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黯然的人群中脱离,与山林为伍,与百川归海,去抵达归属之境,和鲜活的自己相处。”
在远离市区的避世深山海岸,季节的边界在此消散。苫也与蜚声同入山野,呼吸着山影层叠的翠绿,轻抚着海浪缱绻的蔚蓝,收获着内心纯粹的宁静。
苫也不愿今人囿于俗事,在感受过海的浪漫后,又转向山间寻觅一方闲适居所;
林海间的灵性滋养,让蜚声同样感知到自然意境之美,与苫也共同为旅客打造一处安然慢生活。
这便是苫也不若林一期的起源。
筑。蜚声延续了一期的主要设计理念,从自然中提取美学符号与元素,以设计为笔勾画具象空间。进一步提升了空间氛围与质感,从而去呈现一个远离城市喧嚣、却充满“家”的闲适意境与自在雅趣的世外桃源。在这里,请允许我们虚度一下光阴,把身心还给自己。
软风烟雨,青瓦飞檐;建筑和室内空间皆以黑白为主色,对比鲜明,却又能和谐相融。犹如一幅飘逸出尘的中国水墨,轻描淡写几笔,却能勾勒出大地山川、世间万象,越简单、越有韵味。犹如墨色的各类黑色材质,于空间的白色中扩散开来,渲染出一幅令人更加安定、沉静的氛围。
中式的意境之美是带着画面感的故事,它不是一眼的惊艳,而是细品后返甘的含蓄韵味,需要天、地、人三者相合而成。信步徜徉于宽敞的公区,借景于不同的转角、间隙;一步一景之间,观者总能收获意想之外的绝佳视角,引人联想。
现代质朴的沙发、硬朗随型的茶几,搭配了些许中式的老家具和摆件,共同营造出一种自在融合且有意境沉淀的韵味。三四把古董官帽椅点缀各处、一只部分破碎的老陶罐当做摆件、一根废弃的旧木梁改造设计成一盏落地灯……如何保留岁月流转带来的故事性、时光变迁中沉淀下来的痕迹,与当代人的居所需求相结合,这也是蜚声在做本项目自始至终想传递出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人的视线随着天花的黑色线条向远处延伸,从西厨这一端发散至对面,引出一个还未探索的转折空间。黑与白、高与低,疏与密,元素的对比在设计师最初内心世界的展现中,暗含了对一份空间关系划分与构筑的新理解。阳光随着时间变化在这些体块间游走,若隐若现间亦给空间添上一层别样的氛围滤镜。
楼道间,豁然一线天光倾洒而下,不禁令人豁然开朗;
窗景外的光线作为指引的方向,引导人拾级而上进入二层的空间。
缝隙间洒落的光线如时间的指针,随着日照变化在黑色木饰面上缓缓划过光的痕迹,一切仿佛慢了半拍,暗示来者放下包袱、身心皆可闲下来。
“净心”的门牌挂于门前,像是对来者的一个告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里,是更私密于友人之间的闲暇小聚之处。
黑色木饰面围合着四周墙面,渲染出一幅水墨般的私密氛围;一根黑色梁横穿白色斜顶天花,以宣告自己的特立独行。山野林间、雾缈蓝天,在预先设计好的窗框里成就一幅幅山野画卷。光与影,室内空间与自然环境,看似是此消彼长的相悖,实则是相互成就着共生。
餐桌旁的卡座给予宾客更多闲适舒展的选择。光影错落,觥筹交错,好一番闲情逸致。
步入客房,从卧室再到户外泡池庭院、再到远处建筑和山林景观,屏风与窗棱转化而来的格栅将室内外的景致划分成无数细微小景。影影绰绰、虚与实之间,完成了空间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木色调是客房室内的主线,串联起柔和的墙面漆延伸至户外。在树影斑驳和波光粼粼的光影映衬下,将室内的休憩体验无形中融合于山林间。
质朴却又考究的家居布艺,小巧挂画和竹灯一盏,恰到好处地展现着一种生活方式,让人不禁期待来一场细雨,在雨落屋檐下的时候,煮一壶新茶。从城市中逃离到此,情绪从急忙、快节奏转向沉静和关乎具身体验的一切,使被忽略的、细微的感知开始显现出来;由此,一个“家”的存在意义似乎在此得到诠释。
大漠孤烟中漫步,河畔残阳下舞蹈,树影浮动时赏月,我们在手机里惊叹他人的生活,自己却很难慢下脚步,甚至不愿在雨后为自己泡一杯茶。只是因为无所得,因此没必要。周作人先生曾言,“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这样的良辰美景中,于闲适居所中为一些无用事,做一次闲人又何妨?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