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里兰卡,这个印度洋北端的盈尺之地上,我们可以见到不少民居或是公共建筑都有着特殊的坡屋顶院落结构,加之通透的空间和南亚热带植物组成了“斯里兰卡式”的建筑风格。
这种地域印象归功于斯里兰卡著名建筑师 杰弗里·巴瓦 (Geoffrey Bawa)。
巴瓦先生因擅长应用地理、环境、气候和文化的条件,并以现代主义手法呈现出独具地域特色的建筑而被誉为“亚洲建筑之父”。
他从事将地方文化、地方环境美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的设计活动,实践多于理论,属于较个人化的建筑师。
01
巴瓦生平
1919年出生于斯里兰卡,年轻时曾经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原应和父亲一样成为人人称羡的律师。
然而,在27岁独自踏上为期一年半的世界旅行之后,他突然有了想要创作属于自己的建筑的欲望,于是在将近30岁时,重新前往英国学习建筑。
1957年,38岁的巴瓦拿到了建筑师资格证,正式开始建筑生涯。后来,巴瓦的事业一直扩展到新加坡、巴厘岛等地,逐渐成为热带亚洲建筑的风向标之一。
或许正是因为边缘,包括南亚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和历史文化背景 、本人极其混杂的血缘关系 、所受的西方教育和欧美文化的影响,曾经的欧洲合作者和大量西方仰慕者在英文世界的推荐等诸多因素综合,巴瓦的建筑成就获得了不同方面的肯定。
他曾荣获 2001 年阿卡汗建筑奖终身成就大奖 (chairman's award, 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肯尼斯·弗兰姆普敦 (Kenneth Frampton)将他列为“批判的地域主义”(Critical Regionalism)建筑师,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 (Ken Yeang) 则称其为“亚洲建筑同仁心目中最初的英雄和大师”。
在坎达拉玛,你能看到现代建筑最辉煌的遗产之一: 流动的空间 。
在此你能感觉受到柯布的影响,白色圆柱,抽象的墙;同时可能也受到赖特的影响,留存着“有机建筑”的遗产——原始存在的石头凸进或穿插在室内空间里,跟比较水平、低矮的流动空间交织在一起,形成极有韵律的室内。
卢努甘卡庄园
卢努甘卡是巴瓦建筑世界的起点,是其空间、形式和意境的实验室,更是其灵感源泉和精神家园,也是灵魂归宿 (2003 年巴瓦去世后骨灰撒在庄园核心区 )。
卢努甘卡也是巴瓦的建筑试验场,他在此尽情探索关于空间、建筑与环境的理念。每当其设计理念有所突破和转变时,这里似乎恰好也在大兴土木。
作为人工环境,卢努甘卡花园将地形、建筑、植物、器物不加区分地编织在内,又精心融入远山湖泊,使用最接近于自然的设计语言,将天地纳入建筑。
巴瓦没有用理论语言定义这种独特的建造态度和自然观念,他只是称之为“ 花园里的花园 ”(garden in a larger garden),即是说,在湖山的大花园里经营一个人的小花园。
在卢努甘卡庄园建筑中,可以看到各种各 样的建筑元素糅杂在一起。由于组织得极其 自然,很难分清究竟属于什么风格,哪种体 系,却呈现出一种总体的感觉。
这种总体的感觉和庄园的气质是匹配的,需要仔细去辨别才会发现丰富的元素。
与其说巴瓦造园,不如说他只是“割据”了自然的一隅。自然创造出无可复制的复杂性,它淘汰甚至是嫌弃人为的构造,植物当自由生长,这里本属于它们。
不同的是,这些生命是被教化的,好比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类,比如他。植物伴随着园子的主人,变得高贵及优雅。这是需要经年累月积淀形成的独特气质, 属于巴瓦自身的气质 。
