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污泥处理 \ 注意有哪些变化!新版《排污许可管理办法》7月1日起施行!

注意有哪些变化!新版《排污许可管理办法》7月1日起施行!

发布于:2024-06-24 09:12:24 来自:环保工程/污泥处理 [复制转发]

注意,新发布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 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8号)同时废止。

一、总体框架

两版办法 总体框架基本一致,均包括总则、排污许可证和排污登记表内容、申请与审批、排污管理、 监督检查、附则等章节。

2024年版本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相较于2018年的试行版本, 主要有以下细化和更新:

管理部门的调整: 随着政府部门的调整,2024年版本中负责排污许可管理的部门由环境保护部变更为生态环境部。

排污许可证内容的细化: 2024年版本对排污许可证的正本和副本应包含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定,包括基本信息、控制污染物排放的要求等。

申请与审批流程的优化: 2024年版本对排污许可证的申请材料、审批程序、技术评估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明确,提高了审批效率和透明度。

自行监测要求的加强 :2024年版本强化了排污单位的自行监测责任,要求排污单位根据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编制监测方案,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环境管理台账的规范: 2024年版本规定了环境管理台账的具体内容和保存期限,以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环境管理。

监督检查的强化: 2024年版本明确了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要求将排污许可证和排污登记信息纳入执法监管数据库,并定期开展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落实情况的检查。

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 2024年版本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举报违反排污许可管理的行为。

法律责任的明确: 2024年版本对违反排污许可管理办法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明确,包括对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不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排放污染物等行为的处理措施。

附则的补充: 2024年版本在附则中补充了排污许可证的格式、样本和申请表格的制定,以及涉及国家秘密的排污单位的特别规定。

这些细化和更新体现了对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旨在提高环境管理效率,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二、主要区别

2024版办法在2018版办法的基础上, 主要有以下修改和完善:

(1)增加了对排污登记单位的管理

2024版办法将排污登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体系,要求排污登记单位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进行排污登记,并对排污登记单位的登记内容、变更、注销等进行了规定。

(2)完善了排污许可证的内容

2024版办法明确了排污许可证正本和副本记载的内容,增加了对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重污染天气等特殊时段禁止或者限制污染物排放要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要求等的记载。

(3)强化了排污许可证的执行

2024版办法要求排污单位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和有关标准规范,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并对排污单位的自行监测数据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同时,要求排污单位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格式、内容和频次要求,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填报、提交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

(4)加强了对排污许可的监督管理

2024版办法明确了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职责,并规定了对违反排污许可管理行为的处罚措施。

三、其他修改

此外,2024版办法还 对以下内容进行了修改:

(1)明确了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限;

(2)增加了对排污许可证变更、延续、注销的规定;

(3)完善了排污许可证的监督检查和信息公开制度。

四、总结

2024版排污许可管理办法在2018版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强化了排污许可的执行和监督管理,有利于提升排污许可管理的效能,推动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以下表格对2018版和2024版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进行了逐条对比:


 
以下为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  
第  32  号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已于2023年12月25日由生态环境部2023年第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部   长  黄润秋  
2024年4月1日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排污许可证和排污登记表内容  
第三章  申请与审批  
第四章  排污管理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排污许可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水、固体废物、土壤、噪声等专项污染防治法律,以及《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审批、执行以及与排污许可相关的监督管理等行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下简称排污单位),应当依法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并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依法需要填报排污登记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下简称排污登记单位),应当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进行排污登记。  
第四条   根据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简化管理和排污登记管理。  
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简化管理的排污单位具体范围,依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执行。实行排污登记管理的排污登记单位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五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排污许可的统一监督管理。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排污许可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排污单位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噪声等污染物排放行为实行综合许可管理。  
第七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排污单位及其生产设施、污染防治设施和排放口实行统一编码管理。  
第八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  
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受理、审查、审批决定、变更、延续、注销、撤销、信息公开等应当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办理。排污单位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也可以通过信函等方式提交书面申请。  
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中记录的排污许可证相关电子信息与排污许可证正本、副本记载的信息依法具有同等效力。  
第九条   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中报告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可以作为开展年度生态环境统计、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等工作的依据。  
排污许可证应当作为排污权的确认凭证和排污权交易的管理载体。  

