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长涪汇—重庆涪陵滨江大道片区更新

长涪汇—重庆涪陵滨江大道片区更新

发布于:2024-06-05 10:07:05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复制转发]

 


   PrismImage



01.

重塑滨江活力,激活场所精神


当我们专注于要设计建筑物的特定场所或地点时,我会尝试探究其深度,形式,历史和感官品质。

——彼得·卒姆托


“长涪汇”项目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滨江大道,东起涪陵两江广场,西至涪陵区图书馆,中间嵌入展示涪陵白鹤梁题刻的白鹤梁博物馆及规划中的中国水文博物馆。“长涪汇”项目是对建成近20年的滨江大道片区从规划、建筑、景观等不同维度进行的综合性城市更新提升。按照重庆涪陵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要求及业主方提出的建设目标,项目以涪陵“城市会客厅”为定位,将原有单调的滨江商业与景观界面优化为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为一体的城市门户文旅商业街区。街区东西全长2.4公里,宽度仅约30~40米不等,总占地约6.36万平米,原有建筑面积约3.44万平米,更新后总建筑面积约3.85万平米(含两江广场板块)。项目由EDGE一界设计(深圳市一界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联合重庆大恒团队中标并完成整体策划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后与运营团队及深化设计团队重庆联创、重庆象界共同完成了这一复杂的城市更新项目。项目于2022年动工,2024年初开始逐步建成开放并投入运营。


▲“长涪汇”滨江大道片区更新总平面 ?一介设计


02.

回望历史脉络,人文更迭的壮阔史歌


基地是建筑物的形而上学联系,是诗意联系。

——Steven Holl


▲涪陵滨江大道历史更迭 ?资料图片


从老“中山路”到“滨江大道”到“长涪汇”,项目所在区域伴随着涪陵的城市发展经历了三个重大的历史变迁过程:


“中山路”时期——从涪陵的诞生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沿江而建的“中山路”一直是涪陵城市的主街,从大东门码头到秋月门码头,几乎串起了这座滨江小城的所有重要公共设施,是涪陵商业最繁华、人流最密集的街区,也是老一代涪陵人倾注了最多回忆的街道。


“滨江路”时期——伴随三峡工程的建设,涪陵的长江水位大幅提升,老中山路被全部淹没于长江水位之下,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新建的长江大堤和滨江大道。堤顶是2公里多长的商业界面及滨江景观长廊,一度是当地居民重要的休闲活动空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空间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暴露:一方面原有的商业铺面将城市界面与江景完全隔断,2公里多范围内市民只能上行至商业屋顶的平台上才能看到长江,城市界面、商业界面与生态界面失去了有效互动。另一方面原有的商业空间为传统的联排式商铺,严重限制了消费模式与消费场景的升级,还因为缺乏运营管理的烟雾、噪音等问题经常造成扰民投诉。最终滨江商业陷入了沉寂。


“长涪汇”时期——随着“长涪汇”项目被列为重庆市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几经沉浮的涪陵滨江片区又迎来新的转机。项目规划设计团队与政府主管部门、业主单位、运营单位等一起,充分征求市民意见与需求,共同为片区勾勒出全新的城市场景。项目刚刚落成试运营就已经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成为了市民休闲消费的新热点。


▲“长涪汇”片区城市更新整体鸟瞰 ? PrismImage


从承载城市市井活力的商业主街,到三峡库区蓄水后的城市滨江快速路,再到新时代的城市人文会客厅。两公里长的画卷,写满的是长江流域几代人的坚持不懈与人文更迭。



03.

城市新触媒,公共为先的城市更新规划策略


我喜欢废墟,因为剩下的不是整体设计,而是思想的清晰度,裸露的结构和事物的精神。

——安藤忠雄


“长涪汇”的城市更新秉承以下四大核心规划设计理念:


▲有机更新前街区效果&开放江景前的节点效果   ? 左:一界设计,右:PrismImage

▲交织步道系统前的节点效果 &业态植入前的节点场景   ?PrismImage



04.

有机更新、延续文脉


设计团队在片区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最大程度保留利用了现有资源。80%以上的现有建筑得以保留,同时按照1:2以内的拆建比进行了建筑空间功能格局的优化。场地内大部分原有树木被保留,部分雕塑、石壁、乃至公共卫生间等公共设施被保留和重新利用。通过以上方式,在控制项目整体造价的同时,尽可能保留了城市的历史。


▲更新策略1 ? 一界设计

▲有机更新后街区效果 ? 罗星



05.

打开界面、重塑江岸


原来2公里多长的屏障被部分打开,引入大、中、小三级不同尺度的节点广场,城市道路与江面的视觉联系被重新打通。原来呆板的“平顶式”江岸线也通过建筑的布局加建改造从而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更加丰富的江岸天际线体系。


▲更新策略2 ? 一界设计

▲开放江景后的节点效果 ?PrismImage



06.

