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湖南安茶博物馆工场

湖南安茶博物馆工场

发布于:2024-06-13 15:12:13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来源:青年建筑

[复制转发]

   

 
 
▲项目概览 – 资江边的几何大地景观 ? 存在建筑  
 
▲自然风景,植物,空间,材料形成一个整体 ? 存在建筑  
 
▲文化形式作为“空间材料” ? 存在建筑  
 
▲朝向自然与城市空间的聚落入口 ? 存在建筑  
 
▲巨大的混凝土体插入建筑聚落 ? 存在建筑  

 

 
01.  
城市“聚落”  
产业能否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公共空间?  

 
在中国的县域地带,存在着一种“中间化”的城乡结构。它既不同于以新技术产业作为文化驱动力的大型城市,也不同于纯粹以农业景观作为缓冲区的乡村田野。在这样的区域,大量存在着更为粗暴的城市化现象,其所希望构建的现代城市结构意向,往往无法被相对原始的产业所承载与消化,从而演变成各种具有冲突性的城乡奇观。这种“奇观”,一方面构成了“真实城市”的有趣性,另一方面,这种“中间化”也造成了城市空间发展的不可延续性,阻碍了”具有延续性的地域文化”的形成,从而不断构成无法定义的,空洞化的“千城一面”现象。湖南安化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产业驱动”的县级城市。  

 
 
▲与自然风土融合的建筑界面 ? 存在建筑  

 
安化县地处资水沿岸,其以安化黑茶而闻名全国,整个县城随着黑茶产业资本的兴盛,城市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在县城中心地带,很多高层住宅沿着资江两岸拔地而起,其过去由地域自然山水形势发展出来的城市空间体系慢慢被抹去,形成“无差别”的钢铁森林,过往的城市特点在慢慢消失。  

 
 
▲安化县的城市现状与产业空间现状 ? 图片来自于网络  
 
▲错落随机的空间融入自然的城市环境 ? 业主拍摄  

 
另一方面,在县城与乡镇的交界区域,更多的新开发区,尤其是各种巨大的茶厂在资水边无序生长,有的复制着粗略的文化符号,做成“仿古街”,或者“象形符号”,但是更多的是在珍贵的自然环境中,形成毫无特点的厂房与园区,粗暴的侵蚀着地域空间与文化。这种产业空间形态,亟需得到升级。  

 
 
▲生长的自然聚落聚落 ? 存在建筑  
 
▲利用千两茶的竹编外壳形成震撼的千两茶展示空间,仿佛漫步在一个巨大的千两茶内部 ? 存在建筑  

 
2020年,安化黑茶协会秘书长徐总找到我们,邀请我们在安化黑茶产业园的门户位置,策划并设计一座新型的“博物馆式茶厂”。他希望这座茶厂,不同于传统单一的茶叶生产空间,而是将黑茶的文化,从生产,制作,包装,展示,旅游,教育各个维度,综合起来呈现给社会,形成一种新的空间与社会商业模式。我们一拍即合,接下了这个很特别的项目,并且通过四年时间,从一个概念,落成了一座惊人的建筑,我们将其命名为-安茶博物馆工场。  

 
 
▲场地在地理上与资水的形势关系 ? 存在建筑  

 
安茶博物馆工厂基地位于安化黑茶产业开发区的最前端位置,紧邻资水。在这里,震撼的自然山水景观与巨大封闭的产业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割裂。  

 
 
▲山谷中的黑茶产业区-地标门户 ? 存在建筑  

 
产业具有巨大的能量,它吸引了资源与人形成新的聚集场所,对于整个安化的黑茶产业布局来说,安茶博物馆工场的姿态与属性将决定一种新的城市空间文化的建立,将代表当地产业空间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  

 
如何将这种乡镇过去粗暴的产业工业化发展模式进行优化改良?探讨,并建立一个既延续本地风土文化,又适应大型产业落地性发展的“模型样板”,并最终推动本地产业空间的文化性演进,成为这个项目最重要的出发点。  

 
将工厂变成一个“城市聚落”,就能将巨大的产业建筑与自然之势融合,再次重塑当地空间文化肌理,对于整个安化的产业空间转型带来巨大的示范作用。  

 
 
▲聚落的自然形成 ? 普罗建筑  
 
▲漂流的群岛-无序中的有序 ? 普罗建筑  
 
▲模型-碰撞的群岛 ? 常可  
 
▲模型-层叠的聚落 ? 常可  

 
当工厂不再被理解为一个巨大的功能单体,而是多个在江上漂流的异形石块,最终在此汇聚和碰撞,慢慢形成稳固的整体,从“工厂”成为“工场”。其不同部分彼此之间产生的随机的复杂关系,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与自然景观空间的渗透缝隙,最终成为江边一个开放的城市聚落。  

 
 
▲城市中的自然聚落 ? 存在建筑  

 
在这个新聚落中,文化,自然,场所,知识,物流,情绪,形成一个活跃的流动关系,重塑了茶产业核心的人文价值,并使这种价值在城市空间的体验中得以传达和释放。同时,茶厂建筑本身成为资江边上一个新的大地艺术景观,成为一座人造的“灯塔”。  

 
 
▲复杂多义的形象 ? 存在建筑  
 
▲资水边的“灯塔” ? 存在建筑  

 

 
02.  
文化的聚落  
文旅,制造与公共空间的新融合  

 
传统工厂空间追求资源效率的最大化,是完全的“私人领域”和“物品聚集地”。其通常需要与人活动的场所,城市公共交往的场所,做刻意的隔离与阻断。  

 
 