第二章  排污许可证和排污登记表内容

第十条   排污许可证由正本和副本构成。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依据地方性法规,增加需要在排污许可证中记载的内容。  
第十一条   排污许可证正本应当记载《条例》第十三条第一、二项规定的基本信息,排污许可证副本应当记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所有信息。  
法律法规规定的排污单位应当遵守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噪声等控制污染物排放的要求,重污染天气等特殊时段禁止或者限制污染物排放的要求,以及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土壤污染隐患排查、自行监测等要求,应当在排污许可证副本中记载。  
第十二条   排污单位承诺执行更加严格的排放限值的,应当在排污许可证副本中记载。  
第十三条   排污登记表应当记载下列信息:  
(一)排污登记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行业类别、法定代表人或者实际负责人等基本信息;  
(二)污染物排放去向、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及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等。  
第三章  申请与审批  
第十四条   排污单位应当在实际排污行为发生之前,向其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审批部门)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  
海洋工程排污单位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排污单位有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场所排放污染物的,应当分别向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的审批部门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  
第十六条   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在提交排污许可证首次申请或者重新申请材料前,应当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基本信息和拟申请许可事项,并提交说明材料。公开时间不得少于五个工作日。  
第十七条   排污单位在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表时,应当承诺排污许可证申请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合法性,承诺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落实排污许可证规定的环境管理要求,并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字或者盖章。  
第十八条   排污单位应当依照《条例》第七条、第八条规定提交相应材料,并可以对申请材料进行补充说明,一并提交审批部门。  
排污单位申请许可排放量的,应当一并提交排放量限值计算过程。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取的,还应当提交排污权交易指标的证明材料。  
污染物排放口已经建成的排污单位,应当提交有关排放口规范化的情况说明。  
第十九条   排污单位在申请排污许可证时,应当按照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编制自行监测方案。  
自行监测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监测点位及示意图、监测指标、监测频次;  
(二)使用的监测分析方法;  
(三)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四)监测数据记录、整理、存档要求;  
(五)监测数据信息公开要求。  
第二十条   审批部门收到排污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后,依照《条例》第九条、第十条要求作出处理。  
审批部门可以组织技术机构对排污许可证申请材料进行技术评估,并承担相应费用。技术机构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提出技术评估意见,并对技术评估意见负责,不得向排污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技术机构开展技术评估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保守排污单位商业秘密。  
第二十一条   排污单位采用相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的,或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排污单位采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文件要求的污染防治技术的,审批部门可以认为排污单位采用的污染防治设施或者措施能够达到许可排放浓度要求。  
不符合前款规定情形的,排污单位可以通过提供监测数据证明其采用的污染防治设施可以达到许可排放浓度要求。监测数据应当通过使用符合国家有关环境监测、计量认证规定和技术规范的监测设备取得;对于国内首次采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应当提供工程试验数据予以证明。  
第二十二条   对具备下列条件的排污单位,颁发排污许可证:  
(一)依法取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文件,或者已经办理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手续;  
(二)污染物排放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重点污染物排放符合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文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其中,排污单位生产经营场所位于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还应当符合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关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特别要求;  
(三)采用污染防治设施可以达到许可排放浓度要求或者符合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四)自行监测方案的监测点位、指标、频次等符合国家自行监测规范。  
第二十三条   审批部门应当在法定审批期限内作出审批决定,对符合条件的颁发排污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出具不予许可决定书,书面告知排污单位不予许可的理由,以及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依法需要听证、检验、检测、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期限内,审批部门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排污单位。  
第二十四条   排污单位依照《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提出延续排污许可证时,应当按照规定提交延续申请表。审批部门作出延续排污许可证决定的,延续后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自原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次日起计算。  
排污单位未依照《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提前六十日提交延续申请表,审批部门依法在原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之后作出延续排污许可证决定的,延续后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自作出延续决定之日起计算;审批部门依法在原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之前作出延续排污许可证决定的,延续后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自原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次日起计算。  
第二十五条   对符合《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应当重新申请排污许可证情形的,排污单位应当在实际排污行为变化之前重新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单位应当提交排污许可证申请表、由排污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字或者盖章的承诺书以及与重新申请排污许可证有关的其他材料,并说明重新申请原因。  
重新申请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自审批部门作出重新申请审批决定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六条   排污单位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等排污许可证正本中记载的基本信息发生变更的,排污单位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审批部门提交变更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以及与变更排污许可证有关的其他材料。  
审批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变更决定,按规定换发排污许可证正本,相关变更内容载入排污许可证副本中的变更、延续记录。  
排污许可证记载信息的变更,不影响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  
第二十七条   排污单位适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发生变化,需要对排污许可证进行变更的,审批部门应当在标准生效之前和总量控制指标变化后依法对排污许可证相应事项进行变更。  
第二十八条   除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情形外,排污许可证记载内容发生变化的,排污单位可以主动向审批部门提出调整排污许可证内容的申请,审批部门应当及时对排污许可证记载内容进行调整。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部门应当依法办理排污许可证的注销手续,并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公告:  
(一)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排污单位依法终止的;  
(三)排污许可证依法被撤销、吊销的;  
(四)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撤销排污许可证,并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公告:  
(一)超越法定职权审批排污许可证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审批排污许可证的;  
(三)审批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审批排污许可证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排污单位审批排污许可证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排污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排污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应当依法予以撤销。  
第三十一条   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对具有审批权限的下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排污许可证审批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发现属于《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违法情形的,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改正。  
第三十二条   排污许可证发生遗失、损毁的,排污单位可以向审批部门申请补领。已经办理排污许可证电子证照的排污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自行打印排污许可证。  
第四章  排污管理  
第三十三条   排污单位应当依照《条例》规定,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排污登记单位应当依照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管理规定运行和维护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规范化排放口,落实排污主体责任,控制污染物排放。  
第三十四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和有关标准规范,依法开展自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原始监测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五年。  
排污单位对自行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得篡改、伪造。  
第三十五条   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安装、使用、维护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  
排污单位发现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传输数据异常的,应当及时报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并进行检查、修复。  
第三十六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格式、内容和频次要求记录环境管理台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主要生产设施运行情况;发生异常情况的,应当记录原因和采取的措施。  
(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及管理信息;发生异常情况的,应当记录原因和采取的措施。  
(三)污染物实际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发生超标排放情况的,应当记录超标原因和采取的措施。  
(四)其他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应当记录的信息。  

