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李孟顺:澳门街道的友善与关怀

李孟顺:澳门街道的友善与关怀

发布于:2024-06-04 15:23:04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PART 1          
这是一个特别的经验          

         


这个项目是特区政府首次邀请澳门在地具有城市设计培养专业的高校参与竞投,项目聚焦的“ 社区公共空间 ”是以街道为主的“人行空间”,“以人为本”的街道改造,我们幸运地获得该项目的判给,使我们能真正的实践“根植澳门、服务澳门”。

项目开始于疫情期间,正好提供了疫情前后的人潮、车流、社区等环境的对比。我们还从中获得一些反思,重新思考规划与设计对人的意义。      
PART 2          
为什么特区政府要从这里开始          

         


祐汉和台山社区位处澳门两个最繁密的“关闸口岸”与“青茂口岸”,也是澳门居住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目前城市发展因为澳门特殊的社经环境而有所滞碍。面对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澳门定位,特区政府希望能将该区进行都市形象更新,以因应未来的城市发展。

该区于1910年代填海而成,因此有很多来自不同地方与背景的人,他们包括了部分“老华人”(广东和福建境内操几种不同方言的群体)、土生葡人、东南亚的华侨,甚至部分非华裔、葡裔人士,更有来自非粤、闽地区的内地人士,可以说 祐汉和台山社区“多元文化人群”,也是人口老龄化较密集的社区

这片区域是澳门人口高密度区域,每天会有大量的人口,在珠澳两地来回通行,尤其在关闸马路与祐汉街市这一带,从早上关闸开关到晚上,都一直是熙熙攘攘。居住在这片区域的居民,年长者居多,但当地的设施老化较为严重,对于长者的出行,存在一定的隐患。

在局限的空间中,社区长者安静的坐在休憩区里(2021.02拍摄)      

因为社区活动空间不足,许多长者在下午时段与街坊聚集时,只能选择在街角从事静态的下棋活动,这样不影响商家铺位的门面,也不阻碍交通。

聚集在街角下棋的社区中的长者(左:在对街,右:街角现况。2021.02拍摄)      
另外,一种独特的“跨境生活”群体,如来澳就读的高校学生、来澳工作的国内人士、有澳门户口在珠海居住的中小幼学生、往来珠澳的就医人士…等。他们在日间频繁的活动于社区中,创造了社区活力,也促进社区商业发达。      
     
接送孩子的校门口没有足够的空间停留(2021.02拍摄)      

有许多跨境生活的中小学生下课后,由保姆陪同在局限的休憩区中活动,等待过境回家(2021.02拍摄)      
     

糖水小食店是学生下课后回到家之前的精神补给,这样的小铺创造了社区的活力(2021.02拍摄)

PART 3          
让使用者感到友善的设计师介入          

         


我们面对游客与居民、政府与游客、政府与居民、政府与政府平行部门等多方,透过频繁的讨论、参与街坊会、社团间的协助、游客访谈等,了解到我们团队与多方彼此间认知的差异。

我们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实地测试行人街道的所有设施 ,如停等空间、残疾人通路串联性、空间节点的不友善、缺少的无障碍设置、居民休憩设施使用率统计、街道的全龄通用性、包含宠物需求。

     

人、车、高架的通行需求(2021.09拍摄)

     
视宠如亲的宠物公园(2021.08拍摄)      
我们还观察到社区部分主要道路有较多游客,他们需要推拉行李、上落客及与商铺交流占用的街道空间。在口岸附近的特殊的商业行为(我们称为水客),这样的商铺较为隐蔽,却又密集与频繁的呈现货物、人流、时间的交叉,使得我们不能忽略,也需要有这样的城市设计指引。      

疫情期间,特区政府限制关闸青茂每人出境各日限一次,仍不减携带物品出境的人潮 

(左:2021.02拍摄,右:2022.08拍摄)