三组步道、立体漫游


场地内原有慢行流线为平行的两条步道——临街步道与屋顶平台步道,更新优化过程中拓宽了滨江界面原来未开放的狭窄马道,三条步道经过重新定位,流线也被重新组织,形成了格局特色又互相交织的滨江步道、屋顶步道与内街步道。同时街区还规划通过地下通道、空中连廊等方式,与滨江路对面的城市片区建立紧密联系。


▲更新策略3 ? 一界设计

▲交织步道系统后的节点效果 ?PrismImage



07.

业态植入、文化提升


在对项目区域物理空间优化提升的同时,植入文化元素并匹配未来更高级的消费业态需求也是项目的重要使命。项目整体根据文化主题及业态定位分为三大板块:书香涪州、烟雨涪州与缤纷涪州,分别对应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与时尚文化三大文化主题,也很好契合了“长涪汇”片区串联涪陵历史与未来的文脉。值得一提的是,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及规划的中国水文博物馆正好位于长涪汇的中心区,居于几大板块之间,未来这里也将成为涪陵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化窗口。


▲更新策略4 ? 一界设计

▲业态植入后的节点场景 ?PrismImage


通过以上四大更新策略,在原有建筑及空间结构得到最大程度保留的前提下,更多江景界面被打开,城市与长江之间形成了有效联动。街区建筑和景观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大大提升,除了给市民更好的空间体验以外,也更好的匹配了各类文化、商业、经营活动的需求。


▲更新后的空间模式剖面示意图 ? 一界设计



08.

解构与重构,新旧共融的建筑设计策略


提供有意义的体系结构不是模仿历史,而是表达它。

—— Daniel Libeskind


当我们面对原本2.4公里的超级线性空间的时候,超长与超窄,即成了场地的特质,也成了营造场所体验的挑战。


设计团队在最大限度利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局部拆除,局部加改建,形成更加丰富的城市界面与功能空间。在保证原结构可靠性基础上,尽可能增大朝向江景与城市界面的开窗面,让景观与建筑空间更好融合。


由于场地足够长,为了增加单线程体验的丰富度,建筑风格主要基于三种基调进行设计,并且三个主题的建筑设计风格总体协调也各有特色。建筑风貌特征来源于历史却绝不模仿历史,建筑立面最大化的去风格化,通过现代的建构与材料,重新阐述对历史的理解。


▲书香涪州、烟雨、缤纷三段典型风貌 ?PrismImage



09.

书香涪州


“书香涪州”板块风貌侧重于传统文化的呈现,建筑设计在延续川渝传统建筑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的手法与体量与传统模块进行碰撞。用青砖与玻璃的对话重新诉说历史的厚重。


▲书香涪州板块整体风貌 ?PrismImage

▲书香涪州–示范区整体立面效果 ?PrismImage


书香涪州板块的典型商业立面,延续涪陵的在地性风貌,以青砖为基调,摒弃过多传统建筑繁复的立面分割,取而代之的是大虚大实的形体关系。建筑通过玻璃与青砖强烈的反差性,即制造了趣味的时代碰撞感,也符合了当代商业空间对通透性与展示性的需求。


▲书香涪州–商业空间 ?罗星

▲书香涪州–商业空间 ?PrismImage


为增加街道空间体验的丰富性,街区沿线设置了多个内外庭院空间。局部增加跨街建筑以及环廊空间,围合而成的开放式庭院,亦成为了街道上的文化性节点。另外一些区域则将庭院设置在临江一侧,将江景引入城市与消费空间。


▲书香涪州-内街庭院 ?PrismImage

▲书香涪州-江景庭院 ?PrismImage



10.

烟雨涪州


烟雨涪州板块是对涪陵诗意山水的致敬,空间语言上更加取形取意于自然山水,手法上侧重用柔和的曲线坡屋顶来营造意境。虽然使用了大坡屋顶的形制,但同时又最大化的让建筑看上去不传统。烟雨濛濛的江岸上,恰似卷帘的灰瓦屋顶,更像写满涪陵码头长歌的诗卷,跌宕而起伏。


▲烟雨涪州板块整体风貌 ?PrismImage

▲烟雨涪州–商业空间 ?PrismImage


烟雨涪州中有对“山韵”的致敬,提取了涪州山峦起伏的意向,拟合山形的曲线坡屋顶与江岸相得益彰,呈现出水墨丹青山水画的意境。这里也有对“水情”的呈现,以江为主题,江水虽无形,但是滚滚长江东逝水中江水澎湃的意境却呼应了建筑主题。所以该建筑将江涛波浪起伏的意向运用到建筑屋顶形态之中,即形象,又不至于具象。


▲烟雨涪州-江岸波涛 ?PrismImage

▲烟雨涪州-商业空间 ?PrismImage

▲烟雨涪州-露台商业空间 ? 一界设计



11.

