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伯鸿乡村书屋的建设是伯鸿系列阅读平台的重要衍生。乡村布点,均衡发展,通过对各村旧建筑的改建再利用以达成图书资源服务覆盖,让阅读新空间嵌入桐乡的各个角落。书屋作为乡镇级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丰富了各年龄层村民的知识拓展,又真正成为了乡村振兴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精神粮仓”。
河岸旁的小建筑组群是龙南村文化生活的集聚地,书屋与南侧的鲍月景艺术馆之间形成书画联动,开展教学培训、文艺创作及交流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
龙南村的伯鸿书屋采取了文人艺术工作室+乡村书屋的组合模式。一层作为徐玲芬个人文学工作室入驻,以“诗画龙南·唐吟文学沙龙”为载体,以文会友,开展读书交流、写作采风、文学讲座等活动。二层则为基础的阅览室,供书籍陈列,为村民提供自由阅读的空间。这种“文化伙伴”的运营模式,以文人名家吸引文学爱好者,促进村民诗友间的文化交流,让单纯的阅读空间变成了文化共享空间。
结合功能与使用方式,建筑设计以打开的书籍为空间原型,叠置为空间组合形态,汲取传统民居的特征元素,打造具有乡土文化的阅览空间。
建筑的形体沿水乡驳岸与村路进行了扭转,重叠的屋檐拓展出前廊、露台等公共空间。错落的造型于内形成了连接上下层的交通与交互空间,于外则衔接了自然的景致。建筑隐于河岸树荫,西侧被植被围绕,有着生动的场所特质。书屋的山墙与河岸景观相呼应,藏于山墙内的阶梯延续了蜿蜒的汀步游径,导向二层阅览室门前的开放平台。
龙南村伯鸿书屋的落成促成了文化共享的运营,也实现了乡村建筑和村落场所的融合。建筑东侧贴邻着村文化广场,建成后的书屋成为了广场的标志性节点。南侧的院落与室内结合紧密,成为了建筑空间的延伸。面向河岸的立面以楼梯和露台为主要公共体系,大屋檐下的转换空间可观览景致,平台下也为村民预留了可以在室外下棋互动的区域。
室内的一层以相对完整的空间格局为主体,应对工作室和各种沙龙休闲活动的灵活使用。南侧大面积的落地门窗开启时,与被植物环抱的小院连成一体,檐下贯通院落形成开敞的半户外区,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田园的氛围。阅览室主要由书架和阶梯地台组成,存放乡贤捐赠图书刊物的书柜系统贯穿了一二层的纵向空间,也起到了功能分区的作用。书柜上打开几处窗洞,可远眺村貌,也可当做座位随坐随读。延展的阶梯地台刚好对应一层倾斜的屋顶,侧向面朝绿地和河岸,高窗接纳了更多的自然采光,营造出更为明快和有趣的阅读场所。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4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广东 BMW 佛山宝马宝创绿星灯塔项目设计团队从可持续建筑这一核心路径开始思考,基于岭南建筑的“骑楼”考虑在地化建筑的气候适应,实现建筑的自遮阳目标,并通过人车合一的动线布局,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项目坐落于佛山禅城区,占地面积达7865㎡,呈现为两个独立地块。设计团队独具匠心地运用连廊设计,巧妙地将两栋建筑主体连为一体,形成一座外观流畅连贯的建筑综合体。目标旨在将这个由不同功能建筑构成的复合体,打造成为BMW绿星灯塔项目,并通过LEED BD+C金级认证,以展示展览、社交互动及高效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室内空间,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伯鸿乡村书屋的建设是伯鸿系列阅读平台的重要衍生。乡村布点,均衡发展,通过对各村旧建筑的改建再利用以达成图书资源服务覆盖,让阅读新空间嵌入桐乡的各个角落。书屋作为乡镇级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丰富了各年龄层村民的知识拓展,又真正成为了乡村振兴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精神粮仓”。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