环境管理台账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五年。

第三十七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执行报告内容、频次和时间要求,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填报、提交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  
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包括年度执行报告、季度执行报告和月执行报告。  
季度执行报告和月执行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根据自行监测结果说明污染物实际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及达标判定分析;  
(二)排污单位超标排放或者污染防治设施异常情况的说明。  

年度执行报告可以替代当季度或者当月的执行报告,并增加以下内容:

(一)排污单位基本生产信息;  
(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  
(三)自行监测执行情况;  
(四)环境管理台账记录执行情况;  
(五)信息公开情况;  
(六)排污单位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  
(七)其他排污许可证规定的内容执行情况。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报告中污染源监测数据等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主要内容,应当由排污单位记载在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完成当年的排污许可证年度执行报告中。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应当作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依据。  
排污单位发生污染事故排放时,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及时报告。  
第三十八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如实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  
污染物排放信息应当包括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浓度和排放量,以及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运行情况、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自行监测数据等;水污染物排入市政排水管网的,还应当包括污水接入市政排水管网位置、排放方式等信息。  
第三十九条   排污登记单位应当在实际排污行为发生之前,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填报排污登记表,提交后即时生成登记编号和回执,由排污登记单位自行留存。排污登记单位应当对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排污登记表自获得登记编号之日起生效,有效期限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排污登记信息发生变动的,排污登记单位应当自发生变动之日起二十日内进行变更登记。    
排污登记单位因关闭等原因不再排污的,应当及时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注销排污登记表。  
排污登记单位因生产和排污情况发生变化等原因,依法需要申领排污许可证的,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及时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并注销排污登记表。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将排污许可证和排污登记信息纳入执法监管数据库,将排污许可执法检查纳入生态环境执法年度计划,加强对排污许可证记载事项的清单式执法检查。  
对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不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排放污染物、未按规定填报排污登记表等违反排污许可管理的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十一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落实情况的检查,重点检查排污单位提交执行报告的及时性、报告内容的完整性、排污行为的合规性、污染物排放量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各项管理要求的落实情况等内容。  
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检查依托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开展。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要求排污单位补充提供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自行监测数据等相关材料,必要时可以组织开展现场核查。  
第四十二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排污许可证质量管理,建立质量审核机制,定期开展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  
第四十三条   排污单位应当树立持证排污、按证排污意识,及时公开排污信息,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鼓励社会公众依法参与监督排污单位和排污登记单位排污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均有权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处理,按照有关规定向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排污许可证正本、副本、承诺书样本和申请、延续、变更排污许可证申请表格式,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五条   排污单位涉及国家秘密的,其排污许可、排污登记及相关的监督管理等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8号)同时废止。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资料不错,对于排污许可证的管理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学习啦,谢谢楼主分享

    2024-06-25 06:31: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污泥处理

返回版块

2.71 万条内容 · 30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白龙港污泥干化焚烧厂除臭工程设计经验

白龙港污泥干化焚烧厂除臭工程设计经验 引言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必然产生的副产物,聚集了大量的污染物,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资源。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完善,我国污水污泥产生量已突破6 000万m3/a(以含水率80%计)。根据调研,目前国内超过半数的污泥处理处置仍以卫生填埋为主,该方式不但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污泥干化焚烧具有快捷、集中、占地小、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土地资源宝贵、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城市。上海、南京、成都、香港等地均已建设污泥焚烧处置中心;广州、深圳等地也在规划之中,预计国内以干化焚烧处置污泥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