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水土老街手爬岩咖啡馆

水土老街手爬岩咖啡馆

发布于:2024-06-19 14:35:19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来源:CA当代建筑

[复制转发]
 
   常文雨  

咖啡馆坐落于手爬岩的一处崖壁台地之上,于台地之上眺望,花草树木野蛮生长,青瓦屋顶鳞次栉比。这里拥有典型的山地老街格局,保留了老重庆最纯粹的模样,承载着山城数代人记忆的老街正在城市边缘以“活化石”的姿态见证着山城的变迁。


 



在老街面前,我们不希望它如同一个外来者,以强势植入的姿态去彰显自我。而仿佛这个小房子的家就是这儿,它从江边崖壁上的台地上,与旁边那些彩钢、木构、青砖、红砖的街坊邻居一样,以最质朴的方式破土而出。

设计,向下扎根,隐入场地,融于市井;

愿景,向上生长,带动老街,活化更新。

——田琦



 
▲夜色下的手爬岩    ? 常文雨  

 
老街 · 渡口  
在重庆北碚,有首流传了半个多世纪的儿歌——“北碚的豆花土沱酒,好耍不过澄江口”,这其中的“土沱”,就 指的 是水土镇,清康熙年间设立水土铺,后称水土沱。水土镇曾是工商重镇,有诗“白天千人躬首,夜晚万盏明灯”来形容水土镇的繁华。但比起若干年前,水土老场镇范围已被周边逐年发展起来的新区步步紧逼,仅剩下靠近嘉陵江边的这块最后的领地,还在苦苦坚守。  

 
▲水土老街全貌    ?刘国畅  

 
随着几十年来的自建、改建,老街已不再是那种青瓦坡屋顶层叠于山地中、有着统一风貌的传统街镇,但相比众多开发过度或是经过一番“风貌”打造的古镇老街而言,这里有三线建设时期留下来的大院、清代的寨门、山顶的江机厂旧址、写满标语的理发店、江边的国民党中央警卫署旧址、还有残破却又依旧屹立的江北县人民大礼堂和人民政府办公楼……古朴而又真实,码头、幽巷、石阶、青苔,种种质朴扑面而来,仿佛这里从未被人打扰过一般。  

 
 
▲咖啡馆与水土老街    ?田琦  

 

初到水土老街,是在2014年10月,目的是探访重庆主城最后的一个在航的车渡——三土车渡,一条连接着北碚施家梁三胜村与水土老街之间的、始建于1961年的载车过嘉陵江的航道。


▲老街肌理    ?刘国畅  

 
随着主城越来越多跨江大桥的新建,重庆城的两江四岸边,运输人与交通工具过江的、承载着无数老重庆人儿时记忆的摆渡船也就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水土江边的三土车渡,作为战备码头得以保留,并从2012年起,开始了公益性的免费摆渡。  

 
▲轮渡与渡口    ?刘国畅  

 
2019年底,由我们团队设计的“陵江驿渡·三胜车渡服务站”在三土车渡施家梁一侧的江岸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在这个面积仅450㎡的三层钢结构建筑里,为市民及游客提供了文化展示和休闲的场所,同时解决部分船员的食宿问题,以此来体验车渡,愿景则是能将原汁原味的老重庆文化延续,从而带动两岸的复兴和发展。  
▲三胜车渡服务站    ?刘国畅  

 
市民对于车渡的体验兴致盎然,但渡江航行的过程仅短短几分钟,并不能完全满足作为体验及旅游消费目的地的需求。水土老街一侧,除了那些烟火气十足的街巷和老店能吸引摄影爱好者前来,对于“ 90后 ”、“ 00后 ”的年轻人或普通市民而言,自然还缺乏一些可看、可拍、可玩、可停留消费的公共服务空间。无论城与乡,活化与更新,传承与发展,应是一个动态生长的过程而非某种静态终极目标。在这里,思考、研究与实践还在继续。  

 
▲体验车渡的人络绎不绝    ?田琦  

 

选址 · 手爬岩

手爬岩,用重庆话应该念“手Ba岩”,是位于水土老街临江崖壁上的一片场地。顾名思义,这里地势陡峭,交通极为不便,不仅不通公路,甚至山路的坡度连推车也无法抵达,只能徒步前往。事实上,后期这个小咖啡馆的修建,所有的建材,无论钢结构还是石块、玻璃,都得依靠肩挑背扛,甚至拉来骡子参与搬运。


