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黄”,实为泥沙。古籍有载:“黄河斗水,泥居其七”,而泥沙九成来自黄土高原。
黄河之浊,最早出现在周代,与周人在泾河流域开展农业大开发密切相关。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逐渐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加快了对黄土高原的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巨大,所以才有了《左传》中的“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意思是人的寿命很短,等待黄河变清是不可能的,说明在春秋战国时黄河已经开始变得混浊。
到了两汉时期,黄河已经非常混浊了,人们称之为“浊河”。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形容黄河的混浊,首次出现了“黄河”二字——“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里有:“元氏,沮水首受中丘西山穷泉谷,东至堂阳入黄河。”
值得一提的是,《汉书》云汉高祖刘邦大封功臣:“‘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有人因此认为“黄河”的称谓早在西汉初就已出现,但翻看《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还是“河”而非“黄河”。原因是班固作《汉书》参考了司马迁的《史记》,为适应其所在时代的语言环境与语言习惯以免产生歧义,就将“河”置换成了“黄河”。
自《汉书》之后,从公元六世纪的唐至宋、金、元、明、清,在各朝诗人大量的作品中出现了“黄河”一词。仅李白一人有“黄河”两字的诗就多达数十首,苏轼等人更有专题的《黄河》诗作。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