卢努甘卡是拥有人格的,巴瓦在世时,随之生长活跃着,巴瓦去世后,保持着静止的美丽,如同停止了生长改变的生命。
世界上历经数百年不断改变生长的建筑不在少数,卢努甘卡的独特在于,它只属于一个人,是一个人用了几十年设计营造的结果。
04
科伦坡 33 街自宅
巴瓦的职业生涯从私人宅园开始,个人对世界的想象和审美关注是他的终极问题,保证了他对世间万物的平等心。
自宅是由科伦坡城市街巷中连续的4个小住宅改建和部分重建而来的,仅有车库面对小巷,外观平淡,与周围的住宅很接近,但是内部非常精彩。
巴瓦对原有建筑的房间和院落天井进行了调 整,房间、内院、田径、水池、古董、原有的柱子和门窗等都 有机地“拼叠”在一起,空间组织是散点的、漫游式的,富有内在的家庭温馨美。
私宅中真实自然的表现手法也是地域建筑中现代建筑精神的表白。
新与旧、过去与现在的并置对比手法流露着历史感和梦幻的诗意:旧房中的柱子、门窗与光洁的白墙、条窗并置;地方色彩浓郁的门板、水罐与简洁的墙面、楼梯并置;当地粗糙的麻石与光滑的地面的并置;古董家具与现代家具(甚至是密斯风格)并置;古老的挂毯雕塑与现代抽象雕塑并置等。
而这些对比是有节制的,光与影也往往恰当地出现在这并置对比之时,渗透出地方文化内涵和安详的惊喜。
《杰弗里·巴瓦作品全集》的作者称这种做法为习惯性的 “旧物拼贴”(bricolage) ,其实天底下并无“新”物,一切都是本来存在的,所以巴瓦拼贴的对象何止旧物。
似乎一切现实物品与抽象观念都能无区别地拼贴在一起,融化在他的建筑世界里,无论自然人工、东方西方、古代现代、新的旧的、死的活的、有用无用,彼此不相冲犯。
柯布等现代建筑师通过“总体设计”将“无用的装饰品”请出现代居室,巴瓦又将它们请了回来。
巴瓦的成功在于开放大胆地吸收各种元素后精确地把控这些元素的融合过程。他并不是柯布西耶式的革命性的、激进的建筑师,他永远都温和地用最简洁高效的方式去建造。巴瓦懂得 克制而适度 的去设计,于无声处将每一个问题都十分精准地解决到位,可以说巴瓦是一个控制大师。
结语
巴瓦的作品体现着他“ 顺势设计 ”的思想、“ 自然态 ”的建造观:与其自立体系,不如顺乎常识 ;人的构思再精妙,也不似自然无风格的完美 ;自然与人工本是一体,互相映衬获得意义 ;由知识重返经验,则天地万物都是建造的素材。
他的作品代表着建筑学领域几何信仰之外的另一种可能追求,一种“在世间”的“适度” 审美,从而唤起人们对常识和理性的关注。
巴瓦没有享誉世界的旷世杰作,但他提出的坡屋顶院落式居住方案却影响了斯里兰卡的城市形态,他所倡导的设计建造一体化、建筑环境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和家庭作坊式的工作方式也影响了很多当代建筑师。
无论在城市或乡村,巴瓦都能超越现代建筑学有限的知识视野,返回广阔活泼的建造活动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巴瓦并非知识的颠覆者,他站在时代巨人的肩膀上,不仅探索建筑学科的一些基本命题,以自身实践为现代建筑带来向生活展开的全新机会。
参考文献:
[1]金秋野.花园里的花园:杰弗里·巴瓦和他的“顺势设计”[J].建筑学报,2017(03):1-5.
[2]杨滔.斯里兰卡之光——杰弗里·巴瓦与其地域建筑实践[J].广西城镇建设,2013(04):64-68.
[3]刘悦,李绍东,杨毅.于肆意中见得当,在实践中塑体验——杰弗里·巴瓦建筑思想评述[J].建筑与文化,2019(06):40-41.
[4]庄慎,华霞虹.非识别体系的一种高度——杰弗里·巴瓦的建筑世界[J].建筑学报,2014(11):27-35.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21.04 万条内容 · 288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