▲种种限制下的施工环境    ?田琦  

 
从江边公路拾级而上,有一座小到几乎路过而不见的小庙,庙右侧的石碑上刻着1981年嘉陵江洪水时的水位线,再向上,离建设场地不到50米之处,有个天然洞穴,上方的岩石上阴刻有三个字 ——“棲流所” ,即便经过上百年风吹雨打,字体还依旧可辨,棲是栖字的繁体,而栖流所则专指清代收留难民、流民的专门机构。  

 
▲岩石上刻着栖流所三个字    ?田琦  

 

水土老街的活化与更新,当地街道负责人先后选择了三处场地与设计方探讨改造前景与策略,除了手爬岩这处废弃垮塌的宅基地外,还有不远处的何家大院,以及位于老街东侧的老电影院。

一个成功的改造项目,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改造更新,而应该是将前期的产业策划和合理的功能定位在改造前便梳理清晰并落定到位,使改造后的空间物尽其用,避免空置浪费。就如总面积超过1000㎡的何家大院,虽然大家一致认为其改造后可以作为传承文化的展示之地或是民宿休闲的公共院落,但在没有具体承载内容、没有落实运营团队,没有具体空间需求的前提下,不能为了改造而改造,贸然动作。


 
▲咖啡馆左侧的步道通向山上的居民楼    ?田琦  

 
团队研判再三,决定选择三个备选处中最小的一块不到200㎡的场地进行试点,其改造目标为可供招商租赁亦可作为公共空间使用的茶室咖啡馆。  
 

 
 
▲通往咖啡馆的街巷尺度    ?田琦  

 

设计 · 向下扎根

咖啡馆坐落于手爬岩的一处崖壁台地之上,周边被各个年代的矮旧房子包围,西面临江,视野开阔,与车渡服务站隔江相望。台地前有一条山地步道顺着山势蜿蜒而上,尺度逼仄,仅能步行,串联起老街的市井深巷。

 
▲由咖啡馆望向江面 ?常文雨  

 
于台地之上眺望,花草树木野蛮生长,青瓦屋顶鳞次栉比。这里拥有典型的山地老街格局,保留了老重庆最纯粹的模样,承载着山城数代人记忆的老街正在城市边缘以“活化石”的姿态见证着山城的变迁。  
 
▲台地前的临江步道 ?田琦  

 
在设计之初,“显”或“隐”便是摆在面前的两种不同方向的思路。最终,不求以与众不同的色彩或形态去跳出环境、一味地强调自身所谓“设计感”的彰显自我,成了团队构思时的共识。设计,向下扎根,隐入场地,融于市井。在这里,老街作为历史文脉的载体,我们应当同面对时间和历史一般,对之抱以尊重和敬畏。咖啡馆的一切应是质朴的,让建筑犹如在这块场地中自然生长而出,让它以一种极其谦逊的态度介入,力求最大限度地贴合场地。  
▲台地前的临江步道 ?常文雨  

 
局促的场地以及周围紧邻的多层老旧建筑共同赋予了咖啡馆低矮的体量,于是咖啡馆的功能便被限定在面积仅为120㎡的单层体量之中。利用有限的体量做出尽可能多的感受,成为本次设计的难点。建筑的功能被合理地划分为了一大、一小两处空间,再辅以服务空间进行功能补充。大空间用于容纳可以自由布局的咖啡厅,包含操作台、辅助空间、客座区等,而小空间则置入了一个20㎡的小型会议室。在室外与室内的关系处理上,更是尽力去寻求视线上的自由——低矮的建筑体量限制了人们的视线,使得落地窗外的景致一下子就跳脱了出来。屋檐向外努力延伸,在落地窗外形成了宽约2m的檐下空间,将窗内的视野推向远处。落地窗与檐下空间相互叠合,双层次扩大了临江视野。  
▲向外延伸的屋檐 ?常文雨  

 
在形态处理上,建筑和室内氛围呈现出了绝对的一致性——简约而不简单。建筑轮廓通过一大一小、一虚一实的两个单坡屋顶体块交错勾勒而成。坡屋顶的倾斜方向对场地面前唯一的山地步道形成避让,在面积极其受限的情况下,咖啡馆仍旧在入口处切角,退让出了一片入口广场,极大地消解了人们走上台阶后的局促体验。  
▲咖啡馆在入口处进行切角    ?常文雨  