我们尽可能的解决使用者之间的矛盾。 设计师经常会因为知道整个设计规划的逻辑,所以会很主观的,认为自己的设计已经很全面了。就像一个人很熟悉自家的社区,无论从哪个门进入都能准确的走回家。而设计师,就要询问更多居民的理解,以他们的视角,来评判与设计他们的需求。      
PART 4          
设计团队与当地居民沟通中面临的困难与解决          

         


虽然我们是澳门在地高校,但师生多非澳门籍,也多不会讲粤语,使得在进行居民及使用者访谈时,受到较大的抗性。对于澳门本土的社会文化、风俗民情、空间场域等认知存在偏颇与局限,又因为对当地习俗理解不到位,使得我们执行的过程中,前期提出的方向大多无法呼应现实环境与居民需求。      
团队面对困难与解决方面,为了使团队师生尽快理解澳门的特殊性,我们聘请几个澳门本地专家做为顾问,如澳门城市规划师、澳门执业建筑师,街坊会的成员等适时地避免团队因方向错误而耗费期程与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提出的策略是社区需求的,经过与政府单位的频繁讨论,才明白这些措施曾经都执行过,却也因不契合社区而更改、取消或弃置。部分涉及不同部会的提案,因权责归管单位限制,而无法被接受。在经过不断的接触与讨论、调整设计方向与内容,才有了最后的成果呈现。      

回想整个过程,我认为澳门高校为“根植澳门、服务澳门”的目标明确,但师生仍需要更多的理解澳门的特殊性,及认识到自身对澳门的认知误差并适当的转变,才能真正的做到服务澳门。

PART 5          
设计如何促进新旧融合          

         


过程中,我们挖掘了澳门济弱扶贫的公屋历史、中葡管治对社区的建设史、城市用地扩张的填海史、还有汉人移民史、工业史等丰富的历史资源。我们将这些可考察的历史,透过访谈时进行宣传,同时写进街道建设指引之中。社区中有着亟待发掘的历史印记,需要让社区居民了解,才能使社区居民对所在地区感到共荣共存,有了居民的认同,就会以行动来保存旧的事物。

我们做整体空间更新提升中,尤其是旧城区的改造,在 加入新的理念与事物的同时,更要保留那些城市珍贵的肌理      
PART 6          
“美丽中国”与澳门          

         


“美丽中国”是为了达到我国下一个百年目标,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建设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而大力推动的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中国”的内涵,是传承传统文化,保护自然生态

澳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葡文化沟通的重要渠道,就像在澳门的旧城区里,西方的教堂与东方的道观可能建在同一条街上。而在这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诞生了这一座多元美丽的澳门,多元美丽的中国。

每一片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故事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澳门特区更是需要平行共进。

  • tumux_84044
    tumux_84044 沙发
    我觉得澳门街道的友善与关怀体现在很多方面。就比如,街道的设计很人性化,有专门的盲道和残疾人通道,方便特殊人群出行。还有,街道上的标识也很清晰,让人很容易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另外,澳门的街道很干净,这也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程度。可能正是因为这些因素,让我觉得澳门的街道充满了友善与关怀。
    2024-06-04 16:02: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17 万条内容 · 26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广西某商场残障人士走盲道被石墩阻挡,为什么公共空间设计越来越不友好了

5月28日,广西南宁一名残障男子发布视频,称南宁时代朝阳广场前的无障碍通道被物业公司的隔离墩阻挡,多次反映无果。涉事商场回应,工作人员之前提到的“买下盲道”是错误表达,将对其批评教育,商场并未购买盲道。社区解释称,因安全隐患,才放置石墩禁止车辆驶入。物业公司表示,隔离墩是为防止电动车通行,残障人士经过时,保安会协助移开隔离墩。 这一事件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其实并不只是广西这一商场有这种现象,只要大家仔细留意身边,甚至放眼全球,这种不友好的公共空间到处都是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