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资料库 \ 水脉亦文脉 运载千年文化宝藏

水脉亦文脉 运载千年文化宝藏

发布于:2024-06-20 10:53:20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资料库 [复制转发]

悠悠大运河,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互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川流不息的船只诉说着千年水道的商业文明,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见证着跨越时空的文脉传承,因“河”而生、因“运”而兴的沿岸城市守护着枕水人家的市井烟火......


   

编辑  |  张宁


 

时至今日,大运河的故事仍在继续着

       


申遗成功十年           
鲜为人知的运河故事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卡塔尔公主玛雅萨的一锤定音,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申遗之路历时十年。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心中记着一份大运河申遗大事记:2003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同时开工,身为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单霁翔时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意识到这项横跨南北的大工程将关系到很多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由此写了一份《关于在南水北调工程中重视文物保护的建议案》的政协提案。经过深入细致的沿线考察,第二年,单霁翔的政协提案直指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三年后的2007年,单霁翔提交了《关于推进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提案》,将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和京杭大运河一起纳入申报范畴。基于这一申报框架,运河沿线的35座城市齐心协力编制出相应的保护规划,于2010年汇总给了大运河申遗文本总负责人、国家文物局专家库成员张谨。


组稿申遗文本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也让张谨有幸一步步看到了运河的全貌,她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一起在运河沿线漂泊考察了五年之久。回想起筹备申遗的那段时光,张谨记得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得到了许多国际友人的帮助,一位法国老先生在扬州看到巨大的船队从运河上穿行而过时,曾眼泛泪花激动地说:“我没有看见过活的运河,这是活态遗产,是文明的摇篮!”



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回国内后,身在天津的张谨看到,一个小男孩抱着界桩拍照,他妈妈在一旁兴奋地感慨原来家门口还有世界遗产。“大运河确实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世界遗产,就是房前屋后。”张谨说。


平凡的大运河           
惠泽千年枕水人家          


在多数百姓的眼中,运河或许没有太多“高大上”的含义,但却蕴含着平凡的生活哲学。就像诗人西川所说,平凡是因为运河一直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需要被“特别地”看见。


张谨记得,当初大运河申遗时,前来考察的韩国专家曾提出疑问,大运河沿线虽然繁华,但它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呢?这一疑问在苏州得到了解答:“大家临河而居,很多买卖都在船上进行,苏州它自古以来的生活方式一直没变过,这里将运河沿线人们的生活方式说明白了。”值得一提的是,大运河申遗期间,苏州是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参与申遗的城市。



水网密布、白墙黛瓦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江南运河苏州段遗产点被列入大运河文化遗产。漫步街区,西川寻得作家范小青,范小青从小生活在这一带,“夏天开着窗睡觉,能听到运河上轮船的汽笛声”,是流淌在她记忆中最寻常的运河边生活图景。这样的寻访激起了西川对于乡愁的理解:“走在这些街巷当中,边上就是运河,我感到似乎运河边的人,对这片水饱含了更多的依恋。河上的号子,岸边孩童的欢声笑语,这些东西都是故乡的元素,这片水很平凡,浮现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倒影。与此同时,我感到这片水也不平凡,它串联起千百年来人们对家乡的情感寄托。”



在这幅从古到今的运河生活图景中,在沿岸百姓的衣食住行中,流淌着大运河生生不息的文化缩影。诚如单霁翔所言:“我们的运河充满了故事,像中华大地上一个彩色的飘带一样,跨越的地域最长,历史最悠久,积淀大量的人文景观和历史的遗存。要让这条流淌了2500年的运河,能够在我们这一代人中继续活着、发挥作用,传承给子孙后代一条永远活态的大运河。”

  • tumux_78035
    tumux_78035 沙发
    我觉得这篇文章说得很有道理,水脉和文脉确实是相互关联的。水是生命之源,而文脉则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就像文章中所说,很多城市都是依水而建,因为水不仅提供了生活所需的水资源,还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而这些城市往往也因为其独特的水系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比如苏州的护城河、扬州的古运河等等,这些水系不仅是城市的命脉,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脉和文脉的关系还体现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需要考虑到水的因素,比如如何利用水资源、如何防止水患等等。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文脉的因素,如何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这就需要在城市规划中进行合理的布局,比如保留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一些文化设施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护好城市的文脉,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有启发性,对于我们从事工程行业的人来说也很有意义。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到文化和环境方面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城市环境。
    2024-06-20 11:44:20

    回复 举报
    赞同0

水利工程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6 万条内容 · 21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一条文化河,传承津沽文脉

  子牙河、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水清岸绿,风光旖旎。记者 孙立伟 摄 一条河,穿越古今,纵贯南北,奔流不息。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