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我国主要河湖总输沙量仅为2.04亿吨!河砂资源逐年降低已成趋势?

我国主要河湖总输沙量仅为2.04亿吨!河砂资源逐年降低已成趋势?

发布于:2024-06-13 15:23:13 来自: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复制转发]


 

近日,水利部发布2023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公报编报范围包括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钱塘江、闽江、塔里木河、黑河和疏勒河12条河流及青海湖区。

公报显示,2023年主要河流代表水文站年 总输沙量为2.04亿吨 ,较多年平均 年输沙量14.5亿吨偏小86% ,较近10年平均 年输沙量3.35亿吨 偏小39% ,较2022 年输沙量3.90亿吨减小48%

建设用河砂资源主要取决于河湖上游来砂的积存,根据历年来发布的《中国河流泥沙公报》,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河湖上游生态环境改善,主要河湖总输沙量持续下降, 下游河砂资源逐年降低已成趋势。河砂资源和市场开采量的变化,及其对砂石行业市场的影响,值得各界关注。

2023年主要河流代表水文站与实测水沙特征值

从报告中获悉,2023年长江干流河道及洞庭湖、鄱阳湖湖区 共实施采砂9642万吨 ,长江干流河道及洞庭湖、鄱阳湖湖区 疏浚砂综合利用量为3392万吨 共计采砂1.3亿吨。 洞庭湖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审批 疏浚砂总量为8248万吨 ,2023年 综合利用量为1.3万吨。

黄河上中游重点水库联合排沙, 合计排沙0.782亿吨 ,库区合计冲刷0.452 亿吨。

受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的影响,官厅水库下游永定河干流的雁翅站 年实测输沙量为30.1万吨 ;永定河干流三家店站 年实测输沙量为261万吨 ;沙河阜平站 年实测输沙量为540万吨, 分别为多年均值的2.6倍和12.2倍。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2023年松花江流域拉林河干流蔡家沟站 实测输沙量为701万吨 ;牡丹江站 实测输沙量为545万吨



2023年主要泥沙事件

长江河道采砂及疏浚砂综合利用

2023年长江干流宜宾以下河道共实施采砂 2258万吨 。其中,长江上游干流河道 实施采砂496万吨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 实施采砂1762万吨 。2023年洞庭湖湖区及主要支流实施采砂 1697万吨 阳湖湖区及主要支流实施采砂 5687万吨

2023年长江干流河道疏浚砂综合利用量为 2574万吨。 其中,河道和航道疏砂综合利用量为 1423万吨 ,码头、地、取水口等涉水工程疏浚砂综合利用量为 1151万吨 。2023年洞庭湖湖区及主要支流疏浚砂综合利用量为 119万吨 ,鄱阳湖湖区及主要支流疏浚砂综合利用量为 699万吨

经计算,2023年长江干流河道及洞庭湖、鄱阳湖湖区 共实施采砂9642万吨 ,长江干流河道及洞庭湖、鄱阳湖湖区 疏浚砂综合利用量为3392万吨 共计采砂1.3亿吨。

洞庭湖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审批 疏浚砂总量为8248万吨 ,2023年 综合利用量为1.3万吨。

黄河上中游重点水库联合排沙运用

2023年9月6-22日,黄河水利委员会抓住上游宁蒙两省(自治区)区停灌时机,联合调度刘家峡、青铜峡、海勃湾、万家寨、龙口等水库, 组织实施了2023年黄河上中游重点水库联合排沙运用。

期间,青铜峡水库 排沙0.132亿吨 ,库区冲刷0.120亿吨;海湾水库 排沙0.119亿吨 ,库区冲刷0.086亿吨;万家寨水库 排沙0.237亿吨 ,库区冲刷0.189亿吨;龙口水库 排沙0.294亿吨 ,库区冲刷0.057亿吨。四库 合计排沙0.782亿吨 ,库区合计冲刷0.452亿吨。

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

受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的影响,官厅水库下游永定河干流的雁翅站年实测径流量为6.590亿立方米, 年实测输沙量为30.1万吨 ,为1975年以来最大输沙量;永定河干流三家店站年实测径流量为5.431亿立方米, 年实测输沙量为261万吨 ,为1920年以来第4位输沙量;沙河阜平站年实测径流量为6.353亿立方米, 年实测输沙量为 540万吨, 分别为多年均值的2.6倍和12.2倍。

松花江发生流域性洪水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2023年松花江干流发生1次编号洪水,松花江流域52条河流发生超警戒以上洪水,其中17条发生超保证以上洪水。拉林河、蚂蚊河发生特大洪水,为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其中拉林河干流蔡家沟站2023年实测径流量为55.88亿立方米,   实测输沙量为701万吨   ;牡丹江发生大洪水,牡丹江站2023年实测径流量为8423亿立方米,   实测输沙量为545万吨   ,排历史第2位。
  源:水利部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返回版块

4.59 万条内容 · 22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考古阐释与文化解读

  中国大运河申遗前后的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范式,即“中国大运河范式”。在申遗过程中,考古工作从考古学角度阐释了大运河历史变迁与沿革、遗产构成、工程技术及其核心价值,以及大运河衍生的各类文化遗存,充分诠释了大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及突出普遍价值,为大运河成功申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后申遗时代”,考古工作将在大运河的保护、遗产利用、文化带建设、大中华文明标志工程建设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除了继续对大运河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作出阐释外,更为重要的是对沿线城市、文化作出更加系统、鲜活的考古解读。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