缤纷涪州


“缤纷涪州”板块更侧重对时代性的体现,强调建筑的雕塑感与构成感,采用更现代的框式坡屋顶而非传统的挑檐式坡屋顶。建筑形体上采用大虚大实的形体构成手法。与传统建筑封闭山墙面的做法不同,缤纷板块的建筑山墙面处理更加通透,正立面则相对实体一些,通过这种方式强调了建筑特色的框镜形式。材料和色彩的使用上也更加丰富更多碰撞,展现着涪州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缤纷涪州板块局部鸟瞰 ?PrismImage

▲缤纷涪州-商业空间 ?PrismImage


屋顶休闲廊道即是景观的一部分,也是建筑的一部分。通过大量趣味性廊道的设置,链接城市与江岸,也打破建筑与环境的壁垒,通过游园的形式链接内外之间。同时,更强烈色彩的使用,增强了片区的时尚感,也与素白简洁的混凝土建筑一起,形成材质的冲突美学。


▲缤纷涪州-节点广场 ?一界设计

▲缤纷涪州-活力廊道 ?PrismImage

▲缤纷涪州-江景廊道 ?一界设计

▲缤纷涪州-临街步道 ?一界设计


概括下来,整个长涪汇项目在建筑风貌设计上的几个原则:体量与空间的构成组合强调丰富性与趣味性;立面则相对整体,强调大实大虚,不做过多立面的切分;在立面的材质与肌理上,体现多样性原则,与片区文化基调及业态定位相匹配。


▲特色构造与细节处理 ?PrismImage



12.

公共与静谧,动静皆宜的景观规划策略


空间作为时间的标识物理应具有叙事性,意识的流动中,空间成为叙事的支点

——《空间叙事学》


长涪汇项目的景观空间都采取了相对现代简洁的设计语言,但也基于深厚的在地文化承载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景观规划设计非常注重对不同城市活动与消费场景的匹配。在细部场景中,特别关注人的活动,展现场所精神,强调景观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多样性的人文景观场景营造 ?PrismImage


西入口广场作为整个长涪汇项目的起点,着意将已经因大堤建造而消失的江滩场景重新拉回到市民的体验之中。倾斜的草坡,架空的步道、淅沥的叠水也呼应了峡江山水画的意境,也是对于涪陵这样一座山水之城的致敬。


▲西入口广场节点景观 ?PrismImage


电力广场则保留了原有的弧形广场及其关联的配套设施,通过重塑弧型清水混凝土墙,营造出与电力水坝的呼应;锈钢板材质的使用加强了场所的工业风氛围;可互动亦可发电的动感单车,呼应了电力广场的主题,让市民体会到了参与发电的乐趣,更传递了低碳环保的理念。


▲电力广场节点景观 ?PrismImage


其他的中大型广场,在规划上刻意考虑与重要城市道路或建筑的对景,保证宝贵的江景资源能最大限度得到利用与呈现。部分人流相对集中的开放节点,广场空间更多留白,预留大众休闲与商业活动需求。其他部分节点则设置更多休闲空间,给市民营造闹中取静的场景体验。


▲江景广场节点景观 ?PrismImage


景观规划设计也保留了原项目大量有价值的遗存,并结合当下的活动需求进行了优化。经过重新梳理的高效竖向交通体系,让市民游客可以更加畅快的切换于街景、江景与城景。此外原项目中大部分的树木也得以保留,并与新旧建筑相得益彰。这也使得长涪汇项目刚建成即展现出丰富的绿化层次,而没有很多新建项目“秃顶”的烦恼。


▲滨江廊道系统鸟瞰 ?PrismImage

▲折型廊道节点鸟瞰 ?PrismImage

▲回形廊道节点景观 ?PrismImage


除了延续原有的沿街步道和屋顶平台,长涪汇项目在滨江界面还打造出一条新的滨水健身步道。健身步道基于原大堤临江面仅1米余宽、不对公众开放的辅助马道,通过钢结构对外悬挑加建拓宽为可以供慢行和健身慢跑使用的智能健身步道。为市民特别是周边居民营造出一个连续的江景陪伴的健身廊道。


▲各典型步道系统更新前效果 ?PrismImage

▲各典型步道系统更新后效果 ?PrismImage



13.

尾声


“长涪汇”城市会客厅项目,是在山水环境中对城市更新模式的一次探索。后疫情时代,城市快速化进程逐渐放慢了节奏,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也在逐渐转换思维,建筑的宏大叙事也不再只是唯一命题,越来越多的城市空间在回归人本主义,越来越多的建筑在唱响场所精神,越来越多的具备城市烟火气的小微空间也在逐渐照进千家万户。长江上的巨轮从未停止,顺流而下扬帆远航。而江中渔舟唱晚的声音,也在逐渐清晰。我们希望每一个走入“长涪汇”项目的市民,既能体验时代的变迁的速度,更能感知人文关怀的温度。


▲长涪汇清晨鸟瞰 ?PrismImage

▲长涪汇夕照鸟瞰 ?PrismImage

▲长涪汇夜景鸟瞰 ?PrismImage


项目图纸


▲典型区段方案技术图纸(示范区1栋) ?一界设计


  • 加倍努力
    加倍努力 沙发

    学习了长涪汇—重庆涪陵滨江大道片区更新方案,多谢了。

    2024-06-14 08:47:14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1.04 万条内容 · 28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与城市对话的“水晶体” - UFA电影中心

       Duccio Malagamba   UFA电影中心是一座由内而外设计、且时刻保持着与城市对话的建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