。

通过 微尺度的文化建筑植入 ,该项目延续城市中被忽略的文脉,激活城市边角空间,还原松阳千年古城的文化纵深,也给周边社区提供了积极的文化活动空间。

它掩映在树荫下, 是这个千年古城跨越时空的追忆与回响。



  结语

安藤忠雄曾说, “建筑的关键是,能否让进入其中的人,长时间铭记于心。我想创造的建筑,不仅是美,还要能震动人心,与灵魂对话。”

建筑作为一种载体,也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设计师精神层面的具现,传达出远高于实体空间本身的情感。   身处其中,无需言语,我们便能触碰建筑的灵魂,找寻设计的真正意义。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6 万条内容 · 18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怪,梦,伤:令人恐惧的“核类美学”

      “这是你童年时期呆过的幼儿园。楼梯上去就是你睡午觉的地方。你要上去吗?你确定十多年过去,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还是你记忆里的那样吗?”   ▲图源:网络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