▲地理与文化碰撞的隐喻 ? 存在建筑  

 
而安茶博物馆工场不同于传统的产品生产工厂。黑茶的生产与包装过程,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重新认识黑茶这种“产品”与地域文化,自然环境深度结合的产品,我们希望重新策划一种新的工厂,将手工黑茶产品的制作包装,存储,与展示,售卖,文化交流这全流程通过“博物馆工厂”这样一种空间组织模型给呈现出来。通过将三种黑茶的展示文化空间对中央工厂(非遗手作包装)的包裹,形成一个现代的黑茶文化的“新聚落”。  

 
 
▲由传统工厂到博物馆工厂 ? 普罗建筑  

 
在这几个功能之上,植入一个巨大的三角形混凝土体,一个“环廊”,将周围的自然环境吸纳到各个聚落的缝隙之中,使其成为一个空中风景游廊,成为一个工厂中新的城市公共空间,或者说,在城市游走空间中,置入一个工厂。游廊在建筑室内外穿梭,形成工厂采光,通风的重要建筑架构。在环廊三边的每个边上,是分别为三种不同黑茶所设立的展示馆。根据千两茶,天尖茶,茯砖茶不同的特点特性,呈现三种不同的空间状态。  

 
 
▲模型-工厂聚落中的城市游廊 ? 普罗建筑  
 
▲施工中的三角混凝土环廊 ? 业主拍摄  
 
▲三角游廊创造出的巨大室内中庭空间 ? 存在建筑  
 
▲三角游廊将光线视线引入建筑 ? 存在建筑  
 
▲交错吊下的巨大“天尖茶篓”展示空间 ? 存在建筑  

 

 
03.  
生长的聚落  
风景,空间,材料的汇聚  

 
如何将周边与场地内的自然吸纳到建筑的内部,是建筑形成自然聚落的关键点。通过“游廊”“窗口”“狭缝”等结构,使资江与群山的风景成为聚落的一部分。同时,在聚落内部,通过让植物完全与建筑生长在一起,形成“野生”感的“人造之山”,建筑自身复杂的缝隙与错落成为植物融合的场所,是人们感觉到自然在建筑中那强盛的生长感。  

 
 
▲与城市空间的叠落贯通 ? 存在建筑  
 
▲开放的城市入口 ? 存在建筑  
 
▲三角游廊与建筑的“轻触” ? 存在建筑  
 
▲天井与游廊 ? 存在建筑  
 
▲为了观赏震撼的资水大拐弯所打开的景观平台 ? 存在建筑  
 
▲水上之台 ? 存在建筑  
 
▲巨大的三角形遮盖将景观纳入 ? 存在建筑  
 
▲空中游廊穿插 ? 存在建筑  

 
安茶博物馆工厂希望体现黑茶文化里地域文化为茶叶制作所带来的灵魂。在整个建筑的室内外材料运用上,完全遵循利用本地材料这一原则。通过安化本地的蘑菇石,资江边上的碎石所打造的石笼,茯砖茶脱模而出的混凝土砖块,天尖茶的竹编工艺,千两茶本身的捆绑容器等,来构造起整个聚落的地域气质。在这种策略的引导下,建筑本身可以渐渐脱离建筑师理想的“纯建筑”领域,真正成为使用中满足当地文化与需求的不断进化与生长的房子。实际上,经过业主根据新的需求的不断加建,如屋顶晒茶场等新的功能体,聚落本身越来越丰富,多样,成为“活着的聚落”。  

 
 
▲取自资水边的石子制作的石笼带来土地的气息 ? 存在建筑  
 
▲石笼形成报告厅的遮阳墙壁 ? 存在建筑  
 
▲石笼 ? 存在建筑  
 
▲由真实茯砖茶的单砖倒模形成的“砖茶墙” ? 存在建筑  

 

 
04.  
延伸  
走向城市与乡村的中间  

 
在当下,标志性建筑,网红店,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正成为建筑师对生活空间环境进行提升与优化的主战场。而在更广大的“中间地带”,在摩登城市与田园牧歌的中间,大量的“产业空间”正在悄然无序侵入,形成“非城非乡”的环境黑洞。而这些无法进入城市规划与建筑师工作体系的场所,事实上更广泛地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文脉。  

 
安化的这一案例,非常典型。这种巨大的产业空间,如何能与地域的空间文化发展相结合,与自然环境对话,同时能够从文化上反映产业对于地方空间建设所带来积极影响与长远贡献,并将其转化为建筑的创新语言,不仅是从设计角度,更是从一个社会发展的角度切入的重要课题。  

 
安茶博物馆工场,一座博物馆式的工厂,一座工厂式的聚落,一座聚落式的公园。我们认为,当一座建筑具备足够的包容性,它自己就可以成为城市。而当它的态度足够明确与笃定,它最终将融为自然。  

 
 
▲神秘的聚落 ? 存在建筑  
 
▲360度向城市打开的多重入口 ? 存在建筑  

 
项目图纸  

 
 
▲一层平面图 ? 普罗建筑  
 
▲二层平面图 ? 普罗建筑  
 
▲剖面示意图 ? 普罗建筑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1.01 万条内容 · 27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酒店办公楼:折叠式外墙为立面,营造出深度和趣味性,随光线变化而变化

法灵顿路 68-86 号的地块复杂而受限,以前是一个多层停车场,为新酒店和办公楼提供了大胆的设计语言,彰显了该地区的折衷主义风格。该综合开发项目位于法灵顿路的保龄球绿道和葡萄园步行街之间,由惠特布莱德旗下 Premier Inn 品牌的一家拥有 180 个房间的新酒店和 CLI Dartriver 的一栋投机性办公楼组成。零售空间、酒店咖啡厅和位于底层的办公接待处为这条伦敦繁华大道的街景增添了活力。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