 
建筑立面也通过对比实现了与整体的一致性:檐下空间的开敞与室内空间的闭合、落地玻璃窗的通透与穿插于其中的石头房子的敦实……各种虚实对比使得建筑在极小的尺度中完成了多种变化。最终,种种变化都统一于“一横(地平线)一竖(建筑竖向界面)一斜(单坡屋顶)”的精炼造型之中。  
 

 
▲咖啡馆的檐下灰空间    ?常文雨  

 
咖啡馆的建造材料都就地取材,选用天然原石、旧木板以及钢材进行建造。旧木的细腻、天然原石的粗粝和钢材的坚硬,性格迥然不同的几种材质之间相互碰撞,在色调上与老街达到了惊人的一致性,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原始质感,在视觉和触觉上引起人的情感共鸣,使建筑扎根于老街,为老街而建,与老街共存。  
▲与车渡服务站隔江遥望    ?常文雨  
 

 
▲咖啡馆通透的室内空间    ? 常文雨  
 
▲顶部采光的会议空间    ?常文雨  

 
建造是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从选材到施工都由设计团队把关,设计团队认可后方能继续施工。石头墙是用当地的原石一块一块垒砌而成的,要求石材与石材之间的交接处勾水泥砂浆而又不裸露砂浆,这对工人的施工工艺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石墙的质感    ?常文雨  

 
原石及旧木板的选用也很考究,原石的尺寸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且要求大小均匀;旧木板选择的颜色及花纹也要既协调统一又要体现出旧木的温润和质感。  
 
▲石头墙与旧木板    ? 田琦  

 
愿景 · 向上生长  
愿景,向上生长,带动老街,活化更新。咖啡馆是我们团队在水土老街更新中的又一试点,我们期望它可以继续作为触媒体,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面扩体,推动老街持续地、渐进地生长发展。  

 
▲融入百姓生活的咖啡馆    ?常文雨  

 
乘着九月的尾声,我们前往咖啡馆进行建筑拍摄。从水土老街江岸拾级而上,经过望江楼网红米线、穿过光影斑驳的老街深巷、再走过门口开满大片三角梅的何家院子,就到了。彼时咖啡馆已经营业两月有余,前来打卡休闲的游客仍旧络绎不绝,或是通过自媒体、或是朋友推荐前来。不论如何而来,他们都选择了将自己的时光留在了这小小的咖啡馆之中,凝固在老街的市井烟火气之中。  

 
▲络绎不绝的游客    ?常文雨  

 
最令人意外的是,咖啡馆正在慢慢地融进老街居民的生活中。前来消费的人群中本地人占半数,就连员工也多是本地人。嬢孃们喜爱来此处放风,小孩子们喜欢来这里玩耍,咖啡馆于老街就像是村口的大树一般,成为老街的一处日常公共空间。  

 
▲夜色掩映下的咖啡馆    ?常文雨  

 

 

刻板印象让我们认为咖啡馆的受众人群应该是城市中的年轻人们,但其实不然。不论是小孩、还是嬢孃们,都乐于投身悠闲、惬意的生活氛围,去感受这所小房子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对美好事物的欣喜总是不分对象的,而这种平易近人的精神愉悦也正是这所小房子最大 感动。我们希望这种欣喜和感动能够通过这所小房子内化进老街的每一处人家,也能够源源不断地为这片土地汲取更多的活力。

我们相信,在咖啡馆之后,水土老街还会有更多的“咖啡馆”出现。


 

 
 

 
▲隐入老街的咖啡馆    ? 常文雨  

 

 

 
项目图纸和模型  

 
▲建筑模型    ?悦集建筑

▲分解轴测图    ?悦集建筑

▲平面图    ?悦集建筑

▲剖透视    ?悦集建筑


▲立面图    ?悦集建筑

  • 加倍努力
    加倍努力 沙发

    学习了水土老街手爬岩咖啡馆建筑设计理念,多谢了。

    2024-06-20 08:29:20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1 万条内容 · 27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GH3设计艾伯塔公共汽车库

加拿大GH3建筑工作室在艾伯塔省埃德蒙顿设计了一个大型公共汽车维修和储存设施,该设施具有雕塑般的饰面,同时保留了现场现有的烟囱。 凯萨琳安德鲁斯公交车库(KathleenAndrewsTransitGarage,KATG)以埃德蒙顿第一位女性公交车司机的名字命名,占地5万平方米,位于城市东北部的一条主要公路旁。 GH3工作室表示,该设计能够由800名工人维护35个公交站的300辆公交车,其目的是“为经常被忽视的建筑类型制定新标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